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223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12:48
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能够将光纤顺利且可靠地向收容槽引导,从而良好地保持光纤并进行连接。光连接器(11)在基座部件(22)及按压部件(23)后端的插入入口设置用于向收容槽(26)插入光纤芯线的插入引导部(28、33),插入引导部(28、33)在基座部件(22)及按压部件(23)上分别设置引导面(29、34),该引导面(29、34)形成为随着朝向收容槽(26)内径减小,在按压部件(23)上设置引导面(34)向另一侧的引导面(29)延伸而成的突起部(35),在克服板簧部件的预紧力使基座部件(22)和按压部件(23)的相对的夹紧面(22a、23a)分离的状态下,在轴向上从插入引导部(28、33)观察收容槽(26)时,夹紧面(22a、23a)之间没有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光纤之间机械地固定连接的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使光纤之间连接的连接器,存在具有夹持光纤的对接位置以及其附近而机械地固定光纤的机械对接机构的结构。该光连接器由在表面形成有槽的基材和按压并覆盖基材的槽而配置的盖部构成,该光连接器具有通过盖部的按压而将配置在槽内的光纤保持在槽内的构造。已知在上述光连接器中,沿着槽的长度方向在该槽的两侧形成凸条,通过凸条抑制要配置在槽内的光纤从槽中探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还已知下述结构,即,在为了使基材和盖部张开而插入的楔子的插入侧形成沿着槽向上方凸出的引导壁,通过引导壁抑制光纤向楔子插入狭缝侧探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6-22749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7-1017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此外,在要连接的光纤的直径较粗的情况下(例如包覆层直径O. 9mm),必须增大盖部相对于基材的打开量。在该情况下,必须增加用于防止光纤探出的凸条或引导壁的高度,但由于该凸条或引导壁设置在连接器内部的狭小部分上,因此很难使凸条或引导壁形成得较高。另外,该凸条或引导壁设置在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1 JP 2010-116966;2010.05.21 JP 2010-11697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针对从包覆层露出了玻璃光纤的光纤芯线,将该光纤芯线的所述玻璃光纤与其他玻璃光纤对接, 该光纤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基座部件,其形成有收容所述玻璃光纤的收容槽; 按压部件,其配设在与所述基座部件相对的位置;以及 预紧部件,其通过将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向接近方向预紧,从而对收容在所述收容槽中的所述玻璃光纤进行按压固定, 在所述基座部件及所述按压部件的至少一端,设置用于向所述收容槽插入所述光纤芯线的插入引导部, 所述插入引导部在所述基座部件及所述按压部件上分别设置引导面,该引导面形成为随着朝向所述收容槽其内径减小,在所述基座部件及所述按压部件的某一方设置通过所述引导面朝向另一方的引导面延伸而成的突起部, 在克服所述预紧部件的预紧力,使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按压部件的相对的接合面分离的状态下,在轴向上从所述插入引导部观察所述收容槽时,所述接合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玻璃光纤的直径,或没有所述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在引导面上的周向的端部的棱线朝向所述收容槽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插入引导部,未设置所述突起部那一侧的所述基座部件或所述按压部件的引导面,具有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哲也山内孝泰西冈大造户田吉宣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