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激光器驱动芯片、激光二极管单元及光电二极管单元,控制单元通过串行数据总线控制激光器驱动芯片,串行数据总线包括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控制单元接地端及激光器驱动芯片接地端分别接地;激光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激光器驱动芯片的LD端,激光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D端;光电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激光器驱动芯片的PD端,光电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两线制电连接于控制单元与激光器驱动芯片之间,因此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减少了电路板空间和芯片管脚数量,降低了互联成本及信号相互干扰,提高整体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智能光纤通信网络不断普及,光纤传输设备的大量应用,而光纤通信设备的核心器件有源光模块工作速率越来越快,封装越来越小 ,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化光模块控制器要求对光模块的工作温度、工作电压、偏置(Bias)电流、发射光功率、接收光功率、以及正常工作中错误监测(Tx_Fault),信号丢失(LOS)等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为了实现光模块的监控和诊断,通常采用专用芯片,如MAXM公司的专用芯片DS1856/DS1859。图6所示,这类芯片内部具有模数转换器、数字电位器和逻辑电路等功能模块,涉及CMOS集成工艺、数字电路器的光刻工艺,生产工艺难度大;此类型芯片管脚多,封装大,不利于光模块的小型化;而且制作成本高,不利于光模块的推广使用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节约了芯片管脚资源,减小电路板使用面积,降低模数转换器或数模转换器的小信号相互干扰的风险,提高整体稳定性的有源光模块控制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其包括控制单元、激光器驱动芯片、激光二极管单元及光电二极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之间设置有串行数据总线,所述串行数据总线包括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串行数据总线控制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所述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控制单元接地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接地端分别接地;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LD端,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D端;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H)端,光电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进一步地,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光电检测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电检测二极管并接,所述直流电源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及光电检测二极管之间,所述发光二级管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LD端,所述调制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D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内部设置有可校准的电压温度监控单元、可方便监控模块电源电压单元、可方便监控光模块温度单元及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当电压、温度超过控制单元设置容限时进行上报,同时监控到温度变化后直接对光电二极管单元进行温度补偿。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包括PIN 二极管,所述PIN 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ro端,pin 二极管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包括DC/DC单元及雪崩光电二极管,所述控制单元设置有脉冲宽度调制端,所述DC/DC单元输入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端电性连接,所述DC/DC单兀输出端与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ro端。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包括数字电位器、DC/DC单元及雪崩光电二极管,所述数字电位器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所述数字电位器输出端与所述DC/DC单元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DC/DC单元输出端与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H)端。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包括数模转换器、DC/DC单元及雪崩光电二极管,所述数模转换器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所述数模转换器输出端与所述DC/DC单元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DC/DC单元输出端与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H)端。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包括温控单元、DC/DC单元及雪崩光电二极管,所述温控单元包括热敏电阻、分流电阻及分压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及分流电阻并联设置,所述热敏电阻一端分别与所述DC/DC单元输入端及分压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分压电阻另一端分别与所述DC/DC单元输出端及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H)端。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采用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两线制电连接于控制单元与激光器驱动芯片之间,因此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减少了电路板的空间和芯片管脚的数量,降低了互联成本,同时降低模数转换器或数模转换器的小信号相互干扰的风险,提闻整体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包括控制单元10、激光器驱动芯片20、激光二极管单元30及光电二极管单元40,所述控制单元10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之间设置有串行数据总线50,所述串行数据总线50包括双向数据线SDA及时钟线SCL,所述控制单元10通过串行数据总线50控制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所述控制单元10电源输入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直流电源VCC,所述控制单元10接地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接地端分别接地。所述控制单元10内部设置有可校准的电压温度监控单元、可方便监控模块电源电压单元、可方便监控光模块温度单元及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0M),当电压、温度超过控制单元10设置容限时进行上报,同时监控到温度变化后直接对光电二极管单元40进行温度补偿,保证光电二极管单元40在不同温度下性能的一致性,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存储生产厂家、接口类型、产品序列号及各种其他补偿信息,同时方便的对控制单元10采集到的的各种监控参数进行存储及上报。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30包括发光二极管32及光电检测二极管31,所述发光二极管32与光电检测二极管31并接,所述直流电源VCC电性连接 于所述发光二极管32及光电检测二极管31之间,所述发光二级管32 —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的LD端,所述光电检测二极管31 —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的MD端。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40 —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的H)端,光电二极管单元40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VCC。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40包括PIN 二极管401,所述PIN 二极管401 —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的ro端,PIN 二极管401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 VCC。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40包括DC/DC单元402及雪崩光电二极管403,所述控制单元10设置有脉冲宽度调制端,所述DC/DC单元402输入端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端电性连接,所述DC/DC单元402输出端与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403 —端电性连接,所述雪崩光电二极管403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20的H)端;所述控制单元10根据需要输出不同的脉冲宽度调制(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激光器驱动芯片、激光二极管单元及光电二极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之间设置有串行数据总线,所述串行数据总线包括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串行数据总线控制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所述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控制单元接地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接地端分别接地;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LD端,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D端;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PD端,光电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激光器驱动芯片、激光二极管单元及光电二极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之间设置有串行数据总线,所述串行数据总线包括双向数据线及时钟线,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串行数据总线控制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所述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电源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控制单元接地端及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接地端分别接地;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LD端,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D端;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H)端,光电二极管单元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二极管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光电检测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电检测二极管并接,所述直流电源电性连接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及光电检测二极管之间,所述发光二级管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LD端,所述调制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MD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内部设置有可校准的电压温度监控单元、可方便监控模块电源电压单元、可方便监控光模块温度单元及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当电压、温度超过控制单元设置容限时进行上报,同时监控到温度变化后直接对光电二极管单元进行温度补偿。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有源光模块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二极管单元包括PIN 二极管,所述PIN 二极管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器驱动芯片的H)端,PIN 二极管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明,李玲,彭彦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