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该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主要包括支架、放料机构、传动机构、拉膜机构及切刀机构,该用于承载薄膜的放料机构固定于支架上方,该传动机构在支架上固定于放料机构下方,自该放料机构拉出的薄膜由该传动机构夹紧并向下拉,该拉膜机构邻近传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自该传动机构拉出的薄膜由该拉膜机构吸住并送到指定位置,该切刀机构邻近传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该切刀机构具有可直线运动的切刀来切断自该传动机构拉出的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可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帮助,只需要人工控制机器及换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自动化生产系统的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
技术介绍
蓄电池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蓄电池的结构主要包括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电池外壳、隔板等。正、负极板是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进行的,极板一般由栅架和活性物质组成,栅架的作用是固结活性物质。隔板插放在正、负极板之间,防止正、负极板互相接触造成短路。电解液在蓄电池的化学反应中,起到离子间导电的作用,并参与蓄电池的化学反应。电池外壳用于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需要耐酸、耐热、耐震。蓄电池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柴油机等起动和照明的起动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通讯、发电厂、计算机系统作为保护、自动控制的备用电源的固定型蓄电池;主要用于各种蓄电池车、叉车、铲车等动力电源的牵引型蓄电池;主要用于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起动、照明动力的铁路用蓄电池;主要用于风力、太阳能等发电用电能储存的储能用蓄电池。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极组包板过程,此过程是把单片正负极板、隔板按一定比例包起来成为极组。现有技术中的极组包板过程需要手动切割薄膜,需要人工帮助来进行极组包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帮助的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包括支架、放料机构、传动机构、拉膜机构及切刀机构,该用于承载薄膜的放料机构固定于支架上方,该传动机构在支架上固定于放料机构下方,自该放料机构拉出的薄膜由该传动机构夹紧并向下拉,该拉膜机构邻近传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自该传动机构拉出的薄膜由该拉膜机构吸住并送到指定位置,该切刀机构邻近传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该切刀机构具有可直线运动的切刀来切断自该传动机构拉出的薄膜。其中,该放料机构包括放料轴、固定式料盘和活动式料盘,该放料轴一端穿过固定式料盘和活动式料盘的中心,该固定式料盘固定在放料轴上,该活动式料盘由松弛把手可拆卸的固定在放料轴上,承载的薄膜卷绕于该固定式料盘和活动式料盘之间,该放料轴另一端经由张紧压片枢接在支架上并且在该放料轴另一端与支架之间设有橡胶摩擦装置。其中,该传动机构包括伺服马达、主动轴及被动轴,该主动轴及被动轴并列枢设于支架上,该伺服马达连接并驱动主动轴,该被动轴贴近主动轴以夹紧穿过两者之间的薄膜。其中,该被动轴的一端由松弛把手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架上。其中,还包括导向轴,该导向轴上设有用于限制薄膜的限位块,该导向轴在该放料机构和传动机构之间枢设于支架上,自该放料机构拉出的薄膜经由该导向轴后进入该传动机构。其中,该拉膜机构包括呈直线运动的气缸及用于吸住薄膜的真空吸盘,该真空吸盘固定在该气缸上。其中,该切刀机构包括切刀和呈直线运动的气缸,该切刀固定在该气缸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可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帮助,只需要人工控制机器及换膜。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至图4,图I为本技术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其主视图,图3为其仰视图,图4为其侧视图。该较佳实施例的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主要包括支架I、放料机构2、传动机构3、拉膜机构4及切刀机构5,用于承载薄膜的放料机构2固定于支架I上方,传动机构3在支架I上固定于放料机构2下方,自该放料机构2拉出的薄膜由传动机构3夹紧并向下拉,拉膜机构4邻近传动机构3设置于支架I上,自该传动机构3拉出的薄膜由该拉膜机构4吸住并送到指定位置,该切刀机构5邻近传动机构3设置于支架I上,该切刀机构5具有可直线运动的切刀来切断自该传动机构拉出的薄膜。该放料机构2主要包括放料轴21、固定式料盘22和活动式料盘23,该放料轴21一端穿过固定式料盘22和活动式料盘23的中心,该固定式料盘22固定在放料轴21上,该活动式料盘23由松弛把手24可拆卸的固定在放料轴21上,承载的薄膜卷绕于该固定式料盘22和活动式料盘23之间,该放料轴21另一端经由张紧压片25枢接在支架I上并且在该放料轴21另一端与支架I之间设有橡胶摩擦装置26。放料机构2由两个料盘组合,一个为可调试的固定式料盘22,一个为活动式料盘23,方便拆装,用于换料。两料盘都固定在放料轴21上,放料轴21尾部有橡胶摩擦装置26,作用在于给薄膜向后的拉力,使料盘不受惯性而向前转动,薄膜离开料盘后还能保持张紧状态。传动机构3主要包括伺服马达31、主动轴32及被动轴33,该主动轴32及被动轴33并列枢设于支架I上,伺服马达31通过马达固定柱35固定在支架I上,伺服马达31通过联轴器36连接并驱动主动轴32,该被动轴33贴近主动轴32以夹紧穿过两者之间的薄膜,各部件主要通过牵引侧板37和牵引固定板38固定至支架I。被动轴33的一端由松弛把手34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架I上。传动机构3利用伺服马达31带动,一条主动轴32直接连接伺服马达31,一条被动轴33是用来夹紧薄膜,让薄膜与主动轴32相贴,让主动轴32带动薄膜向下拉,从而可以根据转数计算出薄膜被拉的长度。被动轴33是可以手动松开的,利用压力压紧膜片,当换薄膜的时候可以很轻松的旋转松开。该较佳实施例的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还包括导向轴6,导向轴6上设有用于限制薄膜的限位块61,该导向轴6在放料机构2和传动机构3之间枢设于支架I上,自放料机构2拉出的薄膜经由该导向轴6后进入该传动机构3。薄膜拉出来后要经过导向轴6,主要是为了衔接、绷紧和调节偏移位置。拉膜机构4包括呈直线运动的气缸41及用于吸住薄膜的真空吸盘42,该真空吸盘 42固定在该气缸41上。拉膜机构4是利用气缸41的直线运动来达到目的,用真空吸盘42固定在气缸41上面,吸住薄膜,气缸41伸出,可以把薄膜送到指定位置。切刀机构5包括切刀51和呈直线运动的气缸52,该切刀51固定在该气缸52上。切刀51是利用气缸52的直线运动来达到目的,主要是把刀片固定在刀片固定座上面,让气缸52推动来切断薄膜,为了保证切断后的薄膜还在原来位置,此处需多加个真空吸盘53,方便定位薄膜的位置,使其切断后仍在此位置。本技术省去薄膜手动切割,使薄膜做成卷型就可以,自动送薄膜并计算薄膜的长度,可根据要求自动设置需要薄膜的长度,自动送到极组包膜处,自动切断,包在极组上面。传动机构处处设计人性化,用把手控制换料,把手控制一张一合,换膜时把手一扭变成张开状态,使薄膜能轻松放进传动机构处,放好后一关闭,压紧膜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可实现全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帮助,只需要人工控制机器及换膜。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极组包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放料机构、传动机构、拉膜机构及切刀机构,该用于承载薄膜的放料机构固定于支架上方,该传动机构在支架上固定于放料机构下方,自该放料机构拉出的薄膜由该传动机构夹紧并向下拉,该拉膜机构邻近传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自该传动机构拉出的薄膜由该拉膜机构吸住并送到指定位置,该切刀机构邻近传动机构设置于支架上,该切刀机构具有可直线运动的切刀来切断自该传动机构拉出的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戈,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钟戈,刘鑫,刘勇,颜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