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002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包括瓷套(3)、引线管(4)、盆式绝缘子(6)和二次屏蔽罩(7),其特点是:其中在瓷套(3)内表面、引线管(4)外壁、盆式绝缘子(6)内外表面和二次屏蔽罩(7)外侧均覆盖有防水材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内表面上覆盖有防水材料,一方面因防水材料的憎水性,能有效减弱“呼吸现象”的程度,从而大大降低在材料表面凝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防水材料可以防止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内壁形成连续的水膜,从而不会导致闪络电压的急剧降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在电压等级超过35kV的系统中,SF6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CT)绝缘介质的首选。由于SF6气体中存在一定量水分时会导致其绝缘性能大大下降,因此对所有SF6电气设备中SF6的微水含量进行严格的国标限定。控制CT中微水的一般途经包括出厂前进行抽真空、零部件高温烘干和加设有效吸附剂等。已运行的经验显示,CT在带负荷运行一段时期后,SF6中的微水会增大,有的甚至会超标。通常采取检修、更换吸附剂或返厂等处理。理论研究表明,水蒸汽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高则饱和蒸气压高,温度低则饱和蒸气压低。在某一温度下,微水含量达到饱和蒸气压则会产生凝露,导致闪络电压急剧下降,从而造成事故。实验证明CT在正常工作时内部存在较大温差,由于其内部材料和SF6气体中存在“呼吸现象”,即在温度高的区域CT内部材料吸附的微水转移到SF6气体中,而在温度低的区域SF6气体中的微水会吸附在CT内材料表面上,特别在内部材料表面的拐角处,当3^气体中的微水含量超过饱和蒸汽压的临界值时就会凝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防水六氟化硫电流互感器,包括瓷套(3)、引线管(4)、盆式绝缘子(6)和二次屏蔽罩(7),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瓷套(3)内表面、引线管(4)外壁、盆式绝缘子(6)内外表面和二次屏蔽罩(7)外侧均覆盖有防水材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振华马飞越马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