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测试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腔散热效果欠佳,工作人员操作时易被烫伤、以及缩短了其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该测试腔包括测试腔外壳,设置在测试腔外壳内用以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腔体,以及均与该传感器腔体连通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在所述测试腔外壳上设有用以增大测试腔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机构;其中,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测试腔外壳表壁的凹槽,且该凹槽与测试腔外壳表壁组合形成齿状散热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增大测试腔与空气接触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的原理,在保证测试腔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测试腔的表面温度,而且加工方便、造价十分低廉。因此,适合大范围的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测试腔,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氧化锆传感器上可起到降低测试腔表面温度的测试腔。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氧化锆传感器测试腔主要由两个气路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以及一个测试腔体组成;使用时,先将传感器固定在测试腔内,再将测试腔固定在气体测试仪表上,测试腔的一个气路口与仪表的进气口相连,另一个气路口则与仪表的出气口相连,测试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测试腔内,由传感器完成测试工作,其测量精度高、应用也十分广泛;但是,通过长期实际应用,发现氧化锆传感器测试腔还存在以下缺点氧化锆传感器的温度一般可达700°C左右,由于目前的测试腔散热效果欠佳,以至于测试腔的整个温度也非常的高,测试腔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其内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缩减传感器的使用寿命,而且·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时若不慎触碰到测试腔,会被严重烫伤,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良好、加工方便、成本低廉的测试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高效散热测试腔,包括测试腔外壳,设置在测试腔外壳内用以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腔体,以及均与该传感器腔体连通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在所述测试腔外壳上设有用以增大测试腔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机构。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测试腔外壳表壁的凹槽,且该凹槽与测试腔外壳表壁组合形成齿状散热体。同时,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且均匀分布在测试腔外壳的表壁。作为另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散热机构由设置在测试腔外壳表壁上的散热片组成。进一步的,在所述测试腔外壳的端部还至少设有一个螺钉安装孔。为了固定的方便,所述螺钉安装孔数目为三个。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传统测试腔的外壳壁为光滑的圆周面,其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因此,散热效果欠佳,本技术提高测试腔散热效果的原理即在于增大测试腔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测试腔外壳上设有若干凹槽,相邻凹槽的间距在加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凹槽与测试腔外壳结合构成齿形的散热机构,从而增加了测试腔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基于同样的结构、原理,也可在测试腔外壳上增设若干散热片或者散热齿,用以增大测试腔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测试腔的散热效果;(2)本技术在测试腔外壳的端部还设有螺钉安装孔,通过该螺钉安装孔将整个测试腔固定在气体测试仪表的后面板上,使测试腔与后面板贴紧,传感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测试腔上,测试腔的热量再传导向后面板,然后由后面板通过对流和辐射传至周围的介质,从而到达散热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测试腔的散热效果;(3)本技术还将传感器腔体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腔体的长度,以减少测试腔端部的热量;(4)本技术中所用材料均为市场上常见的普通材料,其造价十分低廉,且可广泛用于气体分析仪表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和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为图I的A向剖视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测试腔外壳,2-传感器腔体,3-进气口,4-出气口,5-凹槽,6-螺钉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3所示,高效散热测试腔,该测试腔内部结构与传统测试腔结构大致相同,主要由测试腔外壳1,设置在测试腔外壳I内用以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腔体2,以及均与该传感器腔体2连通的进气口 3与出气口 4组成。根据热力学原理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减小形成热气流向上流动,因为热气流与环境空气的温差决定了密度差,密度差决定了热气流的流速;而各种器件的散热设计则是希望器件与环境空气温差越小越好,因此,本实施例则采用增大测试腔外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腔外壳I为圆滑的圆柱面,其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小,所以,本实施在测试腔外壳I的表壁设有若干凹槽5,该凹槽5为环形凹槽,且均匀分布在测试腔外壳I的表壁,相邻凹槽5的间距在加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小,凹槽5与测试腔外壳I结合构成齿形的散热机构,从而增大了测试腔外壳I的表面积,进而增大了测试腔外壳I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基于同样的原理,也可在测试腔外壳I上增设独立的散热片,以增大测试腔外壳I与空气的实际接触面积。为了更好的保证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本实施例还将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腔体2的长度增加,由此减少测试腔端部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测试腔端部的温度。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在测试腔外壳I的端部设有螺钉安装孔6,如图2所示,该螺钉安装孔6用以将整个测试腔固定在气体测试仪表的后面板上,使测试腔与后面板贴紧,测试腔内的传感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测试腔上,测试腔的热量再传导向后面板,然后由后面板通过对流和辐射传至周围的介质,从而到达散热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测试腔的散热效果,通过上述改进可以使测试腔的表面温度降至50°C左右,在使用时安全性更高,也能更好的保护测试腔内的传感器。 按照上述实施例,即可很好的实现本实 用新型。权利要求1.高效散热测试腔,包括测试腔外壳(1),设置在测试腔外壳(I)内用以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腔体(2 ),以及均与该传感器腔体(2 )连通的进气口(3)与出气口(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试腔外壳(I)上设有用以增大测试腔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散热测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测试腔外壳(I)表壁的凹槽(5),且该凹槽(5)与测试腔外壳(I)表壁组合形成齿状散热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散热测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为环形凹槽,且均勻分布在测试腔外壳(I)的表壁。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散热测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由设置在测试腔外壳(I)表壁上的散热片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I 4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散热测试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试腔外壳(I)的端部还至少设有一个螺钉安装孔(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散热测试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安装孔(6)数目为三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测试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腔散热效果欠佳,工作人员操作时易被烫伤、以及缩短了其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该测试腔包括测试腔外壳,设置在测试腔外壳内用以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腔体,以及均与该传感器腔体连通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在所述测试腔外壳上设有用以增大测试腔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机构;其中,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测试腔外壳表壁的凹槽,且该凹槽与测试腔外壳表壁组合形成齿状散热体。本技术运用增大测试腔与空气接触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的原理,在保证测试腔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测试腔的表面温度,而且加工方便、造价十分低廉。因此,适合大范围的推广运用。文档编号G01N33/00GK202710534SQ20122033842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陈亚平, 蒲友强, 唐烜东, 邓亚, 伍户淘, 罗旋, 汪焰国, 雷鹏, 庞龙 申请人:成都昶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散热测试腔,包括测试腔外壳(1),设置在测试腔外壳(1)内用以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腔体(2),以及均与该传感器腔体(2)连通的进气口(3)与出气口(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试腔外壳(1)上设有用以增大测试腔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平,蒲友强,唐烜东,邓亚,伍户淘,罗旋,汪焰国,雷鹏,庞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昶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