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控元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该气体传感器装置,组装于气体探测器上,包括一外壳和置于所述外壳中的气体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气体传感器探测气体的通气孔,所述气体传感器通过一固定组件抵顶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通过插针与所述气体探测器插接并电性连接,该装置通过固定组件将所述气体传感器固定于外壳的底部,并由外壳底部的通孔采集检测气体样品,再通过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插针与气体探测器插接,从而将所述气体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输给所述气体探测器,如此,所述气体传感器易于更换,需要更换所述气体传感器时,只要将所述插针从所述气体探测器中拔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又快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控元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气体传感器装置是由带气体传感器元件的PCBA与固定元件装配成一体,将装配后的固定元件插入隔爆外壳内,气体传感器元件的PCBA由焊接在PCBA上带排线的插头、与探测器主体插座进行电气联接,再用锁紧元件将隔爆外壳锁紧在探测器主体内。如此,在进行传感器更换时,先松开探测器主体上的锁紧元件,再将带气体传感器 元件的隔爆外壳从探测器主体上移出一段距离,拔下PCBA上与探测器主体电气联接的插头,再从隔爆外壳内取出带气体传感器元件PCBA的固定元件,换上新的带气体传感器元件PCBA的固定元件,再将固定元件插入隔爆外壳内,将隔爆外壳插入探测器主体,并锁紧锁紧元件,完成气体传感器的更换。这样,更换气体传感器极其不便,不便于产品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气体传感器更换不便,不便于维护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组装于气体探测器上,包括一外壳和置于所述外壳中的气体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气体传感器探测气体的通气孔,所述气体传感器通过一固定组件抵顶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通过插针与所述气体探测器插接并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气体传感器的固定座、与所述气体传感器电性连接并与所述固定座卡接的电路板和可固定插针并供所述插针的穿过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抵顶所述电路板的插针座。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具有一可容纳所述气体传感器的固定腔,由所述固定腔的侧壁向上设置有可卡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卡扣,由所述固定腔的底面向上设置有可固定所述气体传感器的第一卡扣。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壁径向凹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插针座的定位槽,所述插针座的外缘设有可卡接于所述定位槽中的凸起。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径向凸设有可与所述气体探测器锁紧配合的锁紧部。具体地,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径向凹设有可容纳密封圈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锁紧部的上方。更具体地,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具有可防止爆炸的隔爆面,所述隔爆面位于所述锁紧部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部向外轴向凸设有紧扣部,所述紧扣部邻接所述通气孔,通过折弯所述紧扣部将过滤组件固定于所述通气孔中。更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座的上端面延伸有可导向定位的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插针座下端面凸设有可抵顶所述电路板的抵接柱,所述插针穿过所述抵接柱与电路板焊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该装置通过固定组件将所述气体传感器固定于外壳的底部,并通过外壳底部的通孔采集检测气体样品,所述气体传感器通过电路板与插针电气连接,所述插针与气体探测器插接,并将所述气体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输给所述气体探测器,如此,所述气体传感器易于更换,需要更换所述气体传感器时,只要将所述插针从所述气体探测器中拔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又快捷。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I中固定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0 气体传感器装置 11 引脚I 气体传感器5 密封圈2 外壳6 插针3 固定组件41 泡棉4 过滤组件42 过滤器31 插针座21 通气孔32 电路板22 锁紧部33 固定座23 定位槽311 凸起24 密封槽312 定位柱25 隔爆面313 抵接柱26 紧扣部314 上凹坑27 容纳腔315 下凹坑332 第二卡扣331 第一^^扣333 固定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 图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I装置,气体传感器I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通常组装于气体探测器上,所述气体探测器通过气体传感器I对气体样品进行采样检测,该气体传感器I装置包括一外壳2和气体传感器1,所述外壳2中空,具有一个容纳腔27体,所述气体传感器I置于所述外壳2的容纳腔27中,所述外壳2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孔21,所述气体传感器I通过一固定组件3抵顶于所述外壳的底部,需要检测的气体经过该通气孔21进入到所述外壳2的容纳腔27中,与所述气体传感器I接触,所述气体传感器I对该气体进行探测分析,同时,所述气体传感器I通过插针6与所述气体探测器插接,并电性连接,该插针6将所述气体传感器I的检测信号传输给所述气体探测器。这样,需要更换所述气体传感器I时,只要将所述插针6从所述气体探测器中拔出即可,不必再将所述外壳2从所述气体探测器上移出一段距离,再拔出带导线的插头,更不需将气体传感器I由所述外壳2中取出。实际应用中,该气体传感器I装置通过插针6在所述气体探测器上的插接和拔出,就实现了气体传感器I的更换,如此,操作简单方便又快捷。参见图2所示,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的固定座33、与所述气体传感器I电性连接并与所述固定座33卡接的电路板32和可固定插针6并供所述插针6的穿过与电路板32电性连接且抵顶所述电路板32的插针座31。所述固定座33用于固定所述气体传感器1,所述气体传感器I通过其端部的引脚11与所述电路板32焊接,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插针6穿过所述插针座31焊接在所述电路板32上,与所述电路板32电性连接。当所述插针6插·接于所述气体探测器上时,所述气体传感器I的检测信号通过该引脚11、电路板32和插针6传递给气体探测器。所述固定座33卡接于所述电路板32上,所述插针座31抵顶所述电路板32,将所述固定座33抵接在所述容纳腔27体的底部。这样,就可将所述气体传感器I固定更加可靠的固定于所述外壳2的底部,使其不易被其他物件碰触污染损坏。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33具有一可容纳所述气体传感器I的固定腔333,由所述固定腔333的侧壁向上设置有可卡接于所述电路板32的第二卡扣332,由所述固定腔333的底面向上设置有可固定所述气体传感器I的第一卡扣331。通过该固定座33上的第一卡扣331 一方面将所述气体传感器I固定于固定座33的底部,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卡扣332将所述固定座33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2上,如此,仅用一个固定座33就将所述气体传感器I固定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2上,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进一步地,所述外壳2的内壁径向凹设有一圈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用于固定所述插针座31,所述插针座31的外缘设有可卡接于所述定位槽23中的凸起311。参见图3所示,所述凸起311为两个,呈直线分布,分别由所述插针座31的外缘凸出,凸起311的顶端具有一弧面,便于抵靠容纳腔27的内壁滑动压入所述定位槽23中。该凸起311通过紧配合压入所述所述定位槽23中,并不能转动,从而将所述插针座31卡接定位,而所述插针座31抵顶所述电路板32,所述固定座33卡接于所述电路板32上,且位于所述电路板32下方,如此,通过将该凸起311压入所述定位槽23中,即将所述固定组件3牢牢的固定于所述外壳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易于更换的气体传感器装置,组装于气体探测器上,包括一外壳和置于所述外壳中的气体传感器,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气体传感器探测气体的通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感器通过一固定组件抵顶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通过插针与所述气体探测器插接并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仁义,王金华,谢宏平,谭银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