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849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套装在钢绞线外侧的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套管支座上,套管的两端面分别匹配安装有穿心千斤顶,每个穿心千斤顶固定安装在穿心千斤顶支座上,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端面匹配安装有一套锚具,每个穿心千斤顶上分别设有驱动油管和回油管,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锚具是由环形工具锚板和工具锚板上圆周向呈放射状安装的一定数量的工具夹片组成;每个套管和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之间还分别安装有中间套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完全模拟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过程,严格控制张拉的精确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而且应用范围较广,适于推广实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钢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屋面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等。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锚板、夹片等等,预应力张拉作用是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压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对于机械结构来 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强。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对称张拉;当两端同时张拉时,二端不得同时放松,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两端张拉力应一致,二端伸长值相加后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在钢绞线的预应力张拉现场施工之前,先在室内进行张拉实验,使张拉后的钢绞线能够百分百完全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且保证施工的质量,严格控制张拉的精确度,而设计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为业界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完全模拟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过程,严格控制张拉的精确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的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套装在钢绞线外侧的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套管支座上,套管的两端面分别匹配安装有穿心千斤顶,每个穿心千斤顶固定安装在穿心千斤顶支座上,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端面匹配安装有一套锚具,每个穿心千斤顶上分别设有驱动油管和回油管,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锚具是由环形工具锚板和工具锚板上圆周向呈放射状安装的一定数量的工具夹片组成。每个套管和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之间还分别安装有中间套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预应力采用两端对称同时张拉、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法,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一起进行;千斤顶就位后,先将主油缸少许充油,使之蹬紧,让预应力钢绞线绷直,在钢绞线拉至规定的初应力σ O时,停机量测原始空隙并画线作标记。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I、在结构上,本技术包括套管、套管支座、穿心千斤顶、穿心千斤顶支座、锚具,穿心千斤顶上设有驱动油管和回油管,穿心千斤顶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结构简单,驱动油管和回油管与外围设备的电动泵站相连,能够在室内模拟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的整个过程,可以严格控制张拉的精确度,使张拉后的钢绞线能够百分百完全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2、在结构上,本技术所述锚具是由环形工具锚板和工具锚板上圆周向呈放射状安装的一定数量的工具夹片组成,锚固性能稳定可靠;每个套管和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之间还分别安装有中间套环,当套管的端面与穿心千斤顶不相匹配时,通过中间套环进行连接,应用范围更广。3、综上,本技术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完全模拟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过程,严格控制张拉的精确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而且应用范围较广,因此,非常适于推广实施。附图及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技术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I、图2所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图2所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的B-B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套管,2、套管支座,3、穿心千斤顶,4、穿心千斤顶支座,5、锚具,6、驱动油管,7、回油管,8、位移传感器,9、工具锚板,10、工具夹片,11、中间套环,12、钢绞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I、图3至图5,图中,本技术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套装在钢绞线12外侧的套管1,套管I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套管支座2上,套管I的两端面分别匹配安装有穿心千斤顶3,每个穿心千斤顶3固定安装在穿心千斤顶支座4上,每个穿心千斤顶3的外端面匹配安装有一套锚具5,每个穿心千斤顶3上分别设有驱动油管6和回油管7,每个穿心千斤顶3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8。所述锚具5是由环形工具锚板9和工具锚板9上圆周向呈放射状安装的一定数量的工具夹片10组成。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首先在套管I及穿心千斤顶3内穿待实验张拉的钢绞线12,然后在穿心千斤顶3外端面安装锚具5,固定好钢绞线12 —端的锚具5,对钢绞线12另一端进行张拉,张拉结束后进行锚固。两端张拉力应一致,二端伸长值相加后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实验过程结束。实施例二 参见图2至图4、图6,图中,本技术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套装在钢绞线12外侧的套管1,套管I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套管支座2上,套管I的两端面分别匹配安装有穿心千斤顶3,每个穿心千斤顶3固定安装在穿心千斤顶支座4上,每个穿心千斤顶3的外端面匹配安装有一套锚具5,每个穿心千斤顶3上分别设有驱动油管6和回油管7,每个穿心千斤顶3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8。所述锚具5是由环形工具锚板9和工具锚板9上圆周向呈放射状安装的一定数量的工具夹片10组成。每个套管I和对应的穿心千斤顶3之间还分别安装有中间套环1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套装在钢绞线外侧的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套管支座上,套管的两端面分别匹配安装有穿心千斤顶,每个穿心千斤顶固定安装在穿心千斤顶支座上,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端面匹配安装有一套锚具,每个穿心千斤顶上分别设有驱动油管和回油管,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锚具是由环形工具锚板和工具锚板上圆周向呈放射状安装的一定数量的工具夹片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每个套管和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之间还分别安装有中间套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包括套装在钢绞线外侧的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套管支座上,套管的两端面分别匹配安装有穿心千斤顶,每个穿心千斤顶固定安装在穿心千斤顶支座上,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端面匹配安装有一套锚具,每个穿心千斤顶上分别设有驱动油管和回油管,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锚具是由环形工具锚板和工具锚板上圆周向呈放射状安装的一定数量的工具夹片组成;每个套管和对应的穿心千斤顶之间还分别安装有中间套环。本技术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完全模拟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过程,严格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套装在钢绞线外侧的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套管支座上,套管的两端面分别匹配安装有穿心千斤顶,每个穿心千斤顶固定安装在穿心千斤顶支座上,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端面匹配安装有一套锚具,每个穿心千斤顶上分别设有驱动油管和回油管,每个穿心千斤顶的外壳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聚能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