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的检测电极安装结构,包括加工设备的容置腔及电极芯柱,容置腔壁面上开设有通孔,电极芯柱头部位于容置腔内,且其中段附近外包覆有绝缘套管,绝缘套管靠近其尾端处的外周设置有凸起挡颈,凸起挡颈后侧设置有装配颈,该装配颈与所述通孔套置配合,在所述电极芯柱靠近装配颈处套设有密封套管,邻近于该密封套管的电极芯柱外设置有螺纹部,该螺纹部螺旋配合一螺母,该螺母配合所述凸起挡颈将所述电极芯柱固定于所述通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结构合理,稳定紧固,可靠性及安全性高,工作效果好,长久耐用,不易松动,使用效果十分理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食品加工设备的检测电极。
技术介绍
食品加工设备的涵盖范围很广,例如民用或者商用的豆浆机、料理机、榨汁机等,其基本结构都是包括一个盛装食品的容置腔,在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搅拌或是其他加工部件,容置腔盛装的食品,可以通过加工部件进行处理以得到最终成品。由于这类食品加工设备通常都是用来加工液体或是带有液体的食品,工作过程中就可能因搅拌、加热而使加工食品体积膨胀,造成溢出,容易烫伤使用者,更有液体侵入附近电路或是电路板造成短路、烧坏等危险;此外,食品加热过程中液体成分会挥发,如果液体存量不足,就会造成干烧,让设备温度过高,产生危险及造成损坏。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通过电信号指标来进行检测的检测电极,在食品加工设备的具体应用中,检测电极可以分为用于检测是否溢·出的防溢电极,以及用于检测是否干烧的防干烧电极,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不同之处仅是装配位置及检测标的,例如防溢电极需要装配到容置腔内靠近出口的较高位置,同时需要保证电极的检测头朝向下部,实现对食品及液体高度的随时监测;而防干烧电极则需要装配到容置腔底部或是底部附近,实现对食品及液体存量的随时监控。检测电极的特殊使用环境,决定了它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耐蚀性能、防漏电性能,以及良好的固定、密封性能,尤其是因为检测电极在与容置腔的装配结构中,需要在容置腔壁面上打孔,检测电极穿过孔将检测头伸入容置腔内,而其尾部则留在外侧用于接线,那么孔部与检测电极的配合部分就需要非常精密,否则会存在间隙,尤其是长期使用后的食品加工设备,其检测电极很容易松动,产生泄漏的可能;而对于某些特定应用的检测电极,如防溢电极来说,要让检测头始终朝下才能够保证正常检测功能,显然采用常规的孔与检测头装配方案,会使检测头极易转动,稳定性不够理想;此外对于采用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制成的容置腔来说,还需要考虑到检测电极与不锈钢的容置腔壁面装配处的绝缘性,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检测判断,产生误判。目前市面上针对检测电极的固定方案,常见的有采用金属螺母与塑料螺柱配合固定,或是直接焊接,如氩弧焊或是激光焊固定,然而对于第一种方案来说,由于塑料强度不够,和金属螺母配合时螺纹很容易被拉坏,造成失效松动,泄漏等问题,而第二种方案中,氩弧焊焊点过大,装配不易且影响美观,激光焊则强度不够,极容易松动,可见效果均不够理想;因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结构合理,稳定紧固,可靠性及安全性高,工作效果好,长久耐用,不易松动的食品加工设备检测电极安装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的检测电极安装结构,包括加工设备的容置腔及电极芯柱,容置腔壁面上开设有通孔,电极芯柱头部位于容置腔内,且其中段附近外包覆有绝缘套管,绝缘套管靠近其尾端处的外周设置有凸起挡颈,凸起挡颈后侧设置有装配颈,该装配颈与所述通孔套置配合,在所述电极芯柱靠近装配颈后侧处设置有螺纹部,该螺纹部螺旋配合一螺母,该螺母配合所述凸起挡颈将所述电极芯柱固定于所述通孔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电极芯柱靠近装配颈处套设有密封套管,所述螺纹部邻近于该密封套管后侧。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电极芯柱靠近密封套管的外周一体成型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一螺柱的内螺孔旋接配合,该螺柱外周设置有螺纹形成所述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及螺母的旋紧方向与所述外螺纹及螺柱的旋紧方向相同。进一步,上述通孔外侧邻设有一密封圈,该密封圈套置于所述装配颈和/或所述密封套管的端部,且其外侧受一硬质圈盖压制,所述螺母压制固定该硬质圈盖。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的通孔为多边形孔,所述装配颈外周相应为多 边形。上述的螺母与硬质圈盖之间垫设有垫圈。上述的螺柱及螺母为金属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装配颈外侧具有一段带螺纹的颈部形成所述螺纹部,所述螺母及螺纹部为塑料制成。上述绝缘套管为食品级PP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检测电极通过凸起挡颈和螺母压装在容置腔的通孔,同时配合密封套管来实现密封,在此基础上采用外螺纹、螺柱及螺母的双重旋紧固定,其结构新颖合理,使用紧固不易松动,有效增加了固定及密封可靠性,让检测工作效果更好,更为长久耐用,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针对需要角度固定的防溢电极应用,本技术可采用多边形通孔及装配颈进行配合,有效解决了转动问题;此外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螺母与螺纹部来旋紧配合,因两者强度相当,因此不容易出现强度不够拉坏螺纹的情况,同样可达到稳定、安全、长久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I是食品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检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检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本技术所配合使用的食品加工设备,如常见的豆浆机、料理机、搅拌机、榨汁机等等;其基本结构包括用于盛装待处理食品原料的容置腔1,容置腔I内根据不同应用可能设置有连接电机,进行搅拌处理的刀片5,或是用于加热的发热管6,它们的控制均有设置于容置腔I外某处的控制电路来实现。食品加工设备在使用中需要避免加热或是搅拌造成的溢出或是水分过少可能产生的干烧,因此就需要使用到防溢电极及防干烧电极,当然在基本结构及使用原理中,防溢电极及防干烧电极均是起到检测作用的检测电极,如图中靠近于容置腔I上方开口处的检测电极的电极芯柱2,其具有直角结构使得检测头·部朝下,是作为防溢电极来使用,而位于容置腔I靠近下部分的电极芯柱2,则是作为防干烧电极来使用,两个检测电极的控制线路,均设置于容置腔I外,通常是隐藏安装布线,因此如果检测电极的固定效果及密封性不够理想,那么高温高压下水、气就很容易随缝隙进入控制线路处,浸湿线路造成故障,同时也会产生很多负面问题。如图2 图6所示针对于此本技术所提供的食品加工设备的检测电极安装结构,其在设备的容置腔I壁面上开设通孔11,电极芯柱2头部位于容置腔I内,作为检测头使用,而尾部则伸出容置腔I外,用于接线控制电路,检测电极使电信号通过液体导通来实现检测,通常使用中容置腔I壁面采用金属结构,在检测电极的安装中,为防止误判,就需要保证两者的相对绝缘,采用到绝缘套管3,绝缘套管3通常采用食品级的PP材料制成,其包覆在电极芯柱2的中段附近,其中绝缘套管3靠近其尾端处的外周设置有凸起挡颈31,凸起挡颈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品加工设备的检测电极安装结构,包括加工设备的容置腔(1)及电极芯柱(2),容置腔(1)壁面上开设有通孔(11),电极芯柱(2)头部位于容置腔(1)内,且其中段附近外包覆有绝缘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管(3)靠近其尾端处的外周设置有凸起挡颈(31),凸起挡颈(31)后侧设置有装配颈(32),该装配颈(32)与所述通孔(11)套置配合,在所述电极芯柱(2)靠近装配颈(32)后侧处设置有螺纹部(44),该螺纹部螺旋配合一螺母(45),该螺母(45)配合所述凸起挡颈(31)将所述电极芯柱(2)固定于所述通孔(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军,毕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汉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