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头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及至少一插入件,该第一管体一端具有一组接区段并于其上形成有至少一密封部及至少一定位部,该密封部被套设有一套环,该第二管体具有一通道并一侧形成有至少一插设部,该插入件设置于插设部内且相对穿设通道并卡设于所述定位部内,通过该插入件与第一、二管体的结合,可增加密封性且大幅提高安装便利性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接头固定结构,尤指一种可增强密封效果并大幅提高安装便利性的接头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旋转接头于医疗、冶金、化工、家电等领域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而旋转接头接设的组合方式众多,其中一种方法利用管体与管体相互套设后,并于接合处锁固螺丝加以紧固,但此组合方式,一旦通过螺丝锁紧固定后便使得旋转接头无法有旋转的功能,造成了应用的范围较窄,且会因为管体与管体之间仅使用螺丝固定而产生密封性不足的缺点。另一种方式为,请参阅图IA及图IB示,一种公知接头固定结构1,包括至少一第·一管体10及至少一第二管体11,该第一管体10 —端外周侧环设有多个螺纹101,该第二管体11 一端内周侧形成有多个对应该等螺纹101的组合部111,通过所述第一管体10的螺纹101与第二管体11的组合部111相互螺合紧固的组合方式,由于安装时组成部件需较多,且于组装时必须利用额外工具辅助该第一、二管体10、11相组合,造成生产时成本的提高且降低了安装便利性。以上所述,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I.密封性不佳;2.安装较困难;3.生产成本较高;4.使用范围较窄。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可增加密封效果的接头固定结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安装便利性的接头固定结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生产成本的接头固定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接头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管体、一第二管体及至少一插入件,该第一管体一端具有一组接区段,该组接区段上形成有至少一密封部及至少一定位部,该密封部上套设有一套环,该第二管体具有一供组接区段插置的通道与一侧形成有至少一穿设所述第二管体的插设部,该插设部相对连通所述通道及定位部,该插入件设置于所述插设部内且相对穿设所述通道并卡设于所述定位部内。前述的插设部穿设所述第二管体并对应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两侧,且该插设部还具有一开放区段,该开放区段连接所述通道并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连通。通过本技术此结构的设计,利用所述套环套设于该密封部上,再将该第一管体的组接区段插设于该第二管体的通道内,通过已将套环套设于密封部上的第一管体置入该第二管体的通道产生的挤压作用以达到提高密封性的效果;接着,利用所述插入件插设于该插设部内,所述插设部穿设所述第二管体并相对连通所述通道及定位部,由于该插入件卡设于所述定位部内,如此可令该第一管体能够于与该第二管体结合的同时任意地进行360°旋转的动作,达到安装便利性并减少生产成本,且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具体而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头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管体,其一端具有一组接区段,该组接区段上形成有至少一密封部及至少一定位部,该密封部上套设有一套环;一第二管体,具有一供组接区段插置的通道与一侧形成有至少一穿设所述第二管体的插设部,该插设部相对连通所述通道及定位部 '及至少一插入件,设置于该插设部内且相对穿设所述通道并卡设于所述定位部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固定结构,所述密封部与所述定位部并列环设于所述组接区段外周侧。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固定结构,所述第一管体呈L形管状,所述组接区段设于该第一管体较短的一端。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固定结构,所述插设部穿设所述第二管体并对应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两侧。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固定结构,所述插设部还具有一开放区段,该开放区段连接所述通道并与所述定位部相对应连通。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固定结构,所述插设部为一插设槽,所述插入件的中段对应外露于所述开放区段并相对卡设于所述定位部一侧。本技术相较于公知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密封性高;2.安装较便利;3.减少生产成本;4.使用范围极广。附图说明图IA为公知接头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IB为公知接头固定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2A为本技术的接头固定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B为本技术的接头固定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C为本技术的接头固定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2D为本技术的接头固定结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接头固定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接头固定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接头固定结构2第一管体20组接区段201·密封部2011定位部2012第二管体21通道211插设部212开放区段2121套环22插入件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A、图2B、图2C、图2D示,为本技术接头固定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及立体剖视图及平面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接头固定结构2,包括一第一管体20、一第二管体21及至少一插入件23,该第一管体20 —端具有一组接区段201,该组接区段201上形成有至少一密封部2011及至少一定位部2012,而该密封部2011及该定位部2012并列环设于所述组接区段201外周侧,所述密封部2011上套设有一套环22,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管体20呈L型管状,所述组接区段201设于该第一管体20较短的一端,而该第二管体21呈方形管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前述的第二管体21具有一供组接区段201插置的通道211,并该第二管体21 —侧形成有至少一穿设所述第二管体21的插设部212,该插设部212对应设置于所述通道211的两侧并相对连通所述定位部2012,并该插设部212还具有一开放区段2121连接所述通道211且与所述定位部2012相对应连通;所述插设部212为一插设槽,该插入件23的中段对应外露于所述开放区段2121并相对卡设于所述定位部2012 —侧;前述的插入件23设置于该插入件23内且相对穿设所述通道211并卡设于所述定位部2012内。通过前述的接头固定结构的设计,首先,利用所述套环22套设于该第一管体20的密封部2011上,再将该第一管体20的组接区段201插设于该第二管体21的通道211内,使之与所述第一管体20相互结合,藉由已将套环22套设于密封部2011上的第一管体20置入该第二管体21的通道211,会产生一挤压作用使该第一管体20能牢固地组设于所述第二管体21的通道211内,进以达到大幅提升密封效果。除此之外,续请参阅图3,利用前述的插入件23插设于该第二管体21的插设部212内,所述插设部212对应设置于该通道211的两侧并相对连通所述定位部2012,并藉由该开放区段2121连接所述通道211及相对应连通所述定位部2012,所述插入件23的中段相对应外露于该开放区段2121且相对与该定位部2012 —侧卡设之;由于该插入件23卡设于所述定位部2012的一侧内,如此可令该第一管体20能够于与该第二管体21结合的同时任意地进行360°旋转的动作,达到安装便利性并减少生产成本,且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再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的接头固定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的结构及连结关系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为,于所述组接区段201上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管体,其一端具有一组接区段,该组接区段上形成有至少一密封部及至少一定位部,该密封部上套设有一套环;一第二管体,具有一供组接区段插置的通道与一侧形成有至少一穿设所述第二管体的插设部,该插设部相对连通所述通道及定位部;及至少一插入件,设置于该插设部内且相对穿设所述通道并卡设于所述定位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