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管,包括:第一管体(4)和第二管体(5),所述第一管体(4)的端部与第二管体(5)的端部之间嵌套密封配合并可相对轴向移动,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之间设有可调节两者轴向距离的调节机构。通过对现有技术中输送管长度不可调节的缺陷进行改进,从而消除了由输送管长度与臂架长度无法准确匹配安装所带来的安装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括上述输送管的泵送机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输送管。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混凝土泵车的需求日益增大。作为混凝土泵车的重要组成部件,现有技术中输送管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如图I所示输送管的第一管体4通过焊接块3与第二管体5 (法兰)固定连接,在将两段输送管的法兰接至一起后,首先用密封材料I对接在一起的法兰进行包裹,从而实现对其中间隙的密封,随后利用管卡2将两段输送管的法兰固定连接在一起。根据以上描述可知,由于现有常用输送管的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之间是通过焊接固定,因此在安装输送管时,输送管的长度却均是无法调节的。在现场施工时,常常因为制造误差和装配变形而造成臂架长度与输送管长度不匹配,若强行将与臂架长度不是很匹配的输送管安装至臂架,则势必对臂架的长久使用造成影响;而另一方面,为提高制造精度,需从设计上提高输送管的长度公差,大批输送管因几个毫米的误差而沦为不合格品;因此不论是施工原因还是制造原因,现有的输送管其长度不可调节的缺陷都会造成使用上的困难以及资源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管,解决现有技术中输送管长度不可调节的问题,实现输送管与臂架长度的准确匹配,另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括上述输送管的泵送机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与第二管体的端部之间嵌套密封配合并可相对轴向移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设有可调节两者轴向距离的调节机构。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由设置在第一管体的外螺纹和设置在第二管体的内螺纹组成。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由螺钉和螺孔组成,所述螺钉轴向定位且可周向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管体上,所述螺孔设置在第二管体上,螺钉螺接在螺孔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套在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设有凸台,所述螺钉设置在凸台上,所述螺孔设置在第二管体的端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周面与第二管体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密封件。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远离第二管体的一端的外周设有第一法兰边,和/或,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设有第二法兰边。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耐磨套。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泵送机械,包含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管。优选地,所述泵送机械具体为混凝土泵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输送管,由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与第二管体的端部之间嵌套密封配合并可相对轴向移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设有可调节两者轴向距离的调节机构,输送管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进行调整,实现输送管与臂架长度的准确匹配,减小了臂架相对于输送管的张弛度;同时也降低了输送管生产精度及规格要求。附图说明 图I为现有技术中输送管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输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输送管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另一种输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另一种输送管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I、密封材料 2、管卡 3、焊接块4、第一管体 5、第二管体6、第一法兰边7、第二法兰边8、耐磨套9、螺钉10、螺孔11、凸台12、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管,通过对现有技术中输送管长度不可调节的缺陷进行改进,从而消除了由输送管长度与臂架长度无法准确匹配安装所带来的安装困难的问题;而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括上述输送管的泵送机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输送管,相应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对现有输送管中的第一管体4或第二管体5进行加工,使第一管体4的端部与该端对应第二管体5的端部之间嵌套密封配合并可相对轴向移动;同时更改现有输送管的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的连接方式,使其二者以可调节两者轴向距离的调节机构配合连接。由于调节机构的存在,第一管体4要经过一段距离方能完全接入第二管体5,因此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管体4接入第二管体5的距离,便可控制输送管的整体长度。请参考图2,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输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由于输送管的轴向结构是上下对称的,故在此只以其中上方部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输送管结构中,需要在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之间设置可调节两者轴向距离的调节机构,从而使第一管体4的一端可自由调节接入长度,实现输送管整体长度的可调性。在具体的处理场景中,调节机构的形式及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变换并不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输送管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连接结构示意图,虽然该输送管的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是通过轴向距离调节机构连接的,但由于另一端依然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焊接连接方式,因此可确保输送管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轴向位移或相对旋转。相应地,在对泵车的输送管进行装配时,每节臂架可选用一段或几段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输送管,其余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普通输送管。装配时,先将普通输送管及其管卡2安装到位,最后装配长度可调的输送管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之间采用嵌套密封配合并可相对轴向移动,在泵车上装配时,根据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管体4接入第二管体5的距离,将输送管调整至合适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预先在第一管体4远离第二管体5的一端的外周设置第一法兰边6,同时在第二管体5的外周设置第二法兰边7,这样在将输送管调整至合适长度并安装两输送管之间的密封材料I后,即可利用管卡2通过两段输送管的第一法兰边6及第二法兰边7将两段输送管的法兰固定连接在一起,锁紧管卡2即完成了输送管的组装。与此同时,考虑到在输送过程中输送物料对第一管体4及第二管体5所产生的磨损,在第二管体5的内侧还设有耐磨套8,从而将使用过程中对管体产生的损害减少到最 小。通过以上的组装结构,输送管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实现输送管与臂架长度的准确匹配,减小了臂架相对于输送管的张弛度;同时也降低了输送管生产精度及规格要求。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节机构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结构一、螺纹调节机构当采用螺纹调节结构时,需要在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输送管中的轴向嵌套密封配合连接处设置第一管体4的外螺纹及第二管体5的内螺纹,并使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通过螺纹连接,此时可根据所需的输送管长度,通过旋转调节第一管体4接入第二管体5的距离。在将调整输送管至合适长度后,使用密封材料I对接在一起的法兰进行包裹,随后利用管卡2将两段输送管的法兰固定连接在一起。结构二,连接螺栓调节机构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另一输送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输送管第一管体4的周围设置了轴向定位且可周向转动的螺钉9,同时在第二管体5上设置相应的螺孔10。螺钉9和螺孔10组成连接螺栓调节机构。在进行输送管的安装工作时,通过将螺钉9螺接在螺孔10中,控制第一管体4接入第二管体5的距离,调整输送管至合适长度。需要指出的是,图4中由于视图角度的原因,仅仅只展示了一个螺钉9通过螺孔10将第一管体4与其对应的第二管体5轴向连接的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象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管,包括:第一管体(4)和第二管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的端部与第二管体(5)的端部之间嵌套密封配合并可相对轴向移动,第一管体(4)与第二管体(5)之间设有可调节两者轴向距离的调节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波,李建涛,王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