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流阀,包括手柄、阀体、螺纹套、阀杆和定位装置,阀体上设置有过流孔以及与过流孔垂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阀杆包括至少四部分,第一部分穿过第一通孔且在与过流孔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节流孔,第二部分与第一通孔的内壁相配合,第三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使得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台阶;螺纹套上设置外螺纹且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段;阀杆的第四部分的截面非圆形;定位装置可对手柄进行定位,限制手柄相对于阀体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节流阀加工简单、成本低,而且便于拆卸,维护方便,而且阀杆所受的流体的轴向力平衡,减小了转动阀杆所需的力矩,提高了节流阀的使用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阀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流阀。
技术介绍
目前,节流阀的结构例如如图8中所示,阀芯工艺较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而且不便于拆卸,更换维修复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节流阀,加工简单、成本低,而且便于拆卸,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节流阀,加工简单、成本低,而且便于拆卸,维护方便。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流阀,包括手柄、阀体、螺纹套、阀杆和定位装置,其中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过流孔以及与所述过流孔垂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阀杆包括至少四部分,第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在与所述过流孔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节流孔,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相配合,第三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台阶;所述螺纹套上设置外螺纹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段,所述螺纹套套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上且所述阀杆与所述螺纹套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螺纹套与所述台阶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阀杆轴向移动;所述阀杆的第四部分的截面非圆形,所述手柄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与所述第四部分相配合,使所述手柄转动时可带动所述阀杆转动;所述定位装置可对所述手柄进行定位,限制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阀体转动。本技术方案的节流阀,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而且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各结构之间易于拆装,便于维护。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弹性元件和定位销,其中所述定位销固定安装至在所述阀体上,所述手柄上与所述定位销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对所述手柄进行定位;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弹性元件一端固接至所述阀杆,另一端固接至所述手柄,且所述弹性元件上设置有压缩的预紧力,所述预紧力用于将所述定位销压入所述定位孔中。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再加上弹性元件对阀杆进行定位,结构简单,而且取消了现有相关技术中通过螺纹调节溢流阀开度的方式,使溢流阀不易生锈,可靠性更高。其中,弹性元件的可选择形式也有很多,作为最常用的方式,为可以选用弹簧,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而且弹性系数范围广,适用范围更广。优选地,所述阀杆在所述阀体外的一端上套设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通过螺纹与所述阀杆连接,所述弹性元件通过所述螺纹帽连接至所述阀杆。在该技术方案中,螺纹帽可以阻止外界杂质进入第一通孔内,从而避免杂质的积累影响弹性元件的工作,提高了节流阀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大于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部分相配合的部分的直径。由于螺纹套需要与台阶配合限制阀杆在轴向移动,所以就需要阀杆上第三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直径,而为了使螺纹套的固定效果更好,其尺寸就需要更大一些,如果第一通孔非台阶孔则会导致阀杆的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半径差距太大,而为了保证阀杆的强度还要保证每部分直径足够大,最终就会导致第一部分的直径过大,浪费材料,增加了成本,所以采用本技术方案就可以相应地降低节流阀的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节流孔的上表面在所述阀杆轴向上的投影面积,与下表面在所述阀杆轴向上的投影面积相等,这样可以保证处于节流孔内的流体对节流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相等,从而减小转动阀杆所需的力矩,提高了节流阀的使用性能,同时降低了对阀杆等结构强度的要求,降低了成本。优选地,所述节流阀为直通式节流阀,所述节流孔为圆柱孔,结构简单,采用圆柱··孔可以很好地保证其上下表面所受的流体的压力相等。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处均设置有密封圈,从而可以增强节流阀的密封效果,提高节流阀的工作性能。优选地,所述螺纹帽的外壁与所述手柄相配合且所述螺纹帽与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从而更好地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第二通孔内。优选地,还包括与每个所述密封圈对应设置的挡圈,这样可以防止密封圈的轴向串动。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节流阀,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易于拆装,维护方便;通过弹性元件和定位销的方式对阀杆进行定位,简单可靠,与现有相关技术中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相比,不易锈死,可靠性更高;而且节流孔的上下表面所受的流体的压力相等,从而可以减小转动阀杆所需的力矩,提高了节流阀的使用性能,同时降低了对阀杆等结构强度的要求,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节流阀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I中阀体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I中手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I中阀杆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阀杆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I中节流阀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图I中节流阀的俯视不意图;图8是现有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节流阀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I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节流阀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I中阀体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I中手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I中阀杆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阀杆的A-A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I中节流阀的主视示意图;图7是图I中节流阀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节流阀,如图I至图7所示,包括手柄I、阀体2、螺纹套3、阀杆4和定位装置,其中阀体2上设置有过流孔21以及与过流孔21垂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22 ;阀杆4包括至少四部分,第一部分41穿过第一通孔22且在与过流孔2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节流孔411,第二部分42与第一通孔22的内壁相配合,第三部分43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42使得第二部分42与第三部分43之间形成一个台阶421 ;螺纹套3上设置外螺纹且第一·通孔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段221,螺纹套3套设在第三部分43上且阀杆4与螺纹套3之间可相对转动,螺纹套3与台阶421相配合以限制阀杆4轴向移动;阀杆4的第四部分44的截面非圆形,手柄I上设有第二通孔11,第四部分44伸入第二通孔11内且第二通孔11的内壁与第四部分44相配合,使手柄I转动时可带动阀杆4转动;定位装置可对手柄I进行定位,限制手柄I相对于阀体2转动。其中,阀杆4分为四部分,只是说各部分之间结构有所不同,而非由4个部分拼接而成,只需在一根整杆上进行加工即可。而第四部分44的截面非圆形从而可以通过该部分由手柄I向阀杆4传递力矩,实现调节节流阀的开度。具体而言,改变第四部分44处的截面形状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在原来的阀杆4的基础上将其铣出一个合适大小的平面,只要足够传递使阀杆4转动的力矩即可,简单易行。另外,定位装置的实现方式例如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或者通过螺栓等,现有相关技术中有很多种,在此不列举。本实施例中的节流阀,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而且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各结构之间易于拆装,便于维护。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定位装置包括弹性元件51和定位销52,其中定位销52固定安装至在阀体2上,手柄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阀体(2)、螺纹套(3)、阀杆(4)和定位装置,其中:所述阀体(2)上设置有过流孔(21)以及与所述过流孔(21)垂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22);所述阀杆(4)包括至少四部分,第一部分(4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2)且在与所述过流孔(21)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节流孔(411),第二部分(42)与所述第一通孔(22)的内壁相配合,第三部分(4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42)使得所述第二部分(42)与所述第三部分(43)之间形成一个台阶(421);所述螺纹套(3)上设置外螺纹且所述第一通孔(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段(221),所述螺纹套(3)套设在所述第三部分(43)上且所述阀杆(4)与所述螺纹套(3)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螺纹套(3)与所述台阶(421)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阀杆(4)轴向移动;所述阀杆(4)的第四部分(44)的截面非圆形,所述手柄(1)上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第四部分(44)伸入所述第二通孔(11)内且所述第二通孔(11)的内壁与所述第四部分(44)相配合,使所述手柄(1)转动时可带动所述阀杆(4)转动;所述定位装置可对所述手柄(1)进行定位,限制所述手柄(1)相对于所述阀体(2)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少华,贾春强,张晨,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