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门门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4791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轿门门锁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水平导向杆,活动置于底座上的上锁钩,所述水平导向杆上固定有开锁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水平导向杆上形成呈“T”字型结构,其另一端通过导杆轮与所述上锁钩的短臂端接触;所述底座至少固定有两个开锁杆导轮,所述开锁杆置于所述两个开锁杆导轮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开锁杆导轮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1)通过纯机械结构来实现轿门的控制,可靠性高;(2)通过上锁钩、下锁钩、压缩弹簧、水平导向杆等结构,实现对轿门的控制,原理及结构简单、紧凑;(3)部件质量及占用体积小,生产工艺简单,安装方便;(4)限位精确,解决水平导向杆上下失位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门门锁机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靠性高的轿门门锁机构。
技术介绍
轿门门锁装置的主要功能 是保证电梯在非平层区时,轿门不能被打开,以确保乘客安全。目前的轿门锁装置普遍采用电磁式轿门锁和连杆式轿门锁。其中,电磁式轿门锁需要靠线圈吸合来产生作用,需采用电气控制;由于电子电气元件存在失效问题,因此存在一定风险。比如电源一旦断电,电气系统就会失效,因此电磁式轿门锁的可靠性不如机械式轿门锁。而机械式的连杆式轿门锁所涉及的动作面比较大,因此其紧凑性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简便且可靠性高的轿门门锁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轿门门锁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水平导向杆,活动置于底座上的上锁钩,所述水平导向杆上固定有开锁装置,所述开锁装置与所述上锁钩接触。水平导向杆通过开锁装置顶推所述上锁钩的短臂端来实现电梯轿门的开与关。所述开锁装置为开锁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水平导向杆上形成呈“T”字型结构,其另一端通过导杆轮与所述上锁钩接触。所述底座至少固定有两个开锁杆导轮,所述开锁杆置于所述两个开锁杆导轮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开锁杆导轮接触。所述开锁杆导轮在底座分两组固定有四个,所述开锁杆置于所述两组开锁杆导轮之间。所述导杆轮通过导杆轴连接到所述开锁杆上。所述开锁杆与导杆轴连接处设有一轴承。所述开锁杆导轮通过开锁杆导轮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开锁杆导轮轴与开锁杆导轮间设有轴承。所述上锁钩通过锁钩轴连接在底座上,所述上锁钩由长臂端和在长臂端弯曲形成的与所述导杆轮接触的短臂端组成,整体呈“L”字型。所述底座设于门吊架板上,所述门吊架板上设有一个与所述上锁钩相配合的下锁钩。所述系合底板上设有系合弹簧座,所述系合弹簧座与上锁钩的锁片弹簧座间有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置于上锁钩的长臂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通过纯机械结构来实现轿门的控制,可靠性高;(2)通过上锁钩、下锁钩、压缩弹簧、水平导向杆等结构,实现对轿门的控制,原理及结构简单、紧凑;(3)部件质量及占用体积小,生产工艺简单,安装方便;(4)限位精确,解决水平导向杆上下失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轿门门锁机构在非平层区上锁状态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轿门门锁机构在平层区上锁状态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轿门门锁机构在平层区解锁后的结构图。其中,I为水平导向杆,2为开锁杆导向轴,3为开锁杆导轮,4为导杆轮,5为上锁钩,6为锁钩轴,7为上锁钩,8为弹黃轴,9为系合弹黃座,10为压缩弹黃,11为锁片弹黃座,12为下锁钩,13为门吊架板,14为轿门导轨,15为底座,16为系合臂,17为系合杆,18为止动螺栓,19为导向凸轮槽,20为轿门导轨架,21为层门门锁导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轿门门锁机构,如图I至图3所示,包括上锁钩7、下锁钩12、压缩弹簧10、锁钩轴6、水平导向杆I和底座15。所述上锁钩7置于底座15上。所述上锁钩7通过锁钩轴6与底座15连接。所述上锁钩7由长臂端和在长臂端弯曲形成的与所述导杆轮接触的短臂端,整体呈“L”字型。所述底座15通过底座固定装置固定在门吊架板13上。所述水平导向杆I上固定有开锁装置与所述上锁钩7的短臂端接触。水平导向杆I通过开锁装置顶推所述上锁钩7的短臂端来实现电梯轿门的开与关。所述开锁装置为开锁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水平导向杆上与所述水平导向杆一体形成呈“T”字型结构,截面为矩形;其另一端通过导杆轮5与所述上锁钩7的短臂端接触。所述导杆轮5通过导杆轴4安装在所述开锁杆的一端。所述开锁杆与导杆轴4连接处有一轴承。所述底座15至少固定有两个开锁杆导轮3,所述开锁杆置于所述两个开锁杆导轮3之间并与所述两个开锁杆导轮3接触,以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所述开锁杆导轮3在底座15上分两组固定有四个,所述开锁杆置于所述两组开锁杆导轮3之间。其中靠近水平导向杆I的一组用于对水平导向杆I进行限位;靠近所述导杆轮5的一组用于对所述导杆轮5进行限位;同时,所述两组开锁杆导轮3还可以用于防止水平导向杆I上下失位,使运行精度更高。所述开锁杆导轮3通过开锁杆导轮轴2固定在底座15上。所述开锁杆导轮轴2与开锁杆导轮3间设有轴承。所述底座15设于门吊架板13上,所述门吊架板13上设有一个与所述上锁钩7相配合的下锁钩12。所述系合底板13上设有系合弹簧座9,所述系合弹簧座9与上锁钩7的锁片弹簧座11间有一压缩弹簧10,所述压缩弹簧10置于上锁钩7的长臂端。在轿门导轨架上设有轿门导轨,在所述门吊架板13上设有移动滚轮,所述门吊架板13通过移动滚轮活动的设置于轿门导轨上。其中,系合杆17上设有2个系合臂16,夹在系合杆17与底座15之间。系合臂16转动支点一端通过转动轴与系合杆17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在底座15上。在所述的底座15上的系合弹簧座9及上锁钩7的锁片弹簧座11上设有压缩弹簧10。所述上锁钩7呈L型,包括长臂端和短臂端,所述的锁钩轴6设在所述上锁钩7的拐弯处,压缩弹簧10设置在上锁钩7的长臂端,并用弹簧轴8固定。在所述轿门导轨架20有轿门导轨14。所述的门吊架板滚轮,所述轿门滑轮组件通过移动滚轮活动的设置于轿门导轨上。本技术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I、非平层区上锁状态说明。如图I所示,上锁钩7长臂端的最低点低于下锁钩12的最高点有一段距离,保证上锁钩7与下锁钩12的啮合,轿内人员在非平层区不能扳开轿门。在上锁钩7的重力作用以及压缩弹簧10的阻力作用下,和导杆轮5的限位作用下,水平导向杆I在行梯的过程中也不会向任意方向水平移动。当电梯在非平层区时,若扳动轿门,上锁钩7水平向左运动,下锁钩12水平向右运动,使两个锁钩运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轿门不能被打开。2、平层区解锁过程说明。如图2所示,当电梯运动到平层区时,层门门锁导轮21进入到底座15内部。如图3所示,在开门过程中,左轿门连同门吊架板13、底座15上所有的部件一同向左运动,当使层门门锁导轮21与水平导向杆I相接触时,层门导轮21对水平·导向杆I的压力使其相对于底座向右运动,水平导向杆I上的导杆轮5推动上锁钩7绕着锁钩轴6作逆时针转动,此时压缩弹簧10受压收缩,锁钩抬起。水平导向杆I运动到一定行程时,由于开锁杆导轮3的限位作用,水平导向杆I停止相对与底座的往右运动。在左轿门继续向左运动下,轿门打开。当两个厅门门锁导轮21相接触时,在系合杆17的挤压作用下,厅门门锁被打开。左轿门继续往开门方向运动时,系合杆的系合滚轮沿着固定在轿门导轨架20和凸轮槽安装座上的导向凸轮槽19的轨迹运动,系合杆17下降,使层门左导轮与系合杆17接触,从而系合杆17及水平导向杆I夹紧层门门锁导轮21,此时轿门完全带动层门打开。3、平层区运动过程及上锁过程说明。如图3所示,完成解锁后,上锁钩7在开门及关门的过程中一直抬起,直到系合杆17沿着导向凸轮槽19轨迹向上提升,当碰到止动螺栓18时,系合杆17停止运动,厅门在自闭弹簧作用力下关闭,使层门导轮21离开系合杆17,当轿门接近完全关闭时,水平导向杆I离开层门门锁导轮21,在压缩弹簧10的回复力和上锁钩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轿门门锁机构,包括水平导向杆,活动置于底座上的上锁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向杆上固定有开锁装置,所述开锁装置与所述上锁钩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俊超邓浩斌郭奕珉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