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组合式护栏,包括竖立设置的竖立柱体和横向设置在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的横向杆体;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左右排列的左、右定位孔,所述左、右定位孔沿所述竖立柱体延伸的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杆体包括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所述左、右横向杆体在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对接,螺丝穿过所述左、右横向杆体拧入所述左、右定位孔从而将所述左、右横向杆体连接在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楼梯、阳台等类似场合使用的一种开放式护栏、围栏或类似物,特别涉及该种物体的组装结构,主要解决可拆卸护栏产品结构松散的问题,其结构简单而且制造安装便利,更重要的是结构件之间的间隙小,整体结构强度高,为此可以应用到护栏产品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梯、阳台等类似场合使用的一种开放式护栏、围栏或类似物,特别涉及该种物体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护栏产品,如对比文件ZL200620159772. O所披露的一种围栏的组合构造,包括一组立柱,立柱的侧边设有上横梁固定件和下横梁固定件;一组横梁,包括有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得嵌入上述的上横梁固定件和下横梁固定件,上、下横梁之间设有围栏;以及一组地桩,供上述的立柱插设固定;地桩的本体具有内通道,其桩壁具有与其内通道相连通的多数孔洞。该立柱、横梁及围栏均是以铝合金材料铝挤成型,其间以榫槽及凸条相互卡扣组合由此构成容易携带、方便组装、且可因应各种场所随时随地固定使用的组合结构。该结构的围栏虽然组装简便,但由于其上横梁和下横梁采用的是嵌入上 述的上横梁固定件和下横梁固定件的结构,导致连接件之间产生移动间隙;而上横梁固定件和下横梁固定件又是采用插接结构插入到立柱的外侧面,它们之间在竖向和横向方向上都存在比大的活动间隙。为此当需要组装比较宽幅的围栏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其立柱两侧扩展其由上下横梁和围栏所组成的小单元,如此将导致多单元组装成的围栏在整体上产生极大的间隙,结构松散,抗冲击能力非常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围栏产品居于其产品的功能,其结构强度主要取决于立柱与地面之间的连接结构,其次也主要取决于立柱与其两侧边的连接单元之间的连接结构,如果连接结构所累计的间隙大,必然就会导致其结构松散。对于组装时的产品来说,其便于加工、运输和安装的优点是显然的,但其结构松散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现有可拆卸护栏产品结构松散的问题,提出一种连接可靠的快速组合式护栏,它包括竖向设置的竖立柱体和横向设置在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的横向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左右排列的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沿所述竖立柱体延伸的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杆体包括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所述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在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对接,螺丝穿过所述左横向杆体拧入所述左定位孔从而将所述左横向杆体连接在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螺丝穿过所述右横向杆体拧入所述右定位孔从而将所述右横向杆体连接在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所述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在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对接,是指所述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的一端相互对应地顶对在一起从而使其尽可能地位于一条轴线上。所述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之间的间隙大小主要取决于在其上所加工的供螺丝穿过的过渡孔的加工精度,应当说它们之间间距越小越好,但须留有热胀冷缩所必要的缝隙。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沿所述竖立柱体延伸的方向布置,是指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的轴线方向大致与所述竖立柱体延伸的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沿整个所述竖立柱体布置,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所形成的空洞结构节省材料而又不降低结构强度,而且所述竖立柱体可以采用如铝材挤压成型。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横向杆体通过螺丝拧紧在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至少不会在竖向和横向方向上产生移动间隙。在安装时,仅仅只要事先根据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的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之间的中心距,就可以确定好在所述左横向杆体或右横向杆上所对应加工的过渡孔离所述左横向杆体或右横向杆顶端部之间的距离,这样确定过渡孔的位置也非常简单,从而使在专业的加工厂或安装现场加工安装所述竖立柱体和所述横向杆的工作也非常简单。当利用上述结构的所述竖立柱体和所述横向杆与其它辅助件组合后,大大提高了整个护栏产品的结构强度。根据上述结构,实际上每一个所述横向杆体所在的横向空间代表一个连接单元所占的空间,所述横向杆体与其他杆件组合组成一个连接单元,通过上述结构,还可以利用所述竖立柱将其两边的连接单元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横向杆体包括呈槽状的底杆体和扣接在所述底杆体的槽口部位的盖板体,所述底杆体包括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螺丝穿过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的槽底壁拧入所述左定位孔或右定位孔中,而所述盖板体跨过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之间对接缝隙。所述盖板体跨过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之间对接缝隙,是指所述盖板体整体性地同时扣接在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上并跨过它们之间对接缝隙。根据该方案,由于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呈槽状,为此它们可以采用挤压的办法予以生产,从而便于采用铝型材之类的型材;由于所述盖板体跨过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之间对接缝隙,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所述盖板体遮盖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的槽腔,而且可以利用所述盖板体与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之间的扣接关系增强所述横向杆体的对接缝处的结构强度,将彼此分断的所述左底杆体和右底杆体夹持在所述盖板体与所述竖立柱体之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左底杆体或右底杆体的底外侧并沿杆体延伸的方向设置杆体下凹槽,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部插入所述杆体下凹槽中。根据该结构,实际上以所述左底杆体或右底杆体的底璧为基准存在上下两个凹槽,上面的凹槽口扣接所述盖板体,而下面的杆体下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部,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所述左底杆体或右底杆体本身的结构强度而且也便于定位所述竖立柱体。所述杆体下凹槽可以是向内侧凹陷而成的凹槽,也可以是在所述左底杆体或右底杆体的底璧上向下延伸的一对延伸凸起而形成的凹槽。上下凹槽及整个所述左底杆体或右底杆体皆可以通过挤压成型工艺成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横向杆体下面的间隔横向杆体,所述间隔横向杆体的端面上设置有间隔定位孔,螺丝穿过所述竖立柱体拧入所述间隔定位孔中从而将所述间隔横向杆体横向固连在所述竖立柱体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间隔定位孔沿所述间隔横向杆体布置。所述间隔横向杆体实际上是位于所述竖立柱体两侧的连接单元中的一个横向设置的杆件,所述间隔横向杆体单独地或与其它杆件组合形成一个连接单元,连接到所述竖立柱体或和所述左底杆体或右底杆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竖立柱体包括呈槽状的底柱体和扣接在所述底柱体的槽口部位的侧盖板,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底柱体上。其中所述侧盖板的横截面可以是平板状的结构,也可以是与所述底柱体适配的其他结构,例如当所述竖立柱体的横截面呈圆形的时候,所述侧盖板的横截面就可以呈弧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螺丝穿过所述侧盖板拧入所述间隔横向杆体的间隔定位孔中从而将所述间隔横向杆体横向固连在所述侧盖板上。或者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螺丝穿过所述底柱体拧入所述间隔横向杆体的间隔定位孔中从而将所述间隔横向杆体横向固连在所述底柱体上。根据该结构方案,当将所述侧盖板或所述底柱体与所述间隔横向杆体连接后,实际上所述间隔横向杆体或所述间隔横向杆体所在的连接单元与所述侧盖板或所述底柱体组合后,组成一个更加便于现场安装的大组合连接单元。当然这个大组合连接单元即可以在工厂内组装也可以在现场组装,当在工厂内组装所述大组合连接单元后仅仅只需在现场将所述侧盖板所在的大组合连接单元与所述底柱体所在的大组合连接单元扣接在一起即可,不仅组装所述护栏简单而且便利。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竖立柱体包括呈槽状的第一底柱体和第二底柱 体,所述第一底柱体和第二底柱体相互扣接,所述左定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柱体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速组合式护栏,包括竖向设置的竖立柱体和横向设置在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的横向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设置有左右排列的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所述左定位孔和右定位孔沿所述竖立柱体延伸的方向布置,所述横向杆体包括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所述左横向杆体和右横向杆体在所述竖立柱体顶端面上对接,螺丝穿过所述左横向杆体拧入所述左定位孔从而将所述左横向杆体连接在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螺丝穿过所述右横向杆体拧入所述右定位孔从而将所述右横向杆体连接在所述竖立柱体的顶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雄,
申请(专利权)人:梁永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