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筑等领域,特别是一种适应结构运动的支座。
技术介绍
目前在桥梁、建筑等领域使用的支座类产品,其作用是支撑结构并通过支座自身部件的变形或移动来适应结构因热胀冷缩、载荷、振动等原因产生的运动。支座的可滑移部件上使用的摩擦副材料目前多为镜面不锈钢一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镀硬铬抛光面一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的承载能力有限,耐温耐老化性能较差;镀硬铬污染较严重,且镀层孔隙率很难保证,在摩擦摆式支座上,使用高分子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副,还存在摩擦系数过小,耗能能力不足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支座,采用该支座,既可以保证桥梁或者建筑物部件的正常活动,又可以起到摩擦耗能的作用,具有较好地减震效果,并且克服了传统产品在加工和使用方面的一系列不足,特别适合重载、低速、无油或少油润滑的工况。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支座,包括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位于下支座板上方,且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设置有中间衬板,所述上支座板与中间衬板之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座,包括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3),所述上支座板(1)位于下支座板(3)上方,且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3)之间设置有中间衬板(2),所述上支座板(1)与中间衬板(2)之间、下支座板(3)与中间衬板(2)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1)与中间衬板(2)之间、下支座板(3)与中间衬板(2)之间均设置有滑板(4),在所述滑板(4)上设置有固体润滑剂(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菲,熊劲松,夏玉龙,庄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