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限位保护构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一级和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之间是一段无刚度的滑移区,第一级限位保护构造失效后,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需要承载很大的冲击载荷,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容易被冲击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所述底座在横桥向的两侧布置有至少两级挡块,所述挡块连接于所述顶座上;距离所述底座最近的挡块为一级挡块,所述一级挡块与所述顶座之间连接有剪力销;相邻两级挡块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容纳有缓冲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相邻两级挡块之间设置缓冲件,能够减轻对二级挡块的冲击作用,减小对二级挡块的冲击载荷,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限位保护构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桥梁工程中采用的挡块基本上都是一级抗震类型,即:按照设计提出的水平承载力要求,在梁体与墩台间设置一个挡块承受水平荷载。而一旦地震等偶发因素所产生水平力超过挡块的极限承载力时,挡块就被剪坏,失去了水平约束构造,对桥梁极为不利,当限位失效后没有任何可以再次依赖的措施。业内已有一种二级抗震类型球型钢支座,在普通支座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道限位保护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构实现分级限位功能,但在第一级和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之间是一段无刚度的滑移区,第一级限位保护构造失效后,第二级挡块需要承载很大的冲击载荷,因此第二级挡块很容易被冲击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一级和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之间是一段无刚度的滑移区,第一级限位保护构造失效后,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需要承载很大的冲击载荷,第二级限位保护构造容易被冲击破坏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
[0006]所述底座在横桥向的两侧布置有至少两级挡块,所述挡块连接于所述顶座上;
[0007]距离所述底座最近的挡块为一级挡块,所述一级挡块与所述顶座之间连接有剪力销;
[0008]相邻两级挡块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容纳有缓冲件。
[0009]其中: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分别用于与梁体、墩台连接。可以是顶座与梁体相连,底座与墩台相连,也可以是底座与梁体相连,顶座与墩台相连。
[0010]其中:距离所述底座最近的挡块为一级挡块,是因为各级挡块在所述顶座上是依次布置的,且所述底座的两侧均设有各级挡块,因此,各级挡块距离所述底座的距离是不同的,将距离所述底座最近的挡块命名为为一级挡块,其他挡块依次命名,如二级挡块等。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设置于墩梁之间,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梁体在横桥向上发生位移,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级挡块在横桥向上进行抵挡,避免发生落梁等危险情况,多级挡块依次发挥作用,首先是一级挡块,一级挡块与顶座之间连接有剪力销,剪力销作为构造的第一段刚度,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如果当一级挡块所受到的冲击力超过所述剪力销的强度时,剪力销破断,一级挡块将对二级挡块造成冲击,本专利技术在相邻两级挡块之间设置缓冲件,用于吸收、消纳一部分地震能量,减轻对二级挡块的冲击作用,减小对二级挡块的冲击载荷,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3]所述挡块与所述顶座固定连接。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5]所述缓冲件为弹性材质构件或流体材质构件。
[0016]用于增加结构横向刚度。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8]所述弹性材质构件为橡胶、钢弹片等。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0]所述一级挡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外侧。
[0021]设置转动套是为了避免由转角造成一级挡块受力集中,导致剪力销未在设计状态破断。
[00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3]所述底座在横桥向的两侧均布置有两级挡块,分别为所述一级挡块和二级挡块。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5]所述一级挡块上设有至少两级台阶,台阶面朝向所述二级挡块,所述二级挡块上设有至少两个承托部,每个所述承托部相应地承托一级所述台阶,每个所述承托部与相应的台阶之间形成一个腔室。
[0026]将所述缓冲件设置在各个腔室中,在地震作用下,当一级挡块失效后(即剪力销破断),所述一级挡块的台阶面将挤压腔室中的缓冲件。
[002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28]所述缓冲件包括油囊,所述油囊内充填有流体缓冲材料,所述油囊受挤压发生破裂。
[0029]流体缓冲材料采用油囊设计进行包裹,避免在正常状态下流失。但在地震等特殊状态下,油囊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破裂,实现流体缓冲材料的对外流动。
[003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1]每个所述腔室内均设有所述缓冲件,所述二级挡块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排流孔,每个所述第一排流孔将一个所述腔室与所述二级挡块外部相连通。
[0032]实现流体缓冲材料通过所述第一排流孔溢出挡块空间,为结构提供第二段刚度。
[003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4]所述流体缓冲材料为硅油、液压油等。
[003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36]所述一级挡块上设有两级台阶,所述二级挡块上设有两个承托部,所述一级挡块与所述二级挡块之间形成有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
[0037]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所述缓冲件,所述二级挡块上开设有第二排流孔,所述第二排流孔将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二级挡块外部相连通。
[0038]由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因此,所述一级挡块失效后,所述一级挡块将朝向所述二级挡块移动,对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缓冲件造成挤压,油囊破裂后,流体缓冲材料将从所述第一腔室流入所述第二腔室中,再通过第二排流孔从所述第二腔室排出挡
块。
[0039]因此,可以得到构造的三段刚度为:第一段刚度是剪力销破断前刚度,第二段的刚度是第一腔室承载时流体缓冲材料从第一腔室排向第二腔室的刚度,第三段刚度是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同时承载将流体缓冲材料排向结构外的刚度。两级挡块之间存在三段刚度,增加了结构的安全性。
[004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1]所述剪力销依次穿过所述顶座、所述一级挡块、所述二级挡块设置。
[004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3]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通过锚固件与外部构造相连接,或直接与外部构造相连接。
[0044]其中,所述外部构造是指梁体、墩台。所述锚固件用于与梁体、墩台固定连接。
[004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46]所述锚固件并非必须设置,也可不设置锚固件,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直接与外部构造进行焊接连接。
[004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设置于墩梁之间,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梁体在横桥向上发生位移,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级挡块在横桥向上进行抵挡,避免发生落梁等危险情况,多级挡块依次发挥作用,首先是一级挡块,一级挡块与顶座之间连接有剪力销,剪力销作为构造的第一段刚度,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但如果当一级挡块所受到的冲击力超过所述剪力销的强度时,剪力销破断,一级挡块和底座将对二级挡块造成冲击,本专利技术在相邻两级挡块之间设置缓冲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所述底座在横桥向的两侧布置有至少两级挡块,所述挡块连接于所述顶座上;距离所述底座最近的挡块为一级挡块,所述一级挡块与所述顶座之间连接有剪力销;相邻两级挡块之间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容纳有缓冲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弹性材质构件或流体材质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挡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于所述底座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在横桥向的两侧均布置有两级挡块,分别为所述一级挡块和二级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挡块上设有至少两级台阶,台阶面朝向所述二级挡块,所述二级挡块上设有至少两个承托部,每个所述承托部相应地承托一级所述台阶,每个所述承托部与相应的台阶之间形成一个腔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识别多级缓冲构造,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廷琦,刘海亮,骆明成,刘成,张松,陈宏,杨蕊矫,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