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式提升机及包含该斗式提升机的混凝土搅拌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992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斗式提升机及包含该斗式提升机的混凝土搅拌站。该斗式提升机包括导轨(10)、沿导轨(10)可升降地设置的提升斗(20)、以及与提升斗(20)驱动连接的提升装置(40),提升斗(20)包括与导轨(10)的侧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主导轮(21),提升斗(20)还包括与导轨(10)的底部导向面滚动配合的辅助导向机构(30)。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斗式提升机,能够减小提升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延长导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及包含该斗式提升机的混凝土搅拌站
技术介绍
如图I和图2所示,现有的斗式提升机主要由卷扬机41’(含减速马达)、钢丝绳43’、导轨10’和提升斗20’组成。钢丝绳43’的一端缠绕在卷扬机41’上,另一端绕过固定在提升斗20’上的滑轮后固定于卷扬机支架上的A点。在斗式提升机工作时,通过卷扬机41’的转动实现钢丝绳43’的收放,从而控制提升斗20’的升降动作。提升斗20’上的导轮21’带有凸缘,凸缘主要起导向作用。凸缘与导轨10’之间的间隙y和导轮21’与导轨10’之间的间隙X满足X > y时,斗式提升机能够正常运行。斗式提升机正常运行时,钢丝绳43’在卷扬机41’上的出绳位置随卷扬机41’的转动不断变化,因此钢丝绳43’作用于提升斗20’上的力的方向是来回变化的,造成提升斗20’左右晃动。此时导轮上的凸缘与导轨作相对滑动,会对斗式提升机的动作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增大了斗式提升机的运行阻力,另一方面较软的导轨会剧烈磨损。当导轨侧边磨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y > X的情况,此时导轮与导轨的侧面接触,导致噪声变大,电机电流增加,甚至会导致跳闸现象,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斗式提升机及包含该斗式提升机的混凝土搅拌站,能够减小提升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延长导轨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斗式提升机,包括导轨、沿导轨可升降地设置的提升斗、以及与提升斗驱动连接的提升装置,提升斗包括与导轨的侧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主导轮,提升斗还包括与导轨的底部导向面滚动配合的辅助导向机构。进一步地,辅助导向机构包括与提升斗固定连接的导轮安装座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导轮安装座上的侧导轮。进一步地,辅助导向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导轮安装座上的转轴,转轴上套设有轴承,侧导轮套设在轴承外。进一步地,轴承与导轮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将轴承与导轮安装座隔开的间隔环。进一步地,轴承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转轴的两端,侧导轮内侧设置有限定两个轴承之间间距的限位凸起。进一步地,转轴的两端沿径向方向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止转轴转动的限位板,限位板与导轮安装座固定连接,转轴上设置与限位板相配合的卡槽。进一步地,提升装置固定设置在导轨的顶部。进一步地,提升装置包括卷扬机和吊绳,提升斗上还固定设置有滑轮,卷扬机通过卷扬机支架固定设置在导轨的顶部,吊绳的一端缠绕在卷扬机上,另一端绕设在滑轮上之后固定设置在卷扬机支架上以驱动提升斗升降。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为上述任一种斗式提升机。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斗式提升机包括导轨、沿导轨可升降地设置的提升斗、以及固定设置在导轨顶部并与提升斗驱动连接的提升装置,提升斗包括与导轨的侧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主导轮,提升斗还包括与导轨的底部导向面滚动配合的辅助导向机构。通过在提升斗与导轨之间设置与导轨的底部导向面滚动配合的辅助导向机构,可以对提升斗与导轨之间的侧向配合形成限制,避免主导轮与导轨之间发生滑动摩擦,减小提升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减轻导轨的磨损,延长导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斗式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I的斗式提升机的导轮与导轨配合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斗式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实施例的斗式提升机的B-B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斗式提升机包括竖向设置的导轨10、在导轨10内可升降地设置的提升斗20以及与提升斗20驱动连接以驱使提升斗20升降的提升装置40。提升斗20包括设置在导轨10内并与导轨10的两个侧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主导轮21,以及固定设置在提升斗20上并与导轨10的底部导向面之间滚动配合的辅助导向机构30。辅助导向机构30分别设置在提升斗20的两侧,并从提升斗20的两侧侧向伸出至导轨10的底部导向面,辅助导向机构30的伸出度要大于主导轮21的伸出度,以便对主导轮21与导轨10之间的配合形成限位,防止主导轮21的端面与导轨10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优选地,辅助导向机构30为四个,分别位于提升斗20的四角,且辅助导向机构30两两对应设置。辅助导向机构30的设置,使得主导轮21不需要通过添加凸缘来限定与导轨10之间的侧向配合关系,因此简化了主导轮21的结构。辅助导向机构30与导轨10之间为滚动摩擦,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凸缘与导轨10之间为滑动摩擦所带来的摩擦阻力较大和导轨10磨损严重的问题,大大减小了提升斗20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阻力,延长了导轨10的使用寿命。在斗式提升机工作的过程中,提升斗20通过主导轮21与辅助导向机构30的配合,始终与导轨10之间为滚动摩擦,吊绳43的侧向拉力完全由辅助导向机构30来承担,即使吊绳43在收放的过程中致使提升斗20晃动,由于辅助导向机构30与导轨10之间的滚动配合关系,也不会对提升斗20的运动造成影响,因此提升斗20动作更加顺畅。辅助导向机构30包括固定设置在提升斗20上的导轮安装座31和可转动地设置在导轮安装座31上的侧导轮32,侧导轮32与导轨10之间为滚动配合。导轮安装座3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框架安装结构,也可以为多个连接板固定连接而成的安装支座结构,导轮安装座31与提升斗20之间可以为螺接或者焊接。侧导轮32的两端可以包括侧向伸出的支撑轴,相应地,在导轮安装座31上设置有安装侧导轮32的支承轴的轴孔,侧导轮32与导轨10安装座之间通过支承轴与轴孔实现转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导向机构30还包括转轴33和轴承34。导轮安装座3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侧导轮32的安装空间。在两个支撑板上对应设置有转轴安装孔,转轴33设置在转轴安装孔内,且转轴33的两端伸出两个支撑板外侧。转轴33伸出支撑板外侧的两端端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轴向限位结构,用以防止转轴33从导轮安装座31中滑出。具体地,在转轴33的两端设置有轴向限位槽,在轴向限位槽内卡设有限位板36,两端的限位板36卡进卡槽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导轮安装座31上。轴向限位槽还可以与限位板36配合,起到限制转轴33转动的作用。转轴33的两端也可以通过设置有销轴等方式来实现轴向锁定。转轴33上套设有两个轴承34,两个轴承34设置在两个支撑板所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且两个轴承34分别位于转轴33的两端。在两个转轴33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隔环35,用于将转轴33与支撑板间隔开,防止支撑板与轴承34端面之间发生摩擦。间隔环35也可以与支撑板一体成型,使支撑板起到轴承34安装座的作用。侧导轮32套设在轴承34上,且侧导轮32的内周壁设置有限定两个轴承34之间间距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卡设在两个轴承34之间,在将两个轴承34间隔开的同时,也可以起到限定侧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斗式提升机,包括导轨(10)、沿所述导轨(10)可升降地设置的提升斗(20)、以及与所述提升斗(20)驱动连接的提升装置(40),所述提升斗(20)包括与所述导轨(10)的侧导向面滚动配合的主导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斗(20)还包括与所述导轨(10)的底部导向面滚动配合的辅助导向机构(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任重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