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重用磁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87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钢,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重用磁钢。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磁钢质量不好,结构较为复杂,在吸附物体表面瞬间冲力很大,容易损伤物体表面,而且分离时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分开,使用不方便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磁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钢本体(1)的上端设有平面(2),平面的两端为斜面(3),磁钢本体的下端设有倒U型内槽(4),倒U型内槽的两侧边缘各设有一个梯形凸台(5),每个梯形凸台上开有通孔(6)。(*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钢,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重用磁钢
技术介绍
磁钢具有以下特点无需用电,不存在没有电源而产生危险;产品体积小、白重轻,携带方便;吸附物体时无需夹持工具,吸附力强、使用安全可靠,因此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磁钢(授权公告号=CN 202260651 U),其包括内圆弧面、外圆弧面、连接内圆弧面与外圆弧面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前平面和后平面,它还包括左倒角面和右倒角面,左倒角面左边、右边各与左侧面、外圆弧面连接;右倒角面左边、右边各与外圆弧面、右侧面连接;内圆弧面的内圆弧半径比外圆弧面的外圆弧半径大,且内圆弧与外圆弧不同圆心;磁钢的左侧面、右侧面、前平面和后平面的各棱边均设有圆角;内圆弧半径比外圆弧半径大O. 18mm-0. 25_,左侧面与右侧面与水平面夹角为22°-50°。但是这种永磁材质质量 不好,结构较为复杂,在吸附物体表面瞬间冲力很大,容易损伤物体表面,而且分离时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分开,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吸重用磁钢,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磁钢质量不好,结构较为复杂,在吸附物体表面瞬间冲力很大,容易损伤物体表面,而且分离时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分开,使用不方便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一种吸重用磁钢,包括磁钢本体,所述的磁钢本体的上端设有平面,平面的两端为斜面,磁钢本体的下端设有倒U型内槽,倒U型内槽的两侧边缘各设有一个梯形凸台,每个梯形凸台上开有通孔。磁钢在热处理前浇口要磨平整。磁钢的直接吸力应大于等于47kg。通孔从磁钢本体的底部贯穿到磁钢本体的顶部。梯形凸台两侧边的夹角可以为 90°。作为优选,所述的倒U型内槽的顶端设有倒角。利用倒角可以方便地将磁钢装配到吸重设备中。因此,本技术的磁钢本体内部设有倒U型内槽,并且通过在梯形凸台上开设通孔,结构较为简单,使用时不容易损伤物体表面,使用寿命也大大的提高。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I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磁钢本体I、平面2、斜面3、倒U型内槽4、梯形凸台5、通孔6、倒角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一种吸重用磁钢,如图I、图2,有一个磁钢本体I,磁钢本体的上端设有平面2,平面的两端为斜面3,磁钢本体的下端设有倒U型内槽4,倒U型内槽的两侧边缘各设有一个梯形凸台5,每个梯形凸台上开有通孔6。倒U型内槽的顶端设有倒角7。使用时,将整个磁钢装入到吸重设备中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吸重用磁钢,包括磁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钢本体(I)的上端设有平面(2),平面的两端为斜面(3),磁钢本体的下端设有倒U型内槽(4),倒U型内槽的两侧边缘各设有一个梯形凸台(5 ),每个梯形凸台上开有通孔(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吸重用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U型内槽(4)的顶端设有倒角(7)。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磁钢,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重用磁钢。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磁钢质量不好,结构较为复杂,在吸附物体表面瞬间冲力很大,容易损伤物体表面,而且分离时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分开,使用不方便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磁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钢本体(1)的上端设有平面(2),平面的两端为斜面(3),磁钢本体的下端设有倒U型内槽(4),倒U型内槽的两侧边缘各设有一个梯形凸台(5),每个梯形凸台上开有通孔(6)。文档编号H01F7/02GK202704789SQ2012203389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徐松青 申请人:杭州萧山之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重用磁钢,包括磁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钢本体(1)的上端设有平面(2),平面的两端为斜面(3),磁钢本体的下端设有倒U型内槽(4),倒U型内槽的两侧边缘各设有一个梯形凸台(5),每个梯形凸台上开有通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松青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之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