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楠专利>正文

一种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156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能装置,包括一根胀杆和一根吸能管,所述胀杆置于所述吸能管内,所述凸部的硬度大于所述吸能管的硬度,所述胀杆的外侧壁上设有凸部,所述胀杆具有凸部处的外径大于所述吸能管的内径,所述胀杆通过所述凸部卡在所述吸能管的内侧壁上。采用上述结构的吸能装置,发生碰撞时,胀杆通过凸部对吸能管施加作用力,通过吸能管的塑性变形产生抵抗冲击的阻力,实现了平稳吸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吸收能量效率高,不易失效。可以进一步在吸能管内侧壁表面涂有润滑剂,以保证胀杆和吸能管的动作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安全领域,特别是一种缓冲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吸能缓冲装置大都是靠泡沫材料、蜂窝材料、薄板结构、波纹管结构、预制溃缩源方管结构的溃缩变形或气体、液体被压缩等实现吸能,其缺点是缓冲冲击不平稳,波动大,而且难以保证按设计状态溃缩,因而不能提供稳定可靠的防护性能。例如在汽车上,吸收汽车碰撞冲击能量主要靠吸能缓冲式保险杠、防撞梁、吸能盒及吸能缓冲式纵梁和车身等吸收,其中吸能盒连接在防撞梁和纵梁之间,当汽车前或后发生严重碰撞时,防撞梁受到强烈冲击,并将冲击力和能量传递到吸能盒,吸能盒在溃缩过程中产生抗冲击阻力,同时吸收冲击能量,以减轻对前、后纵梁及车身的冲击。而现有吸能盒按设计结构分类主要有预制溃缩源的方管结构、波纹管结构和筒状液气压缩吸能缓冲结构等,这些结构在实际碰撞中容易失效,很难按理想状态溃缩,严重影响吸能效果,且产生的抗冲击阻力波动较大,很·难实现平稳吸能,严重影响其吸能效率和减缓冲击的效果,从而容易造成纵梁和车身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冲击阻力平稳且具备良好导向性的吸能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能装置,包括一根胀杆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胀杆和一根吸能管,所述胀杆置于所述吸能管内,所述胀杆的外侧壁上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的硬度大于所述吸能管的硬度,所述胀杆具有凸部处的外径大于所述吸能管的内径,所述胀杆通过所述凸部卡在所述吸能管的内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楠高敏林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林楠高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