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锭的浇铸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139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银、锌及锌基合金锭等金属锭的浇铸方法及装置。其方法是先将熔融金属浇铸到锭模具中后,对凝固过程中的锭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加热保温,使其冷却速度大大降低小于锭的其他侧面,直到锭中心的熔融金属在冷缩过程中的体积得到表面熔融金属的充分补偿完后,才停止加热。其装置包括浇铸机构,模具,模具为开口容器,模具上还设置有将其开口覆盖的保温罩,保温罩内设有加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铝、银、锌锭及锌合金锭等由开口模具浇铸的金属锭。它通过延缓金属锭一个表面的固化时间,使这个表面可进行体积补偿直到金属锭内各处体积补缩填满为止,从根本上消除了内缩孔形成的影响因素,实现了消除内缩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锭的生产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铝、银、锌及锌基合金锭等金 属锭的浇铸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铝、银、锌锭及锌合金锭的生产方法一般是先将金属熔化成液体,将熔融金属液体、潔铸 到开口模具内,再使其凝固成所需形状的固体锭。其凝固过程的温差一般达300多度以上, 在降温过程中,按照热胀冷縮原理,浇铸完成时锭体积必然会大于冷却后的锭体积,对于体 积较小的锭而言,其锭厚度不大,锭中心的冷却速度与锭表面的冷却速度相差不大,其冷缩 过程中的体积补偿可集中至锭表面,可实现内外同吋缩小的效果。而对于锭重大于25公斤的 锭而言,如采用自然冷却或淋冷却水的方式冷却,其锭中心的冷却速度与锭表面的冷却速度 相差较火,在锭表面已凝固的时候,其锭中心仍有大量的熔融金属,这部分熔融金属在冷缩 过程中的体积补偿无法传递至锭表面,容易在锭的最厚处、表皮以下的中间部位产生内缩孔, 随着锭型尺寸的不断加大,这种现象更严重,而内縮孔的存在可能导致金属锭内积水,在用 户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必需对金属锭的浇铸方法和装置进行改进,消除 金属锭内縮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锭的浇铸方法,它适应于采用开口式模具浇铸,其特征在于:它是先将熔融金属浇铸到锭模具中后,对凝固过程中的锭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加热保温,使这个表面的冷却速度小于锭的其他表面的冷却速度,直到锭中心的熔融金属在冷缩过程中的体积得到表面熔融金属的充分补偿完后,才停止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东才罗贱生朱北平汤东根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