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颜光专利>正文

开槽角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038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1:09
开槽角度控制器,它涉及开槽机领域。它是由带机板(1)、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减速器(4)、旋转电机(5)、带刀电机(6)、下侧转动板(7)组成;上侧转动板(3)与下侧转动板(7)之间均匀设置有三根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的上端设置有减速器(4),减速器(4)与旋转电机(5)连接,下侧转动板(7)的上端设置有带机板(1),带机板(1)的前端设置有带刀电机(6)。它加强了开槽的稳定性,使开槽质量更高,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槽机领域,尤其涉及开槽角度控制器。技术背景现有的开槽角度控制器,是由一个电机带动一把刀实现前后开槽,费时,并且开槽的稳定性不够,开出的槽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开槽角度控制器,它加强了开槽的稳定性,使开槽质量更高,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带机 板、直线轴、上侧转动板、减速器、旋转电机、带刀电机、下侧转动板组成;上侧转动板与下侧转动板之间均匀设置有三根直线轴,上侧转动板的上端设置有减速器,减速器与旋转电机连接,下侧转动板的上端设置有带机板,带机板的前端设置有带刀电机。所述的带刀电机上设置有切削刀具。本技术增加了多根起支撑稳定作用的直线轴,增加了摆动部分的钢性及稳定性。本技术加强了开槽的稳定性,使开槽质量更高,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带机板I、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减速器4、旋转电机5、带刀电机6、下侧转动板7组成;上侧转动板3与下侧转动板7之间均匀设置有三根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的上端设置有减速器4,减速器4与旋转电机5连接,下侧转动板7的上端设置有带机板1,带机板I的前端设置有带刀电机6。所述的带刀电机6上设置有切削刀具。本具体实施方式增加了多根起支撑稳定作用的直线轴,增加了摆动部分的钢性及稳定性。本具体实施方式加强了开槽的稳定性,使开槽质量更高,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权利要求1.开槽角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带机板(I)、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减速器(4)、旋转电机(5)、带刀电机¢)、下侧转动板(7)组成;上侧转动板(3)与下侧转动板(7)之间均匀设置有三根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的上端设置有减速器(4),减速器(4)与旋转电机(5)连接,下侧转动板(7)的上端设置有带机板(1),带机板(I)的前端设置有带刀电机(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槽角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刀电机(6)上设置有切削刀具。·专利摘要开槽角度控制器,它涉及开槽机领域。它是由带机板(1)、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减速器(4)、旋转电机(5)、带刀电机(6)、下侧转动板(7)组成;上侧转动板(3)与下侧转动板(7)之间均匀设置有三根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的上端设置有减速器(4),减速器(4)与旋转电机(5)连接,下侧转动板(7)的上端设置有带机板(1),带机板(1)的前端设置有带刀电机(6)。它加强了开槽的稳定性,使开槽质量更高,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26D3/06GK202702297SQ20122014453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专利技术者李颜光 申请人:李颜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开槽角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带机板(1)、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减速器(4)、旋转电机(5)、带刀电机(6)、下侧转动板(7)组成;上侧转动板(3)与下侧转动板(7)之间均匀设置有三根直线轴(2),上侧转动板(3)的上端设置有减速器(4),减速器(4)与旋转电机(5)连接,下侧转动板(7)的上端设置有带机板(1),带机板(1)的前端设置有带刀电机(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颜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颜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