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贵生专利>正文

一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950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它包括一个生产无氧圆铜杆直径为8毫米的石墨模,石墨模的外壁上段有与结晶器的连接套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其特征在于:石墨模的长度为98-102毫米,上口内径略大于下口内径。(*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金属连铸,特别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牵引速度和铜杆节距大小的一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现有的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由于铜杆的铸态截面小和冷却长度长,在结晶过程中液穴较小,牵引时铜液补缩困难,加上石墨模的上下口直径相同,在牵引速度由引杆是的低速向牵引时的快速转换时极易发生断杆现象,牵引速度慢,产量低。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该模在连铸时铜液补缩及时,结晶速度快,牵引速度转换时不会发生断杆。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这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包括一个生产无氧圆铜杆直径为8毫米的石墨模,石墨模的外壁上段有与结晶器的连接套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其特征在于石墨模的长度为98-102毫米,上口内径略大于下口内径。由于采用长度为98-102毫米的石墨模,而且其上口内径又比下口内径略粗的结构,不但有利于结晶过程中铜液及时向液穴内补缩,还减少了铜液在石墨模内结晶后变为铜杆的牵引阻力,提高结晶和牵引速度。铜杆结晶良好,表面光亮不氧化,牵引速度转换时不会断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结晶器上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结合以上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将本技术的石墨模9的外螺纹2与结晶器6的连接套8上的内螺纹旋接好,接通冷却水的进水管5和出水管4,将牵引杆通过结晶器6和石墨模9中心孔插入铜液中,在冷却水的作用下,铜液在石墨模9内被连续冷却结晶,被牵引杆从下口3经上口1拉出即为直径八毫米的无氧圆铜杆。铜液在冷却结晶过程的热量由石墨模9传导至连接套8和内冷却管7,再由冷却水经出水口4带至冷却塔释放。这种石墨模特别适合用于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牵引速度和铜杆节距大小的结晶器,不仅有利于结晶过程中铜液及时向液穴内补缩,还减少了铜液在石墨模内结晶后变为铜杆的牵引阻力,牵引速度可达到2.5-3.5米/分钟。牵引速度转换时不会断杆。权利要求1.一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它包括一个生产无氧圆铜杆直径为8毫米的石墨模,石墨模的外壁上段有与结晶器的连接套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其特征在于石墨模的长度为98-102毫米,上口内径略大于下口内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上引连铸Φ8mm无氧圆铜杆用石墨模,它包括一个石墨模,石墨模的外壁上段有与结晶器的连接套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其特征是石墨模的长度为98-102毫米,上口内径略大于下口内径。采用该石墨模,不但有利于结晶过程中铜液及时向液穴内补缩,还减少了铜液在石墨模筒内结晶后变为铜杆的牵引阻力,提高结晶速度和牵引速度,生产的铜杆结晶良好,表面光亮,牵引速度转换时不会断杆。文档编号B22D11/04GK2317028SQ9724811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邢贵生 申请人:邢贵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贵生
申请(专利权)人:邢贵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