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913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包括左机架、右机架、上横梁和下横梁,左机架和右机架的上部端面与上横梁通过上连接键连接,上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上部螺栓和垫圈把合左机架与上横梁及右机架与上横梁;左机架和右机架的下部端面与下横梁通过下连接键连接,下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下部螺栓、垫圈和螺母把合左机架与下横梁及右机架与下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对螺栓的拧紧过程,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力矫直
,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结构。
技术介绍
棒材制造业中,由于在加工、热处理等过程中棒材可能产生弯曲变形,当棒材变形超过一定程度后,因无法加工成产品而造成报废,所以要对经加工、热处理后的棒材进行矫直处理。目前,立式压力矫直机机架一般是采用C形开式结构和门形闭式结构,具体地说,C形开式结构的机架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调节支点距、开距和观测压弯位置及便于操作等 优势,但机架刚性较低,不适合大断面工件的矫直工作,在大断面工件矫直时需要较大工作台面,虽然可用C形机架,但由于立柱受到很大弯矩作用力,导致操作极不安全。而门式机架具有很好的刚性,其机架的立柱或立板受到的是拉力作用,强度得到很大改善。而目前我公司生产的芯棒直径达530mm,矫直需要的矫直力达到3500吨,而且规格跨度大,长度短,卧式矫直机主机架由于承受矫直力在左、右机架,闭式的框架结构能承受很大的矫直力,由于是卧式主机架,芯棒可从机架中间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提供较大矫直力的同时,芯棒可自动从机架中间通过,从而完成自动压力矫直的主机架机构。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机架、右机架、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左机架和右机架的上部端面与上横梁通过上连接键连接,所述左机架和右机架的下部端面与下横梁通过下连接键连接。所述上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上部螺栓和垫圈把合左机架与上横梁及右机架与上横Mο所述下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下部螺栓和垫圈、螺母把合左机架与下横梁及右机架与下横梁。所述上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上部螺栓和垫圈把合左机架与上横梁及右机架与上横梁;所述下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下部螺栓、垫圈和螺母把合左机架与下横梁及右机架与下横Mο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既能提供较大的矫直力,可矫直Φ120 - Φ530范围的棒类产品,充分发挥本机的压制能力;而且由于本主机架结构焊接结构,螺栓把合,键承受剪切力,制作简单。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I俯视图。图I和图2中,I.左机架,2.上部螺栓,3.垫圈,4.上连接键,5.上横梁,6.右机架,7.下连接键,8.下部螺栓,9.螺母,10.下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I和图2,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结构,包括左机架I、上部螺栓2、垫圈3、上连接键4、上横梁5、右机架6、下连接键7、下部螺栓8、螺母9和下横梁10,左机架I 和右机架6的上部端面与两个上横梁5通过上连接键4连接,同时在上连接键4的前后通过上部螺栓2和垫圈3把合左机架I与上横梁5及右机架6与上横梁5 ;左机架I和右机架6的下部端面与下横梁10通过下连接键7连接,同时在下连接键7的前后通过下部螺栓8、垫圈3、螺母9把合左机架I与下横梁10及右机架6与下横梁10。本技术工作原理是当矫直机矫直时产生的矫直力分别作用在左机架I和右机架6上,上横梁5和下横梁10承受拉力,上连接键4和下连接键7承受剪切力,由于主机架结构受力过程中产生弹性变形,为保证上连接键4和下连接键7尽量受剪切,在上横梁5、下横梁10与左机架I、右机架6通过上连接键4和下连接键10连接处增加螺栓把合。本技术由于采用卧式四梁机架结构,能提供较大的矫直力,可矫直Φ120 -Φ530范围的棒类产品,充分发挥本机的压制能力,同时由于本主机架结构采用焊接结构,螺栓把合,键承受剪切力,制作简单。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机架(I)、右机架(6)、上横梁(5)和下横梁(10),所述左机架(I)和右机架(6)的上部端面与上横梁(5)通过上连接键(4)连接,所述左机架(I)和右机架(6 )的下部端面与下横梁(10 )通过下连接键(7 )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键(4)的前后通过上部螺栓(2)和垫圈(3)把合左机架(I)与上横梁(5)及右机架(6)与上横梁(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键(7)的前后通过下部螺栓(8)、垫圈(3)和螺母(9)把合左机架(I)与下横梁(10)及右机架(6)与下横梁(10)。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键(4)的前后通过上部螺栓(2)和垫圈(3)把合左机架(I)与上横梁(5)及右机架(6)与上横梁(5);所述下连接键(7)的前后通过下部螺栓(8)、垫圈(3)和螺母(9)把合左机架(I)与下横梁(10)及右机架(6)与下横梁(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包括左机架、右机架、上横梁和下横梁,左机架和右机架的上部端面与上横梁通过上连接键连接,上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上部螺栓和垫圈把合左机架与上横梁及右机架与上横梁;左机架和右机架的下部端面与下横梁通过下连接键连接,下连接键的前后通过下部螺栓、垫圈和螺母把合左机架与下横梁及右机架与下横梁。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调整方便,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操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对螺栓的拧紧过程,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文档编号B21D3/00GK202701043SQ20122028829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王凤臣, 李博 申请人: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压力矫直机主机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机架(1)、右机架(6)、上横梁(5)和下横梁(10),所述左机架(1)和右机架(6)的上部端面与上横梁(5)通过上连接键(4)连接,所述左机架(1)和右机架(6)的下部端面与下横梁(10)通过下连接键(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臣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