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PM2.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它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为5-8μm,孔径为0.2μm-0.5μm,孔隙率为80%-90%,强度为25-30MPa,回弹性为50%-90%,透气量为2-12m3/(m2.min),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公差为±1.5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净化PM2.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具有纤维粗细均匀、孔隙率高、回弹性好、膜厚度均匀、多层次过滤、过滤效率高、耐高低温及耐化学性等,且能有效过滤颗粒直径在2.5μm的粉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净化PM2.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可适宜于在覆膜滤材中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膜,特别是涉及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
技术介绍
聚四氟乙烯覆膜滤材可广泛应用于钢厂、燃煤电厂、垃圾焚烧电厂、水泥厂,水泥窑头、窑尾,化工,燃煤锅炉等粉尘过滤配套袋式除尘器,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 5监测指标。 PM,英文全称是particulate matter,即为颗粒物。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 5 μ 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 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 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 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我国各工业领域烟气和废气除尘使用的电除尘器设计指标和使用水平要求较低,排尘浓度在100 mg/Nm3左右,己难以满足排尘浓度在30 mg/Nm3以下和削减PM 2. 5以下颗粒的要求。覆膜滤材的过滤效率主要通过膜来实现,所以膜的过滤效率决定了覆膜滤材的过滤效率,而普通的过滤膜由于其孔径大且分布不均匀,无法过滤颗粒直径在2. 5 μ m的粉/I、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净化PM2. 5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它不但能有效地与滤材结合使用,而且还能实现过滤大气中滤颗粒直径在2. 5 μ m的颗粒物。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为5-8 μ m,孔径为O. 2 μ m-0. 5 μ m,孔隙率为80%_90%,强度为25_30Mpa,回弹性为50%_90%,透气量为 2 — 12m3 / (m2. min)。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厚度公差为 ± I. 5 μ 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本技术的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且由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添加助剂混合成糊状,然后将糊状树脂经过模具挤出制成聚四氟乙烯基带,再对基带经高温脱脂,随后将脱脂基带经三维立体拉伸使其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形成膜,最后对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膜进行定型处理,且提高膜结构稳定性。本技术的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具有如下特点I、孔径大小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孔径大小范围在O. 2 μ m-o. 5 μ m之间,且能有效过滤颗粒直径在2. 5 μ m的粉尘。2、纤维粗细均匀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纤维粗细均匀,可避免粗细纤维所产生的节点处孔径较大,影响过滤效率。3、孔隙率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孔隙率能达到80%-90%,为保障了透气量可达到2 - 12m3/ (m2. min)。4、回弹性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回弹性在50%-90%之间,这充分保证了膜与滤材同时收缩或膨胀,防止由于滤材的热收缩引起·膜开裂,影响过滤效率。5、充分的三维立体拉伸聚四氟乙烯大分子链段充分拉伸使得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强度即达到25-30Mpa。6、膜厚度均匀控制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在5-8 μ m之间,厚度公差±1. 5μπι,由此可避免因厚度不均所产生覆膜滤材不同位置过滤效率不一致,从而影响滤材整体过滤效率。7、多层次过滤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纤维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且使膜形成多层次过滤,同时也扩大了过滤面积。8、过滤效率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经测试对于ΡΜ2. 5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9. 999%,对于ΡΜ0. 3的粉尘过滤效率达到99. 99%。9、耐高低温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可以在_50°C _260°C温度范围内保持恒定,在工况温度-100°C至200°C情况下,使用寿命达35000小时。10、耐化学性所述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具有极好的耐大气老化性,除氟气和熔融状态下的金属钠对其有一定腐蚀性外,几乎所有的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有机溶剂对它都不起作用。本技术的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可适宜于在覆膜滤材中应用。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看图1,该技术的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包含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所述的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的厚度为5-8 μ m,厚度公差为± I. 5 μ m。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的孔径为 O. 2 μ m-o. 5 μ m,孔隙率为 80%_90%。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的强度为 25_30Mpa。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的回弹性为 50%-90%。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的透气量为 2 — 12m3 / (m2. min)。权利要求1.一种净化PM2. 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它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净化PM2.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的厚度为5-8μπι,孔径为O.2 μ m-o. 5 μ m,孔隙率为80%_90%,强度为25_30Mpa,回弹性为50%_90%,透气量为2 — 12m3/ (m2. mi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净化PM2.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I)厚度公差为±1. 5μπι。专利摘要一种净化PM2.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它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为5-8μm,孔径为0.2μm-0.5μm,孔隙率为80%-90%,强度为25-30MPa,回弹性为50%-90%,透气量为2-12m3/(m2.min),所述的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公差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化PM2.5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它包括聚四氟乙烯微孔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1)为由呈三维立体交叉状结构的纤维所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惠东,黄磊,冷瑞娟,顾根林,陈海峰,黄斌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