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8296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机座(1)、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座(1)上;所述滚筒装置设于密闭式的分离仓(10)中,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滚筒(3)、旋转网目(4)与进水管(2);旋转网目(4)设于滚筒(3)内,滚筒(3)的轴心处前端连接进水管(2),后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并控制滚筒(3)与旋转网目(4)转动;分离仓(10)下方设有出水口(7),滚筒(3)的后端伸出分离仓(10),其下方设有排渣斗(6)。该装置不仅能将煤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井下狭窄巷道中使用。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寿命长、投入和运行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密闭旋转的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采矿业(煤炭、有色冶金、黄金、化工等矿山)中不可避免地大量排放矿井水和破坏水环境,以煤炭开采为例,目前,全国煤矿矿井水排放量约为42亿m3,约占整个采矿业的80%,而利用率约为26%。为了避免浪费水资源与保护环境,需要对矿井中的煤泥水进行处理,现在的方式是将煤泥水提升至地面通过大型的煤泥水固液分离装置或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进行处理,处理后部分在地面利用,部分再返回到井下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除煤泥水提升费用较高,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还存在相应管路铺设等费用外,大量煤泥水排出使一些大型煤炭基地及相邻城市的地下水及地表水水位急剧下降,不仅造成了地面沉降、地表塌 陷等地质灾害,而且使农耕环境退化,生态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在煤泥水处理过程中,大型的煤泥水固液分离装置由于体积较大,只能在地面上使用,无法将其应用在井下狭窄巷道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井下狭窄巷道中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机座I、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座I上;所述滚筒装置设于密闭式的分离仓10中,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滚筒3、旋转网目4与进水管2 ;旋转网目4设于滚筒3内,滚筒3的轴心处前端连接进水管2,后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并控制滚筒3与旋转网目4转动;分离仓10下方设有出水口 7,滚筒3的后端伸出分离仓10,其下方设有排渣斗6。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电机5输出轴通过联轴器8与滚筒3的轴心处后端的驱动轴9连接。所述的电机5采用防爆电机。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将煤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井下狭窄巷道中使用。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寿命长、投入和运行成本较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I与图2所示,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机座I、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座I上;机座I为一水平框架通过螺栓链接成一体。所述分离仓10为密闭式的结构,下方设有出水口 7。所述滚筒装置设于密闭式的分离仓10中,后端伸出分离仓10。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滚筒3、旋转网目4与进水管2 ;旋转网目4设于滚筒3内,旋转网目4与滚筒3外壳焊接成一体;滚筒3的轴心处前端连接进水管2,进水管2通过法兰盘与滚筒3连接并作为一个支撑轴通过轴承与机座I连接。进水管2通过阀门与进水泵连接。滚筒3的轴心处后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并控制滚筒3与旋转网目4转动;所述旋转网目4的网孔尺寸根据煤泥水中颗粒物粒径的大小设定,以保证在不堵塞网孔的条件下,得到最佳的煤泥水固液分离效果。滚筒3的后端伸出分离仓10的部份下方设有排渣斗6。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电机5输出轴通过联轴器8与滚筒3的轴心处后端的驱动轴9连接。所述的电机5采用防爆电机。所述的防爆电机设有防水、防尘、防湿、防静电和隔爆装置,特别适用于矿井下的安全操作规范,起到隔爆作用。工作时,煤泥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滚筒3内,滚筒3内的旋转网目4的运动通过防爆电机5控制,煤泥水通过旋转网目4的运动进行过滤分离,煤泥水中的煤泥等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并在重力和水的涌动下,聚集在滚筒3后部,根据煤泥的聚集速度由阀门控制通过排渣斗6定时排出或均匀排出,经过过滤分离后的洁净水通过装置底部的出水管7排出,出水可再次回用于洗煤,实现全自动的固液分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I)、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座(I)上; 所述滚筒装置设于密闭式的分离仓(10)中,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滚筒(3)、旋转网目(4)与进水管(2);旋转网目(4)设于滚筒(3)内,滚筒(3)的轴心处前端连接进水管(2),后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并控制滚筒(3)与旋转网目(4)转动; 分离仓(10)下方设有出水口(7),滚筒(3)的后端伸出分离仓(10),其下方设有排渣斗(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电机(5)输出轴通过联轴器(8)与滚筒(3)的轴心处后端的驱动轴(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5)米用防爆电机。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机座(1)、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座(1)上;所述滚筒装置设于密闭式的分离仓(10)中,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滚筒(3)、旋转网目(4)与进水管(2);旋转网目(4)设于滚筒(3)内,滚筒(3)的轴心处前端连接进水管(2),后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并控制滚筒(3)与旋转网目(4)转动;分离仓(10)下方设有出水口(7),滚筒(3)的后端伸出分离仓(10),其下方设有排渣斗(6)。该装置不仅能将煤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井下狭窄巷道中使用。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寿命长、投入和运行成本较低。文档编号B01D33/80GK202700208SQ20122033776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专利技术者白宏峰, 李开和, 靳志强, 任鸿兰, 刘坤, 李书善, 李利风, 刘兰芳, 李茂兵, 李鹤, 张荣军 申请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庆阳市鼎新环保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爆型全自动密闭旋转网目滚筒式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1)、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分离仓(10)、滚筒装置与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机座(1)上;所述滚筒装置设于密闭式的分离仓(10)中,所述滚筒装置包括滚筒(3)、旋转网目(4)与进水管(2);旋转网目(4)设于滚筒(3)内,滚筒(3)的轴心处前端连接进水管(2),后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并控制滚筒(3)与旋转网目(4)转动;分离仓(10)下方设有出水口(7),滚筒(3)的后端伸出分离仓(10),其下方设有排渣斗(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宏峰李开和靳志强任鸿兰刘坤李书善李利风刘兰芳李茂兵李鹤张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庆阳市鼎新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