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包括医用泡沫,医用泡沫内至少插设有一根导流管,导流管包括抽吸段和导流段,抽吸段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抽吸孔,导流管的一端及抽吸段插入医用泡沫中,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医用泡沫形成导流段,导流段的尾端与为抽吸提供负压的抽吸装置相连通,导流管内穿插设置有清洗细管,清洗细管从导流段穿插入导流管内,清洗细管的一端延伸至导流管的抽吸段端部,清洗细管的另一端自导流管的导流段延伸出导流管,并与清洗结构相连通,清洗细管与导流管的相接处弹压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提高了抽吸引流的效果,并能够直接对创口处进行有助于愈合和恢复的清洗,促进伤口愈合、康复,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在引流管外用医用泡沫包裹,使泡沫材料成为引流管和被引流腔隙或创面之间的中介,再利用具有生物阀功能的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被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高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引流系统,及时地清除被引流区的渗出物。该技术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该技术操作简单,效果甚佳,易于推广。该技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免去了平时更换敷料给病人带来的疼痛;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在病人监护和管理方面,检查创面时,减少了开放换药致使外界环境污染的危险性,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 量,无需每天换药,只要检查负压是否有效;总体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该技术初始主要用于四肢创面的引流,鉴于其优良效果,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便利,并减轻了患者痛苦,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临床,现已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矫形外科、创伤外科、显微外科、烧伤科、溃疡中心等多个学科。然而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该类装置还普遍存在无法有效地抽吸伤口排出物,医用泡沫本身不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以及无法直接对创口处进行有助于愈合和恢复等目的的清洗,因此,无法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因此,开发出一种新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抽吸引流的效果,并能够直接对创口处进行有助于愈合和恢复的清洗,促进伤口愈合、康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提高抽吸引流的效果,并能够直接对创口处进行有助于愈合和恢复的清洗,促进伤口愈合、康复,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包括医用泡沫,所述医用泡沫内至少插设有一根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包括抽吸段和导流段,所述抽吸段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抽吸孔,导流管的一端及抽吸段插入所述医用泡沫中,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医用泡沫形成所述导流段,导流段的尾端与为抽吸提供负压的抽吸装置相连通,所述导流管内穿插设置有清洗细管,所述清洗细管从导流段穿插入所述导流管内,清洗细管的一端延伸至导流管的抽吸段端部,清洗细管的另一端自导流管的导流段延伸出导流管,并与清洗结构相连通,清洗细管与导流管的相接处弹压密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技术特征的部分或者全部优选地,所述的医用泡沫采用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材料。从而弥补现有负压引流护创装置无明显生物活性、炎性创面容易堵管的不足,在材料中复合生物活性物质壳聚糖,除具备原有的功能特性外,还同时具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止血、止痛等多种生物功效。优选地,所述医用泡沫的孔隙率为70%_85%,孔径为O. 2-1. 0mm。优选地,所述导流管设置有两条或者多条,且导流管均匀穿插于所述医用泡沫内。优选地,所述抽吸孔横向等间距,截面等幅度间距分布于所述抽吸段。进一步地,所述抽吸孔排列成四组,以导流管中心为轴,相邻两组抽吸孔之间夹角为90度。从而优化了本技术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的抽吸引流性能。优选地,所述抽吸孔的孔径大于医用泡沫的孔径,所述抽吸孔的孔径为I.0-2. 0_。从而使医用泡沫能够起到相应的过滤、保护效果,优化本技术的医用引流 护创装置的护创效果。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通过优化抽吸孔分布、医用泡沫的孔隙率和孔径,有效地提高抽吸引流的效果;另外,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流管内穿插设置清洗细管,并能够直接对创口处进行有助于愈合和恢复的清洗,并通过抽吸将清洗残留及时抽出,促进伤口愈合、康复。再则,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材料制成的医用泡沫,弥补现有负压引流护创装置无明显生物活性、炎性创面容易堵管的不足,在材料中复合生物活性物质壳聚糖,除具备原有的功能特性外,还同时具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止血、止痛等多种生物功效。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医用引流护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医用引流护创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和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包括医用泡沫10和导流管20,导流管20包括抽吸段22和导流段21,抽吸段2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抽吸孔221。具体实现时,导流管20的一端及抽吸段22插入医用泡沫10中,导流管20的另一端延伸出医用泡沫10形成导流段21,导流段21的尾端与为抽吸提供负压的抽吸装置相连通,导流管20内穿插设置有清洗细管30,清洗细管30从导流段21穿插入导流管20内,清洗细管30的一端延伸至导流管20的抽吸段22端部,清洗细管30的另一端自导流管20的导流段21延伸出导流管20,并与清洗结构相连通,清洗细管30与导流管20的相接处弹压密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医用泡沫10内插设有两根导流管20,以便提高抽吸效率。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创面的大小,将导流管20设置为一条或者多条,在能够保证或者提高抽吸效率的情况下,也是可行的方案,当视为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所涵盖的范围。为了提高抽吸性能,本技术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中,各个部件的设置至关重要。其中,医用泡沫10的孔隙率为70%-85%,孔径为O. 2-1. 0mm。从而使医用泡沫能够起到相应的过滤、保护效果,并使本技术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保持畅通。另外,抽吸孔221横向等间距,截面等幅度间距分布于抽吸段。从而使洗礼均衡,并保证吸附作用能够覆盖尽量广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抽吸孔221排列成四组,以导流管中心为轴,相邻两组抽吸孔之间夹角为90度。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抽吸孔的组数,以及排布角度均能够在保证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相应调整。再有,具体实现时,抽吸孔10的孔径大于医用泡沫10的孔径,抽吸孔的孔径为I. 0-2. Omm0从而使医用泡沫能够起到相应的过滤、保护效果,优化本技术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的 护创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医用泡沫10采用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材料。从而弥补现有负压引流护创装置无明显生物活性、炎性创面容易堵管的不足,在材料中复合生物活性物质壳聚糖,除具备原有的功能特性外,还同时具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止血、止痛等多种生物功效。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揭示的医用引流护创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引流护创装置,包括医用泡沫,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泡沫内至少插设有一根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包括抽吸段和导流段,所述抽吸段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抽吸孔,导流管的一端及抽吸段插入所述医用泡沫中,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医用泡沫形成所述导流段,导流段的尾端与为抽吸提供负压的抽吸装置相连通,所述导流管内穿插设置有清洗细管,所述清洗细管从导流段穿插入所述导流管内,清洗细管的一端延伸至导流管的抽吸段端部,清洗细管的另一端自导流管的导流段延伸出导流管,并与清洗结构相连通,清洗细管与导流管的相接处弹压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七石,李新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润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