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孝建专利>正文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719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采取“多形状的泡沫体与负压管夹装”关键技术,其泡沫体下面放置冲洗管顶端段,泡沫体上的夹缝与负压管顶端段夹卡连接,夹卡有负压管的泡沫体上面与薄膜粘接,负压管外端与负压泵、冲洗管外端与注射器均固定,粘接有薄膜的泡沫体下面及连同其下面的冲洗管均放置在渗液体上且泡沫体周边的薄膜与渗液体粘接。用于对肌肤渗出液的护理。构思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省材省工省力,使用灵活便捷,效果稳定可靠,克服了已有技术弊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护理的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对肌肤渗出液实施护理的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是在教学或科研工作中、还是在医疗实际应用工作中,对于肌肤渗出液 实施护理的医疗器械,均为泡沫体的大小固定且与负压管及冲洗管插装、甚至负压管与冲洗管也采取插装的结构,存在着结构欠缺科学合理、制作繁琐而费材费工费力、使用千篇一律而灵活性极差的不足、缺陷与弊端。这无论对于教学或科研来说、还是对于医疗实际应用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弥补与克服的缺陷。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基础上,采取“多形状的泡沫体与负压管夹装”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本技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新产品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取“多形状的泡沫体与负压管夹装”关键技术,其泡沫体下面放置冲洗管顶端段,泡沫体上的夹缝与负压管顶端段夹卡连接,夹卡有负压管的泡沫体上面与薄膜粘接,负压管外端与负压泵、冲洗管外端与注射器均固定,粘接有薄膜的泡沫体下面及连同其下面的冲洗管均放置在渗液体上且泡沫体周边的薄膜与渗液体粘接。通过本技术达到的目的是①、以“多形状的泡沫体与负压管夹装”关键技术,提供“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新产品。②、使本技术的构思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省材省工省力、降低制作成本、使用灵活便捷,效果稳定可靠,克服已有技术弊端。③、防止外界感染,加快愈合速度,保证良好的愈合状况。④、为教学、科研、医疗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专用装置。⑤、使本技术还可应用于医疗之外的其他
⑥、使本技术易于制作且方便使用而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由泡沫体、泡沫体上的夹缝、负压管、冲洗管、薄膜构成;所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其泡沫体的下面放置有冲洗管的顶端段,其泡沫体上的夹缝与负压管的顶端段以夹卡的方式相连接,其所述夹卡有负压管的泡沫体上面与薄膜以粘接的方式相连接,其所述负压管的外端与负压泵、冲洗管的外端与注射器均固定连接。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泡沫体为柔软的泡沫体状结构,所述泡沫体上设置有夹缝,所述夹缝为缝隙的形状,所述负压管为顶端封闭且顶端段的下面及下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的管状结构,所述冲洗管为顶端段的下面及下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的管状结构,所述薄膜为设置有粘接胶的片状结构。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泡沫体为选择方形板状结构、矩形板状结构、圆形板状结构、椭圆形板状结构、三角形板状结构、多边形板状结构中的一种。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薄膜与泡沫体的形状相对应且大于所述泡沫体。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粘接有薄膜的泡沫体下面及连同其下面的冲洗管均放置在渗液体上且所述泡沫体周边的薄膜与所述渗液体以粘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渗液体为选择人体肌肤教具、人体肌肤、动物肌肤、植物茎体、植物根体中的一种。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 “多形状的泡沫体与负压管夹装”关键技术;由于本技术其泡沫体下面放置冲洗管顶端段,泡沫体上的夹缝与负压管顶端段夹卡连接,夹卡有负压管的泡沫体上面与薄膜粘接,负压管外端与负压泵、冲洗管外端与注射器均固定,粘接有薄膜的泡沫体下面及连同其下面的冲洗管均放置在渗液体上且泡沫体周边的薄膜与渗液体粘接。使得本技术与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相比,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I、本技术采用“多形状的泡沫体与负压管夹装”关键技术,提供了“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新产品。2、本技术的构思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省材省工省力、降低制作成本、使用灵活便捷,效果稳定可靠,克服了已有技术弊端。3、本技术所述粘接有薄膜的泡沫体下面及连同其下面的冲洗管均放置在渗液体上且泡沫体周边的薄膜与渗液体以粘接的方式相连接,使得本技术的薄膜与渗液体构成了一个密闭空间,从而可防止外界感染,加快愈合速度,保证了良好的愈合状况。4、本技术为教学、科研、医疗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专用装置。5、本技术还可应用于医疗之外的其他
6、本技术的研制成功,为教学、科研、医疗实际应用及其他
提供了良好的专用装置。7、本技术易于制作且方便使用而利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安装负压管及薄膜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以该图充分体现夹缝的设置状况,以便更有利于对本技术的理解。图2为本技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I与图2中的泡沫体为方形板状结构,以此类推,还可实施出各种形状的结构,在此不逐一列举。图中的标号1、泡沫体,101、夹缝,2、负压管,3、冲洗管,4、薄膜。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由泡沫体I、泡沫体I上的夹缝101、负压管2、冲洗管3、薄膜4构成;所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其泡沫体I的下面放置有冲洗管3的顶端段,其泡沫体I上的夹缝101与负压管2的顶端段以夹卡的方式相连接,其所述夹卡有负压管2的泡沫体I上面与薄膜4以粘接的方式相连接,其所述负压管2的外端与负压泵、冲洗管3的外端与注射器均固定连接。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泡沫体I为柔软的泡沫体状结构,所述泡沫体I上设置有夹缝101,所述夹缝101为缝隙的形状,所述负压管2为顶端封闭且顶端段的下面及下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的管状结构,所述冲洗管3为顶端段的下面及下侧面均设置有通气孔的管状结构,所述薄膜4为设置有粘接胶的片状结构。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泡沫体I为选择方形板状结构、矩形板状结构、圆形板状结构、椭圆形板状结构、三角形板状结构、多边形板状结构中的一种。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薄膜4与泡沫体I的形状相对应且大于所述泡沫体I。·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粘接有薄膜4的泡沫体I下面及连同其下面的冲洗管3均放置在渗液体上且所述泡沫体I周边的薄膜4与所述渗液体以粘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所述渗液体为选择人体肌肤教具、人体肌肤、动物肌肤、植物茎体、植物根体中的一种。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泡沫体I分别以方形板状结构、矩形板状结构、圆形板状结构、椭圆形板状结构、三角形板状结构、多边形板状结构进行了实施;对所述渗液体分别以人体肌肤教具、人体肌肤、动物肌肤、植物茎体、植物根体进行了实施。另外,在教学及科研中对本技术进行了试用。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二按具体实施方式一进行实施,只是对所述渗液体以人体肌肤教具进行了试用性的实施;同样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三按具体实施方式一进行实施,只是对所述渗液体以人体肌肤进行了试用性实施;同样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四按具体实施方式一进行实施,只是对所述渗液体以动物肌肤进行了试用性实施;同样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五按具体实施方式一进行实施,只是对所述渗液体以植物茎体进行了试用性实施;同样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六按具体实施方式一进行实施,只是对所述渗液体以植物根体进行了试用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泡沫体(1)、泡沫体(1)上的夹缝(101)、负压管(2)、冲洗管(3)、薄膜(4)构成;所述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其泡沫体(1)的下面放置有冲洗管(3)的顶端段,其泡沫体(1)上的夹缝(101)与负压管(2)的顶端段以夹卡的方式相连接,其所述夹卡有负压管(2)的泡沫体(1)上面与薄膜(4)以粘接的方式相连接,其所述负压管(2)的外端与负压泵、冲洗管(3)的外端与注射器均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建
申请(专利权)人:李孝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