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水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784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动水口装置,一种具有优化的复合结构的用于连续铸造的浸入式水口。该复合结构浸入式水口可以解决在使用过程中管体易从下滑板脱落分离的问题。进一步解决由于整体水口具有滑板部分,占用空间大,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该复合结构浸入式水口包括:滑动块(1),其上成型有上下贯通的滑块孔(2);管体(3),其为管状,且其上部连接在所述滑动块成型有滑块孔的部位。所述滑块孔(2)的内壁成型有支撑部;所述管体(3)上部的外壁为与滑块孔(2)的内壁相配合的形状,且所述管体(3)上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所述滑块孔(2)的支撑部上;所述管体(3)的上部嵌合并支撑在所述滑块孔(2)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铸造用的滑动水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结 构浸入式水口,属于连铸设备上应用的耐火材料件。
技术介绍
在熔融金属的铸造中使用的浸入式水口设置在连铸中间包和铸模之间, 其能够起防止二次氧化、保温和防熔融钢液飞溅的作用,从而提高了铸件的 质量,是连铸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件。目前常用的浸入式水口多为整体式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CN1697714AG 公开的浇注嘴,其中,浇注嘴由形成一个浇道的管状部分和位于它上端的具 有形成一个浇道的孔口的板构成,所述板包括一个与浇道上游元件接触的上 表面和一个与浇注嘴管状部分的上部形成界面的下表面;所述板包括两个位 于免道两侧的平面型支撑面。这种结构的形状复杂,其加工制造多采用等静 压整体成型,但在复杂结构的情形下全部采用等静压整体成型加工需要复杂 的成型机械,而且烧制时所述板占用较大的空间,使得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另一方面,下滑板与管体做成一个整体,其颈部易集中应力,常在使用过程 中发生断裂。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79967Y提供一种复合结构的浸入式水 口,属于连续铸造设备上应用的耐火材料件。这种复合结构的浸入式水口系 由下滑板、接管及联接罩所构成。所述下滑板是一个上部为平板而下部为倒 置锥台,且设置有中孔的异型体,其底端同所述接管顶端相接,且孔、管连 通,联接罩将下滑板与接管的上部环围箍成一体,相接之界面用粘接剂粘接。 所述下滑板插在管中,二者之间完全靠粘结剂联系,在1650摄氏度的高温下, 无法确保下面的接管能够粘在下滑板下面,所述接管易从下滑板脱落分离,使生产中断,造成较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复合结构的浸入式水口在使用过程中 管体易从下滑板脱落分离的问题。进一步解决由于整体水口具有滑板部分,占用空间大,生产效率低的技 术问题。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连续铸造的滑动水口装置,包括滑动块,其上成型有上下贯 通的滑块孔;管体,其为管状,且其上部连接在所述滑动块成型有滑块孔的 部位;所述滑块孔的内壁成型有支撑部;所述管体上部的外壁为与滑块孔的 内壁相配合的形状,且所述管体上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所述滑块孔 的支撑部上;所述管体的上部嵌合并支撑在所述滑块孔中。上述滑块孔内壁上的支撑部为所述滑块孔内壁自上而下向内倾斜的部 分;所述管体上部外壁上成型有自下而上向外倾斜的部分;所述两倾斜部分 为相互配合的形状;通过所述滑块孔的内壁与管体上部的外壁之间的配合将 所述滑动块与管体组装成一体。上述滑块孔的内壁与管体上部的外壁之间用耐火泥粘接,其缝隙为0. 5 ~ 1毫米。上述滑动水口装置, 一个钢罩将所述滑动块和所述管体的上部箍成一体。 所述滑块孔的内壁与管体上部的外壁之间用耐火泥粘接,其缝隙为0. 5 ~ 1毫 米。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为(1)同将管体设置于下滑板的下部相比, 本技术的滑动块设置于管体的外围,滑块孔的结构可以将管体托住,管 体不会因粘接强度不足而脱落,确保了使用安全。(2)由于采用分体加工, 滑动块与管体在烧制时都能更紧凑地放置在窑炉中,提高了这种易损耐火件 的生产效率。(3)滑动块采用普通压砖机压成型或浇注成型,所用普通压砖机可为摩擦压砖或液压机。滑动块成型过程效率高、成本低。(4)同把滑动 块与管体做成一个整体相比,本技术采用分体式,将滑动块与管体间的 联接通过粘结和支撑部的支撑来完成,其颈部既保证了足够的支撑力,又消 除了滑动块与管体为一体时两者接合处的应力集中部分,不会折断,实际使 用表明,寿命明显提高。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 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l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组装效果图; 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组装效果图; 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组装效果图; 图7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IO为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滑动块,2-滑块孔,3-管体,4-钢罩,5-横托,6-钢罩与管体之间的空间。务沐实施方式兹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和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滑动块1与 滑板相接,其上成型有上下贯通的滑块孔2。滑块孔2为一倒圆锥台形,其内 壁向内倾斜,孔的半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在滑块孔的内表面形成一个带有 一定锥度的支撑部;管体3为管状,为使管体3上部的外壁与滑块孔2的内壁锥度结构相配合,管体3上部的外壁从上至下为向内收缩的带有锥度的倒圆锥台形结构。通过滑块孔2的内壁与管体3上部的外壁之间的配合将滑动 块l与管体3组装成一体,组装时管体3着力在滑动块1上,不会轻易脱落。 为使管体3上部与滑动块1之间形成相对的一体性,在两者之间以耐火泥相 粘接,缝隙为0. 5 ~ 1毫米。在滑动块1和管体3的外围以用钢罩将滑动块与 管体箍成一体。图3和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滑动块l与滑板相接, 其上成型有上下贯通的滑块孔2。滑块孔2的内壁只在对称的位置有向内的倾 斜的部分,形成两个对称的带有锥度的支撑部,其余部分为竖直。管体3的 上部与滑块孔2的结构相配合,二者之间嵌套联接。这种对称的带有锥度结 构的支撑部给管体3带来的支撑效果同样是对称的、稳固的。通过滑块孔2 的内壁与管体3上部的外壁之间的配合将滑动块1与管体3组装成一体,组 装时管体3着力在滑块孔2的支撑部上。为使管体3上部与滑动块1之间形 成相对的一体性,在两者之间以耐火泥相粘接,缝隙为O. 5~1毫米。在滑动 块1和管体3的外围以用钢罩将滑动块与管体箍成一体。图5和图6显示了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其中滑动块l与滑板相接, 其上成型有上下贯通的滑块孔2。滑块孔2是一倒六棱台形,其内壁向内倾斜, 形成一个由六个平面形支撑面组成的支撑部。管体3的上部与滑块孔2的倒 六棱台形状相配合,以嵌套联接。滑块孔2上的支撑部对管体3的支撑效果 是均匀的、稳固的。通过滑块孔2的内壁与管体3上部的外壁之间的配合将 滑动块1与管体3组装成一体,组装时管体3着力在滑动块1上,不会轻易 脱落。为使管体3上部与滑动块1之间形成相对的一体性,在两者之间以耐 火泥相粘4妄,缝隙为0. 5~1毫米。在滑动块1和管体3的外围以用钢罩将滑 动块与管体箍成一体。图7、图8、图9和图IO分别显示了图l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几种变形。 其中,图7所示的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滑动块1有两个相对的侧面是由 下部倾斜面部分和上部竖直面部分组成,钢罩4的形状与滑动块1和管体3 的形状相配合,在钢罩4与所述滑动块1的下部倾斜面部分配合的倾斜部位6可以对滑动块1的下部倾斜面部分施加支撑力。图8所示的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滑动块l有两个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续铸造的滑动水口装置,包括  滑动块(1),其上成型有上下贯通的滑块孔(2);管体(3),其为管状,且其上部连接在所述滑动块成型有滑块孔的部位;其特征为:所述滑块孔(2)的内壁成型有支撑部;所述管体(3)上部的外壁为与滑块孔(2)的内壁相配合的形状,且所述管体(3)上部的外壁的至少一部分支撑在所述滑块孔(2)的支撑部上;所述管体(3)的上部嵌合并支撑在所述滑块孔(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桐李久涛史绪波王廷力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