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韶关学院专利>正文

柔性绑固变形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753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绑固变形担架,在担架的中部以及中前部和中后部分别设有柔性绑固组件,该柔性绑固组件包括气囊、固定网、魔术贴和压力表,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表,固定网粘贴在气囊的外侧,在固定网的两端连接有魔术贴,气囊采用硅橡胶片通过橡胶水粘贴而成。可防止搬运过程中受到冲击,安全性高,为救援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采用连杆支撑机构设计担架的变形方式,结构简单,使用范围广,便于紧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为救援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便于紧急救援的柔性绑固变形担架
技术介绍
自2008年“5· 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天灾人祸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上演,如地震、水灾、火灾、冰灾、矿难、车祸等。灾难发生时,抢救生命是当务之急。由于伤员的受伤程度不同,而急性脊柱脊髓损伤、脑外伤、四肢外伤、内脏损伤等创伤比较常见。目前,我国急性创伤病人从事故现场转运到医院,伤员的运输工具只能用普通担架和汽车,由于担架不制动,加之汽车的颠簸极易造成伤员的二次损伤。急性脊柱脊髓损伤的早期,约70%为不完全性损伤,可是在抢救过程中因搬运不当,极有可能使伤者造成二次损伤,使不完全性损伤演变成完全性损伤,最终导致患者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终身残废。 综上所述,加上我们对韶关市钢铁集团附属医院调查、网络搜索以及对专业医师的咨询,我们了解到急性创伤病人在搬运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所以保证伤者在搬运中的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据调查,目前对于突发灾害现场救援,救援工作者对急性创伤病人的处理,普遍采用夹板或石膏对其伤处进行绑固。夹板固定法用扎带或绷带把木板、竹板、硬纸或塑料制成的夹板固定在骨折已复位的肢体上,以利于骨折断端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愈合,同时配合以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夹缚疗法。常用器材有大小规格、形状各异的夹板、扎带或绷带、固定垫、衬垫物。但夹板固定法不易掌握绑固的松紧度。若夹板过于松驰,会造成骨折断端严重移位以及流血过多;若夹板过于绷紧,会导致血管血压过大而被压破。因此,在使用夹板固定时,需专业医务人员才能操作,否则会严重影响伤员的生命安全。石膏固定法用无水硫酸钙(熟石膏)的细粉末,均匀撒在特制的稀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经水浸泡后缠绕在肢体上数层,使成管型石膏;或做成多层重迭的石膏托,用湿纱布绷带包在肢体上,待凝固成坚固的硬壳,对骨折肢体起有效的固定作用。其优点是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其缺点是无弹性,固定范围大,不利于患者肢体活动锻炼,且有关节僵硬等后遗症和防碍患肢功能迅速恢复的弊病。由此可见,石膏固定需准备的材料繁多,而且操作复杂,在灾害发生后极其紧张地现场抢救没有太大的效果。现有担架种类繁多,以下分析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担架一是普通折叠式担架,它的结构是通常其展开尺寸(长X宽X高)2150X550X 150,折叠尺寸(长 X 宽 X 高)1080X 170X90,自重6kg,承重159kg;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担架展开,把伤员抬上担架并用固定绑带固定伤员,需两人配合才能担起担架;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购买;它存在的问题是虽然现有平衡板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据新闻报道,2010年3月14日辽宁沈阳发生了一起担架侧翻导致病人当场猝死的悲剧。病人在被抬出房间通过狭窄的卧室和客厅的转角处时,突然发生180度侧翻成V字型,导致病人当然死亡。由此可见,因普通担架功能单一,无法通过窄小的楼道、矿道,更不必说是抬着担架攀爬了。往往灾难的破坏性强,救援的环境更是恶劣,因此,普通担架时常无法满足救援的需要。第二种是多功能担架,以躯体固定气囊为例它的结构是展开尺寸200cmX 75cmX 6. 4cm,折叠尺寸80cmX 71cmX 15cm(在携带包中),重量垫仅重5.5kg,垫、包及泵共重7. 6kg,温度范围-34° C到80° C,承重159kg ;它的工作原理是躯体/肢体固定气囊外层采用阻燃材料,内衬高强粒子,配有专用抽气筒。在人体需要固定部位裹上躯体、肢体固定气囊后,利用专用抽气筒固定气囊内的空气,使得固定气囊与人体形状相符并紧贴在一起,躯体固定气囊;肢体固定气囊是用来固定受伤者身体受伤部位 的,防止伤者在搬运过程中二次受伤,或进一步恶化伤势。也大大减轻因无法固定而产生的疼痛,躯体固定气囊是对全身固定。肢体固定气囊是对大腿或上肢固定;它的特点是真空床垫能根据病人的身体轮廓塑造成型,从而达到快速、有效、方便制动,减少病人身体承受的压力及搬运时间;它存在问题是固定伤员时几乎是全身真空固定,让伤员全身处于无法动弹壮态,增加伤员的痛苦。此外,该产品的价格一般在5000元左右,故一般的救援中心很少配备。在韶关钢铁集团附属医院,通过外科主任医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很多灾难发生时医护人员在运输伤员中都会遇到如何保证伤员不受二次损伤的问题。尤其在隧道中救护车不能转头,只能靠人力转弯。由于医务人员的力气不大,大多伤员靠公安、武警等人员背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医师建议若有一种设备有利于背伤员而又不易造成二次伤害的,还可在楼梯道、崎岖不平的道路、集体受伤时等等情况下使用,那将会给救援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柔性绑固组件且能变形的柔性绑固变形担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绑固变形担架,包括担架,在担架的中部以及中前部和中后部分别设有柔性绑固组件,该柔性绑固组件包括气囊、固定网、魔术贴和压力表,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表,固定网粘贴在气囊的外侧,在固定网的两端连接有魔术贴,气囊采用硅橡胶片通过橡胶水粘贴而成。在所述气囊上设有充气嘴,气囊通过充气嘴和相应的充气筒进行充气。对手臂实施固定的柔性绑固组件位于担架中前部,它的气囊为矩形,它的长为400mm、宽为350mm,上下表面积分别为14000mm2、28000 mm2,固定网面积为16000mm2。对大腿实施固定的柔性绑固组件位于担架中部,它的气囊为梯形,它的上底为440mm,下底为550mm,高为300mm,上下表面积分别为148500mm2、297000 mm2,固定网面积为 211750mm2。对小腿实施固定的柔性绑固组件位于担架中后部,它的气囊为梯形,它的上底为300mm,下底为427mm,高为380mm,上下表面积分别为138130mm2、276260 mm2,固定网面积为184000mm2 ;气囊材料总面积为601260 mm2,固定网总面积为411750 mm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是一种具有柔性绑固器件且能变形的担架,以气囊为主要构件的柔性绑固器件,便于救援人员控制绑固伤者受伤部位的力度,从而代替传统式不易掌握绑扎力度的刚性绑固;操作简单快捷,非专业人士亦可实现救援,还可防止搬运过程中受到冲击,安全性高,为救援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采用连杆支撑机构设计担架的变形方式,结构简单,使用范围广,便于紧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为救援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柔性绑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担架坐姿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气囊,2-固定网,3-魔术贴,4-压力表,5-充气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I至图3,一种柔性绑固变形担架,包括担架,在担架支架的中部以及中前部和中后部分别设有柔性绑固组件,该柔性绑固组件包括气囊I、固定网、魔术贴、气嘴和压力表,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表,固定网粘贴在气囊的外侧,在固定网的两端连接有魔术贴,气囊采用硅橡胶片通过橡胶水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绑固变形担架,包括担架,其特征是:对手臂实施固定的柔性绑固组件位于担架中前部,对大腿实施固定的柔性绑固组件位于担架中部,对小腿实施固定的柔性绑固组件位于担架中后部,柔性绑固组件包括气囊、固定网、魔术贴和压力表,气囊通过气管连接有压力表,固定网粘贴在气囊的外侧,在固定网的两端连接有魔术贴,气囊采用硅橡胶片通过橡胶水粘贴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耘亚常珺蔡滢曾凡耀郑文趁郭洁鹏邱伟连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