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体担架,属于可弯曲或折叠的担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矩形织物面料,而在矩形织物面料底面结合有多条与其幅面等长的加强带,且按一定间距并列的每两条加强带,于矩形织物面料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形成半环提手;矩形织物面料两侧边还按一定间距形成至少2条在顶面上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移送病人使用时,先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平铺于病人身体下,约束带分别系于病人身体,以防滑脱。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便于向床面转移。而且病人舒适,缩短了移送病人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平面软体方便携带、包装、运输,适用范围广泛,如医院、家庭、养老院等,加之结构简单,材料及加工成本较低,经济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弯曲或折叠的担架,具体是一种移送伤病员的软体担架。
技术介绍
担架是救护、转移伤病员的必备器材。担架的形状结构多种多样,通常由矩形织物面料四周边结合框架制成。但是,由于形体较长,携带不便。曾有折叠式担架,即将框架端边或长边制成铰链折曲结构。中国专利2540938公开了一种“一种简易伤病员搬运单”它包括搬运单,在搬运单 四边均设有加固布层,在搬运单的底面的两对角线设有加固布条,在搬运单的底面的纵向中部设有加固布条,在加固布条的端点处固定连接有把手。本技术转移病员十分方便,无需直接搬抬病人,只需移动搬运单即可实现病员转移,减少病员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救护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担架不便折叠、携带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更方便、实用的移送伤病员的软体担架。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软体担架,包括矩形织物面料,而在矩形织物面料底面结合有多条与其幅面等长的加强带,且按一定间距并列的两条加强带在矩形织物面料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形成半环提手;矩形织物面料两侧边还按一定间距形成至少2条在顶面上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这样设计的本技术,病人舒适,更便于向床面转移,缩短了移送病人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加之本技术是平面软体,方便携带、包装、运输,适用范围广泛,如医院、家庭、养老院等,由于结构简单,材料及加工成本较低,经济实用。本技术样品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织物面料2.加强带3.提手4.第一约束带5.第二约束带6a.尼龙子粘扣6b.尼龙母粘扣7.包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软体担架,包括矩形织物面料1,而在矩形织物面料I底面结合有多条与其幅面等长的加强带2,按一定间距并列的每两条加强带2,于矩形织物面料I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形成半环提手3 ;矩形织物面料I两侧边还按一定间距形成至少2条在顶面上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所述的软体担架,其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分别是对应缝制有尼龙子粘扣6a、尼龙母粘扣6b的条带,且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分别设置在矩形织物面料I中心线的1/3处。所述的软体担架,其按一定间距并列的两条加强带2与半环提手3形成一体。所述的软体担架,其多条加强带2和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4的长度中心线分别与矩形织物面料I的长度中心线相垂直。所述的软体担架,其并列的两条加强带2及对应的半环提手3分别形成在矩形织物面料I长度的中部及各自距端边一定距离的位置,而且在矩形织物面料I长度的中部设置2组并列的4条加强带2 ;而在矩形织物面料I中部两侧各形成2个半环提手3。所述的软体担架,其矩形织物面料I是加厚帆布。附图中7是矩形织物面料I周 圈防止出现毛边的包边。这样设计的本技术长I. 8米,宽O. 8米,在矩形织物面料I两侧各设有4个提手3,其中,2个在中间。第一约束带4和第二约束带5每侧均为长60cm,宽5cm的帆布条带。移送病人使用时,先将本技术平铺于病人身体下,第一约束带4和第二约束带5分别系于病人身体,以防滑脱。两人分别握持本技术两侧中间和一端(相当于躯干部)的提手3,第3人于一侧握持本技术另一端(相当于腿部)两侧的提手。因此,3-4人即可安全完成病人移送。而且病人舒适,更便于向床面转移。缩短了移送病人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本技术是平面软体方便携带、包装、运输,适用范围广泛,如医院、家庭、养老院等,加之结构简单,材料及加工成本较低,经济实用。权利要求1.一种软体担架,包括矩形织物面料(I),其特征在于矩形织物面料(I)底面结合有多条与其幅面等长的加强带(2),按一定间距并列的每两条加强带(2)于矩形织物面料(I)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形成半环提手(3);矩形织物面料(I)两侧边还按一定间距形成至少2条在顶面上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体担架,其特征在于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分别是对应缝制有尼龙子粘扣(6a)、尼龙母粘扣(6b)的条带,且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分别设置在矩形织物面料I中心线的1/3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体担架,其特征在于按一定间距并列的两条加强带(2)与半环提手(3)形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体担架,其特征在于多条加强带(2)和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的长度中心线分别与矩形织物面料(I)的长度中心线相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软体担架,其特征在于并列的两条加强带(2)及对应的半环提手(3)分别形成在矩形织物面料(I)长度的中部及各自距端边一定距离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体担架,其特征在于矩形织物面料(I)是加厚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体担架,属于可弯曲或折叠的担架。本技术包括矩形织物面料,而在矩形织物面料底面结合有多条与其幅面等长的加强带,且按一定间距并列的每两条加强带,于矩形织物面料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形成半环提手;矩形织物面料两侧边还按一定间距形成至少2条在顶面上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移送病人使用时,先将本技术平铺于病人身体下,约束带分别系于病人身体,以防滑脱。这样设计的本技术更便于向床面转移。而且病人舒适,缩短了移送病人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本技术是平面软体方便携带、包装、运输,适用范围广泛,如医院、家庭、养老院等,加之结构简单,材料及加工成本较低,经济实用。文档编号A61G1/044GK202682198SQ20122023646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苏娜 申请人:苏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体担架,包括矩形织物面料(1),其特征在于:矩形织物面料(1)底面结合有多条与其幅面等长的加强带(2),按一定间距并列的每两条加强带(2)于矩形织物面料(1)两侧边上,分别对应形成半环提手(3);矩形织物面料(1)两侧边还按一定间距形成至少2条在顶面上相互结合而成的第一约束带(4)、第二约束带(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娜,
申请(专利权)人:苏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