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63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浇注分配器,包括浇注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管(1)为曲管。(*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浇注技术,特别涉及铝锭铸模浇注技术。
技术介绍
参见图1。目前,在铝锭浇注工艺中,采用的浇注方式是以垂直为主的浇注方式,即浇注流量最大时是浇注圆直管正对铝锭铸模中央。这种浇注方式冲击力大,铝液二次氧化量和含气量大,造成铝液氧化夹渣多、打渣工作量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浇注分配器,降低铝液浇注时的冲击力,减少铝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降低氧化皮膜的生成量和含气量。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浇注分配器,包括浇注管,所述浇注管为曲管。所述浇注管的弯曲处为圆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为减少了二次氧化夹杂量和皮膜量的减少,降低了员工生产时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渣量,降低原铝的火候,提高了铝锭的产量,有利于铝锭内部质量的提高,为后续工序提供更加优良的产品。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分配器正视图。图2是现有的分配器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3和图4所示的分配器2带有多个浇注管1,浇注管1通过浇注口向铸模3内浇注铝液,所述浇注管1为曲管,带有一个弯曲,浇注管弯曲处的弯角为90度,弯曲处为弧形。浇注时,分配器2旋转,浇注管1转到铸模上方时,铝液从该浇注管中浇注到其下的铸模内,由于浇注管为曲管,铝液从铸模的斜线方向浇注到铸模中,减小了如图1所示的铝液浇注的垂直冲击,减少了二次氧化夹杂量和皮膜量。浇注管转动离开铸模后,该浇注管停止浇注,此铸模浇注满以后送走,下一个铸模来到,正好与旋转而至的下一个浇注管配合。铸模的运动方向与旋转的分配器的轴向相同。实施例2本实施例分配器带有多个浇注管1,浇注管1通过浇注口向铸模内浇注铝液,所述浇注管1为曲管,带有一个弯曲,也就是,浇注管1的轴线是曲线而非直线。铝液在弯曲处受到缓冲,速度减缓,冲击力也相应的减小。浇注管弯曲处的弯角为130度,弯曲处为弧形。作为更多的实施例,弯角取值可以为80度,或者150度,或者80度~15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弯曲处为弧形,作为另一种情况,即使弯曲处因有顶点存在,并不平滑,也能达到近似的效果。应当注意的是,以将
技术介绍
中的浇注管的下端封闭,再在其侧面开口。此方式当认为属于于实施例1的一种极端状况,因其仍然存在一个弯曲。权利要求1.浇注分配器,包括浇注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管(1)为曲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管(1)的弯曲处为圆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处弯角为80~15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角为90度或130度。专利摘要浇注分配器,涉及浇注技术,特别涉及铝锭铸模浇注技术。本技术包括浇注管,所述浇注管为曲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为减少了二次氧化夹杂量和皮膜量的减少,降低了员工生产时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渣量,降低原铝的火候,提高了铝锭的产量,有利于铝锭内部质量的提高,为后续工序提供更加优良的产品。文档编号B22D5/00GK2671717SQ200320115348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王有来, 陈才荣, 聂昌跃, 刘勇, 杨秀荣 申请人: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来陈才荣聂昌跃刘勇杨秀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