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冲击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421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显示模块、运作主体以及缓冲层。壳体具有相对的底部与顶部,且顶部具有开口。运作主体配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壳体的底部。显示模块配置于壳体内,并与运作主体相隔一段距离。缓冲层位于运作主体与显示模块之间并与显示模块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子装置具有更好的耐冲击性,可保护电子装置的显示模块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耐冲击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是多数电子装置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相对于其它部件来说显示装置成本较高,且结构精密,易于损坏。因此,显示装置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耐冲击性。图I是现有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现有电子装置50包括壳体52、显示模块54以及运作主体56。显示模块54与运作主体56配置于壳体52内,其中运作主 体56配置于壳体52的底部52a,而显不模块54堆栈于运作主体56上。壳体52的顶部52b具有开口 53,以暴露出显示模块54。现有技术中,由于显示模块54上方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所以当电子装置50受到外力F时,外力F可能会直接施加于显示模块54。当外力F施加于显示模块54时,外力F会经由显示模块54传递至运作主体56,然后再传递至壳体52的底部52a。由于外力F会全部经由显示模块54而传递至运作主体56与壳体52的底部52a,所以容易对显示模块54及运作主体56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更好的耐冲击性,可保护电子装置的显示模块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易损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模块以及缓冲层。壳体具有相对的底部与顶部,且顶部具有开口。显示模块配置于壳体内。显示模块与运作主体相隔一段距离。缓冲层位于壳体的底部与显示模块之间并与显示模块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层由非透明材质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运作主体与显示模块之间存有气体层或者真空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层为气体层、真空层或弹性物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透明板,其配置于显示模块与顶部之间,且透明板覆盖开口,而显示模块接触透明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模块为软性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呈弯曲状,且显示模块的中央凸起以支撑透明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板固定于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支撑件,配置于壳体的底部,并支撑透明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具有向内延伸出的固定部,以支撑显示模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运作主体,其配置于壳体内,并位于底部及显示模块之间,其中显示模块与运作主体相隔一段距离且缓冲层位于运作主体与显示模块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运作主体与显示模块之间存有气体层或真空层。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中,由于显示模块的下方设有缓冲层,所以当外力施加于显示模块时,缓冲层可提供缓冲效果,以防止电子装置的显示模块及其它内部元件受损。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I是现有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耐冲击的电子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可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或电子书装置等,但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10、透明板130、显示模块140以及运作主体150。壳体110具有相对的底部112与顶部114,且顶部114具有开口 115。运作主体150配置于壳体110内,并位于壳体110的底部112。显示模块140配置于壳体110内,并位于运作主体150上方。显示模块140与运作主体150相隔一段距离,且显示模块140电连接至运作主体15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40与运作主体150之间存有间隙。此间隙未被硬质材料填充,此间隙例如为气体层(例如空气层)或者真空层。本实施例中,壳体Iio例如具有向内延伸出的固定部118,以通过固定部118来支撑显示模块140。此外,透明板130配置于显示模块140与壳体110的顶部114之间,且透明板130例如是固定于壳体110的顶部114。透明板130覆盖开口 115,而显示模块140接触透明板130。上述的透明板130可以由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或其它透明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板130可省略。显示模块140可为软性显示模块,例如电泳显示模块、电湿润显示模块等电子纸显示模块或其它种类的显示模块。显示模块140也可为不具有可挠性的显示模块。此外,显示模块140也可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模块。换言之,显示模块140可为触控显示模块,如光学式触控显示模块或电容式触控显示模块等。另外,上述的运作主体150是指除了显示模块140以外的其它能使电子装置100运作的各元件的总称。举例来说,运作主体150可包括含有电路板及处理芯片的处理模块以及用于供应电源的电源模块等,而运作主体150的其它元件需视电子装置100的种类而定。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中,由于透明板130固定于壳体110的顶部114并覆盖顶部114的开口 115,所以显示模块140不会直接受到外力的按压。此外,当外力F施加在透明板130时,因透明板130是固定于壳体110的顶部114,所以部分外力F会经由透明板130分散传递至壳体110的侧壁116,甚至传递至壳体110的底部112。另外,由于显示模块140与运作主体150之间存有间隙,因此即使外力F传递至显示模块140时,显示模块140仍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以减少外力F对显示模块140的冲击。也即,上述间隙内的空气层或者真空层可作为缓冲层,以对显示模块140的变形起缓冲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可降低外力F对显示模块140及运作主体150的冲击,进而使显示模块140及运·作主体150不易受损。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IOOa与上述的电子装置100相似,差别之处在于电子装置IOOa还包括缓冲层160。缓冲层160位于显示模块140的底面。缓冲层160可由非透明材质制成,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此非透明材质可为弹性材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层160也可由具有弹性的透明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缓冲层160与固定部118相接触,而显示模块140与固定部118之间被缓冲层160所隔开。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例如,缓冲层160还可仅设于显示模块140的部分底面,而显示模块140还可如电子装置100中一样直接固定于固定部118上。此外,缓冲层160的底面与运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相对的底部与顶部,且所述顶部具有开口;显示模块,配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底部相隔一段距离;其特征是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部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典江明盛吕文璋蔡弘毅蔡渊智曾举广吴淇铭黄振勋李宗庭蔡振法
申请(专利权)人: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