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212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结构包括非能动子系统和能动子系统,非能动子系统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包括一台置于事故冷却水箱内的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其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道,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连接,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能动子系统包括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每个供水系列的一端连接非能子系统的事故冷却水箱,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在事故情况下堆芯热量的长期导出,缓解严重事故后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堆停堆后,由于堆芯的剩余裂变以及裂变产物衰变产生的热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要排出,否则会导致冷却剂沸腾甚至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在传统压水堆核电厂设计中,通常采用能动的方式给蒸汽发生器补水。即能动型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是在电源供给有保障的情况下,通过辅助给水泵驱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水进行强迫循环,将堆芯余热导出,并送至最终热阱。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换热效率高,但在发生全厂断电时,正常电源和可靠电源供电同时丧失,系统就丧失排出堆芯余热的 功能。所以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受电源可靠性影响较大,安全性差。传统能动型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采用汽动泵与电动泵相结合的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动泵逐渐显现出它的缺点和不足。单从设备材料价格分析,汽动给水泵投资费用就高出电动给水泵投资费用7%,如果再考虑汽动给水泵及其相关系统占地面积大约是电动给水泵的2倍,占用空间高度至少是电动泵的3倍,汽动给水泵投资费用比电动给水泵投资费用高出I倍以上;另外电动给水泵的维修费用仅为汽动给水泵的25%。非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能动子系统和能动子系统,所述的非能动子系统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与一个反应堆环路的蒸汽发生器相对应,包括一台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的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8)的主蒸汽管道(10),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8)的主给水管道(9)连接,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置于事故冷却水箱(12)内,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11);所述的能动子系统包括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每个供水系列的一端连接非能动子系统的事故冷却水箱(12...

【技术特征摘要】
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能动子系统和能动子系统,所述的非能动子系统包括若干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每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与一个反应堆环路的蒸汽发生器相对应,包括一台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的上游蒸汽管线连接蒸汽发生器(8)的主蒸汽管道(10),其下游凝水管线与蒸汽发生器(8)的主给水管道(9)连接,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置于事故冷却水箱(12)内,在非能动余热排出冷却器(13)的上游蒸汽管线和下游凝水管线之间还设有非能动补水箱(11);所述的能动子系统包括两个冗余的供水系列,每个供水系列的一端连接非能动子系统的事故冷却水箱(12),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主给水管道(9)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先进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动子系统的两个供水系列中,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电动泵(6),另一个供水系列包括两台并联的50%容量的汽动泵(7);两台电动泵(6)由应急电源供电,两台汽动泵(7)由蒸汽发生器主蒸汽隔离阀上游的主蒸汽管线供汽;两台电动泵和两台汽动泵的排出管合并成一条母管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海富李京彦袁霞于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