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堆腔注水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堆腔注水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世界各国核电站中,应对堆芯熔融物的措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堆内滞留(In-VesselRetention,IVR),例如美国AP1000堆型,在严重事故条件下,当堆芯熔化不可避免时,可以通过淹没反应堆堆腔、冷却压力容器外壁的方式,保持压力容器下封头完整性,从而将熔融堆芯物质滞留在压力容器内。通过非能动的方式对堆芯熔融物进行冷却,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是不适用于高功率的核电站),而且可以把熔融物限制在压力容器内,防止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也保证了安全壳的完整性。但是由于目前对熔融物的冷却及层化现象还未充分理解,失效裕度难以确定,因此还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AP1000的非能动系统仅适用于非能动安全系统核电厂,对于能动型专设安全设施的核电厂,上述系统很难满足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要求。另外一种是堆外滞留(Ex-VesselRetention,EVR),例如VVER-1000、EPR,法国的EPR堆型的设计理念是在堆芯熔融物熔穿压力容器后,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堆腔注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非能动堆腔注水箱(1)和堆腔注水冷却泵(3),所述的非能动堆腔注水箱(1)通过非能动注入管线与反应堆堆腔(2)连接,所述的堆腔注水冷却泵(3)设置在安全壳(5)外部,堆腔注水冷却泵(3)的入口管连接换料水箱(4),堆腔注水冷却泵(3)的出口管线贯穿安全壳(5)与反应堆堆腔(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堆腔注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非能动堆腔注水箱(1)和堆腔注水冷却泵(3),所述的非能动堆腔注水箱(1)通过非能动注入管线与反应堆堆腔(2)连接,所述的堆腔注水冷却泵(3)设置在安全壳(5)外部,堆腔注水冷却泵(3)的入口管连接换料水箱(4),堆腔注水冷却泵(3)的出口管线贯穿安全壳(5)与反应堆堆腔(2)连接;所述的非能动堆腔注水箱(1)设置在安全壳(5)内部,与非能动堆腔注水箱(1)连接的非能动注入管线包括高、低两根不同管径的注入管线,两根注入管线合并为一根母管贯穿到堆腔内部与压力容器保温层相连接;所述的高、低两根不同管径的注入管线中,高位管线采用较大管径,用于在系统投运初期提供大流量的堆腔淹没,低位管线采用较小管径,用于维持较长时期的堆腔注入流量,每根注入管线上分别设有由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电动阀和逆止阀;所述的堆腔注水冷却泵(3)有两台,两台堆腔注水冷却泵的出口管线分别经过安全壳隔离阀后贯穿安全壳,然后合并为一条母管与所述的非能动注入管线的母管相连接;在发生核电站堆芯损毁事故时,先启动两台堆腔注水冷却泵中的一台,从所述换料水箱取水形成持续的堆腔注入冷却;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勇,袁霞,赵侠,张国强,李京彦,宋代勇,万砺珂,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