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非能动排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151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非能动排热装置。其结构包括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用来导出堆芯余热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各设备的显热,使反应堆维持在安全停堆状态;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用来导出堆芯释放到安全壳内的热量,维持安全壳的完整性。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共用换热水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全厂断电事故工况下导出堆芯衰变热及其释放到安全壳空间内的热量,显著降低堆芯融化概率和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非能动排热装置
技术介绍
全厂断电定义为电厂内交流电源全部丧失。传统能动型核电厂由于堆芯冷却、衰变热排出和安全壳冷却均依赖于交流电源,因此全厂断电的后果比较严重。传统能动型核电厂全厂断电的缓解措施包括当发生全厂断电时,经水压试验泵发电机组或移动式的柴油发电机启动,通过给水压试验泵供电,将来自换料水箱的含硼水注入主泵轴封,保证轴封 的完整性,保证主冷却剂泵密封的完整性、确保一回路的硼酸浓度、维持一回路的水装量以及保证余热排出,并为运行提供必要信息的重要仪表供电。此时汽动辅助给水泵为蒸汽发生器提供给水,通过大气排放系统导出堆芯余热。该种能动型的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装置过于复杂,过分依赖汽源和柴油发电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了非能动技术的研究,其中以非能动安全先进核电厂AP1000第三代核电机组为代表。美国AP1000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采用非能动方式在全厂断电事故工况下把堆芯衰变热导出到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该系统通过布置在换料水箱(IRWST)内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通过反应堆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非能动排热装置,包括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所述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与蒸汽发生器(1)的主蒸汽管道(2)相连接的两路蒸汽管线,第一路蒸汽管线(4)与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8)连接,第二路蒸汽管线(5)与应急补水箱(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8)设置在安全壳外部的换热水箱(9)内,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8)的出口管道与应急补水箱出口的注入管线(7)合为一条凝水管道(10),与下方的蒸汽发生器(1)的主给水管道(3)相连接;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内部的换热器或换热器组(14),所述的换热器或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8.20 CN 201220413286.2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 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应对全厂断电事故的非能动排热装置,包括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所述的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与蒸汽发生器(I)的主蒸汽管道(2)相连接的两路蒸汽管线,第一路蒸汽管线(4)与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8)连接,第二路蒸汽管线(5)与应急补水箱(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8)设置在安全壳外部的换热水箱(9)内,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8)的出口管道与应急补水箱出口的注入管线(7)合为一条凝水管道(10),与下方的蒸汽发生器(I)的主给水管道(3)相连接;所述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包括设置在安全壳内部的换热器或换热器组(14),所述的换热器或换热器组(14)通过上升管线(15)和下降管线(16)与设置在安全壳外部的换热水箱(9)相连接;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共用同一个换热水箱(9),换热水箱(9)的高度高于换热器或换热器组(14)的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勇赵侠宋代勇袁霞李军赵光辉王志刚李伟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