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92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及其施工方法,贮存井群包括底板和屏蔽外墙,还包括井格侧墙和多个墙体预制件,底板、屏蔽外墙和井格侧墙形成呈网格状排布的多个矩形格单元;墙体预制件设置于矩形格单元内,并位于底板上,墙体预制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沿矩形格单元深度方向延伸的墙板,每个墙体预制件将矩形格单元内的空间分隔为2~9个竖井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现有的整体现浇施工方案改为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提升了施工作业空间,提高了井群的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风险并确保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废物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核电站一般会配套建设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库,用于临时贮存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并经处理整备后的放射性固体废物。随着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逐年增多,放射性固体废物的贮存技术和工程重要性逐步提升。

2、参考图1和图2所示,当前建造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井群多采用混凝土结构,每个竖井井格内截面的尺寸通常为1m*1m左右,高度为5~8m左右,井格壁的厚度为0.3m左右,贮存井群的竖井井格总数通常会达到数百个。此外,废物桶的吊运需要采用数字化全自动的吊装方案,对贮存井群的建造精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下:贮存井上部与下部的同轴度≤5mm;井格壁全高的垂直度≤5mm;与屏蔽盖板接触的贮存井格顶面的平整度≤2mm;同一行或列上布置的贮存井中心轴在x/y轴方向的偏差≤5mm。

3、对于贮存井群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整体现浇法,即先绑扎竖井侧壁钢筋笼,然后在竖井内部架设混凝土模板,最后再混凝土浇筑并形成贮存井群。由于竖井内部作业空间狭小而且井深较大,工人在井内绑扎钢筋及支设墙体模板的难度很大,作业效率很低。此外,贮存井群对施工精度要求很高,尽管施工单位在贮存井群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很多辅助措施,依然难以完全满足施工精度的要求。待混凝土拆模后需工人下到竖井内对不符合精度要求的墙面进行大面积打磨,为期数月方可打磨完成,严重降低了施工效率。且施工人员在井内狭小空间进行打磨作业会增加人身安全风险,也极大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建造成本。

4、现有技术cn102097142a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乏燃料干式贮存库。贮存库的库体设置在厂房内,库体顶部为井字形梁框架结构,井字梁的每个垂直孔洞内设有一个贮存筒,贮存筒内有多根贮存管,每个贮存管均可作为乏燃料贮存之用;贮存筒安装定位之后浇灌重混凝土,使得贮存库上部为一整体结构,并具备放射性屏蔽作用;贮存库设有排风冷却设施,使库内空气保持更新和一定的负压以及适当的温度,整个贮存库的周边设有重混凝土屏蔽层。

5、现有技术cn101512672a公开了一种用于通风贮存高放废物的歧管系统,包括:进气管壳,其形成大体上竖直的进气腔;多个贮存管壳,每个贮存管壳均形成大体上竖直的贮存腔;密封废料罐,其用于保持高放废物并定位在一个或多个贮存腔内,使得在贮存管壳和废料罐之间存在间隙,每个贮存腔的水平截面均容纳不超过一个废料罐;可拆卸盖,其定位在每个贮存管壳的顶部上从而形成盖-管壳界面,每个盖均包括在周围环境和贮存腔之间形成通道的出风口;以及管道网络,其在进气腔的底部和每个贮存腔的底部之间形成通道。

6、当前现有的贮存井群相关技术方案均未涉及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或给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启示。

7、鉴于以上技术问题,特推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及其施工方法,用于将现有的整体现浇施工方案改为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施工方案,以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包括底板和屏蔽外墙,屏蔽外墙围设于底板的周向上,还包括井格侧墙和多个墙体预制件,井格侧墙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分别间隔排布于屏蔽外墙和底板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使得底板、屏蔽外墙和井格侧墙形成呈网格状排布的多个矩形格单元;

3、墙体预制件设置于矩形格单元内,并位于底板上,墙体预制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沿矩形格单元深度方向延伸的墙板,每个墙体预制件将矩形格单元内的空间分隔为2~9个竖井单元。

4、进一步的,墙体预制件与矩形格单元之间的配合位置处设置有辅助就位装置,以引导墙体预制件在矩形格单元内吊装就位。

5、进一步的,辅助就位装置包括辅助对中组件,辅助对中组件包括凸接件和凹接件,凹接件和凸接件之间插接配合。

6、进一步的,凹接件预埋于墙体预制件的底部,凸接件固定于底板上。

7、进一步的,墙体预制件沿竖直方向分为两段以上的墙体预制段,两段以上的墙体预制段之间也设置有辅助对中组件。

8、进一步的,位于上方的墙体预制段底部预埋凹接件,位于下方的墙体预制段顶部设置凸接件。

9、进一步的,凸接件的顶部设置有锥面部,凹接件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

10、进一步的,凸接件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气槽。

11、进一步的,墙体预制件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多个辅助对中组件分别设置于墙体预制段顶部和/或底部的中心处和四条边上。

12、进一步的,辅助就位装置包括辅助就位导槽,辅助就位导槽固定于矩形格单元的壁面上,辅助就位导槽沿矩形格单元的深度方向设置,墙体预制件的墙板边缘处插设于辅助就位导槽内。

13、进一步的,矩形格单元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四个辅助就位导槽分别位于矩形格单元四壁的中间位置处。

14、进一步的,辅助就位导槽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钢,角钢的肢尖与墙体预制件的接缝位置处设置密封部。

15、进一步的,在墙体预制件的端部与矩形格单元的四壁之间设置二次浇灌部,二次浇灌部位于辅助就位导槽内。

16、进一步的,贮存井群还包括预制顶板,每个矩形格单元的顶部对应设置一个预制顶板,在预制顶板上对应各个竖井单元的上方设置有开口。

17、进一步的,贮存井群还包括屏蔽盖板,预制顶板的每个开口处对应覆盖一个屏蔽盖板。

1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上述放射性废物贮存井群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矩形格单元浇筑步骤,采用浇筑的方式建造底板、屏蔽外墙和井格侧墙,形成呈网格状排布的多个矩形格单元;

20、矩形格单元内布置步骤,在每个矩形格单元内对墙体预制件的安装就位线进行放样,并在每个矩形格单元内安装辅助就位装置;

21、墙体预制件制作步骤,采用浇筑的方式对各个墙体预制件进行预制,在各个墙体预制件上安装辅助就位装置;

22、墙体预制件安装步骤,将各个墙体预制件分别吊装就位于各个矩形格单元内;

23、顶板盖板安装步骤,将各个预制顶板分别吊装就位于各个矩形格单元上部。

24、进一步的,在矩形格单元内布置步骤中,安装辅助就位装置包括,在矩形格单元的壁面上安装辅助就位导槽,在底板上安装辅助对中组件。

25、进一步的,在矩形格单元浇筑步骤中,在浇筑之前,在矩形格单元的四壁内预埋用于固定辅助就位导槽的第一预埋件,在底板内预埋用于固定辅助对中组件的第二预埋件。

26、进一步的,在墙体预制件制作步骤中,在对墙体预制段进行浇筑之前,将辅助对中组件埋置在墙体预制段的顶面和/或底面。

27、进一步的,在墙体预制件安装步骤中,吊装墙体预制件就位后,在辅助就位导槽的角钢肢尖与墙体预制件的接缝位置处采用硅酮密封胶进行密封,以形成密封部;在墙体预制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包括底板(1)和屏蔽外墙(2),所述屏蔽外墙(2)围设于所述底板(1)的周向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井格侧墙(3)和多个墙体预制件(4),所述井格侧墙(3)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分别间隔排布于所述屏蔽外墙(2)和所述底板(1)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使得所述底板(1)、所述屏蔽外墙(2)和所述井格侧墙(3)形成呈网格状排布的多个矩形格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与所述矩形格单元(5)之间的配合位置处设置有辅助就位装置,以引导所述墙体预制件(4)在所述矩形格单元(5)内吊装就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就位装置包括辅助对中组件,所述辅助对中组件包括凸接件(8)和凹接件(9),所述凹接件(9)和所述凸接件(8)之间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接件(9)预埋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底部,所述凸接件(8)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沿竖直方向分为两段以上的墙体预制段(7),两段以上的所述墙体预制段(7)之间也设置有所述辅助对中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墙体预制段(7)底部预埋所述凹接件(9),位于下方的所述墙体预制段(7)顶部设置所述凸接件(8)。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接件(8)的顶部设置有锥面部(10),所述凹接件(9)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接件(8)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气槽(1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多个所述辅助对中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墙体预制段(7)顶部和/或底部的中心处和四条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就位装置包括辅助就位导槽(13),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固定于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壁面上,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沿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所述墙板边缘处插设于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四个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分别位于所述矩形格单元(5)四壁的中间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角钢,所述角钢的肢尖与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接缝位置处设置密封部(14)。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端部与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四壁之间设置二次浇灌部(15),所述二次浇灌部(15)位于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井群还包括预制顶板(16),每个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顶部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预制顶板(16),在所述预制顶板(16)上对应各个所述竖井单元(6)的上方设置有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井群还包括屏蔽盖板(17),所述预制顶板(16)的每个所述开口处对应覆盖一个所述屏蔽盖板(17)。

16.一种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放射性废物贮存井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格单元内布置步骤S2中,安装辅助就位装置包括,在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壁面上安装辅助就位导槽(13),在所述底板(1)上安装辅助对中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矩形格单元浇筑步骤S1中,在浇筑之前,在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四壁内预埋用于固定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的第一预埋件,在底板(1)内预埋用于固定所述辅助对中组件的第二预埋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预制件制作步骤S3中,在对墙体预制段(7)进行浇筑之前,将辅助对中组件埋置在所述墙体预制段(7)的顶面和/或底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预制件安装步骤S4中,吊装所述墙体预制件(4)就位后,在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的角钢肢尖与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接缝位置处采用硅酮密封胶进行密封,以形成密封部(14);在所述墙体预制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井群,包括底板(1)和屏蔽外墙(2),所述屏蔽外墙(2)围设于所述底板(1)的周向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井格侧墙(3)和多个墙体预制件(4),所述井格侧墙(3)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分别间隔排布于所述屏蔽外墙(2)和所述底板(1)围设而成的空间内,使得所述底板(1)、所述屏蔽外墙(2)和所述井格侧墙(3)形成呈网格状排布的多个矩形格单元(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与所述矩形格单元(5)之间的配合位置处设置有辅助就位装置,以引导所述墙体预制件(4)在所述矩形格单元(5)内吊装就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就位装置包括辅助对中组件,所述辅助对中组件包括凸接件(8)和凹接件(9),所述凹接件(9)和所述凸接件(8)之间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接件(9)预埋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底部,所述凸接件(8)固定于所述底板(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沿竖直方向分为两段以上的墙体预制段(7),两段以上的所述墙体预制段(7)之间也设置有所述辅助对中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墙体预制段(7)底部预埋所述凹接件(9),位于下方的所述墙体预制段(7)顶部设置所述凸接件(8)。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接件(8)的顶部设置有锥面部(10),所述凹接件(9)的底部设置有喇叭口(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接件(8)的侧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气槽(1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多个所述辅助对中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墙体预制段(7)顶部和/或底部的中心处和四条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存井群,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就位装置包括辅助就位导槽(13),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固定于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壁面上,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沿所述矩形格单元(5)的深度方向设置,所述墙体预制件(4)的所述墙板边缘处插设于所述辅助就位导槽(13)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涛周铭海张静张雄谦李智王广涛吴复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