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可挠性基板;一第二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相对设置;以及一框胶,位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二可挠性基板之间,用以粘合第一可挠式基板与第二可挠式基板,其中,所述框胶由一弹性材料制成,该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曲率半径,且框胶的杨氏模量数值与曲率半径的大小相对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挠性显示面板,在两基板之间设置一弹性材质的框胶,当可挠性显示面板中的可挠性元件出现弯曲时,藉由该弹性框胶材料可缓冲框胶与基板间的应力,改善可挠性元件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突飞猛进,显示器已从早期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逐渐地发展到目前的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 FPD)。相较于硬质载板(例如,玻璃基板)所构成的平面显示器,由于可挠性基板(例如,塑胶基板)具有可挠曲与耐冲击等特性,因此近年来已着手研究将主动元件制作于可挠性基板上的可挠式显示器。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可挠式显示器在制作时,会先在主动元件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涂布框胶,然后压合主动元件基板与对向基板,并将显示介质注入主动元件基板与对 向基板之间,之后再进行密封。例如,框胶通常为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硬化胶,其在两基板(主动元件基板和对向基板)加热、加压进行压合后会硬化。然后,在可挠式显示器弯曲时,硬化的框胶往往会弯曲困难,甚至在弯曲过程中,硬化的框胶因受到过大的应力而产生损坏,造成基板断裂或主动元件被损坏,因而影响到产品的信赖性。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改进的可挠性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框胶硬化后往往弯曲困难的问题,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可挠性显示面板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可挠性显示面板。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可挠性基板;一第二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相对设置;以及一框胶,位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二可挠性基板之间,用以粘合所述第一可挠式基板与所述第二可挠式基板,其中,所述框胶由一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曲率半径,且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Young’ S modulus)的数值与所述曲率半径的大小相对应。优选地,该可挠性显示面板的曲率半径与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的关系为当曲率半径大于IOOmm且小于200mm时,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介于2000MPa至3000MPa 之间;当曲率半径大于50mm且小于IOOmm时,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介于IOOOMPa至2000MPa之间;以及当曲率半径小于50mm时,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小于lOOOMPa。优选地,第一可挠性基板和第二可挠性基板由塑胶材料制成。优选地,框胶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ylic)或环氧树脂(epoxy)。优选地,所述框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相垂直,藉由所述框胶、第一可挠性基板和第二可挠性基板构成一封闭空间,以容置一显示介质。更优选地,该显示介质包括液晶、电泳显示层或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层。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可挠性显示面板,在第一可挠性基板与第二可挠性基板之间设置一框胶,并且该框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当可挠性显示面板中的可挠性元件出现弯曲时,藉由该弹性框胶材料可缓冲框胶与基板间的应力,改善可挠性元件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I (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I (b)示出图I (a)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在弯曲时,基板与框胶间产生的应力导 致基板断裂的状态示意图;图I (C)示出图I (a)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在弯曲时,基板与框胶间产生的应力导致薄膜部分剥离的状态示意图;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结构框图;以及图3示出图2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在基板发生弯曲时,框胶材料的杨氏模量所对应的曲率半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 (a)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 (a)所示,该可挠式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101、一第二基板201和一框胶30,并且第一基板101位于第二基板201的上方,框胶30位于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201之间。此外,在第一基板101的下方还设置一光学薄膜层103,在第二基板201的上方也设置一光学薄膜层203,藉由该光学薄膜层103和203和框胶30之间的接合从而形成一封闭空间,以便在该封闭空间中容置一显示介质,诸如,液晶分子。在一些情形下,该可挠式显示面板中的可挠性部件并未发生弯曲,此时,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201彼此平行,框胶30与光学薄膜层103的接合位置固定,并且框胶30与光学薄膜层203的接合位置固定。在另一些情形下,该可挠式显示面板中的可挠性部件出现弯曲,此时,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201会发生一定程度地变形。如前文所述,在现有技术中,框胶通常为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硬化胶,其在两基板101和201加热、加压进行压合后会硬化,如此一来,硬化后的框胶弯曲相对困难,甚至会因受到过大的应力而产生损坏,造成基板断裂或主动元件被损坏。更具体地,图I (b)示出图I (a)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在弯曲时,基板与框胶间产生的应力导致基板断裂的状态示意图,图I (C)示出图I (a)的可挠式显示面板在弯曲时,基板与框胶间产生的应力导致薄膜部分剥离的状态示意图。参照图1(b),第一基板101和光学薄膜层103向上弯曲,此时,硬化后的框胶由于遭受较大的应力,其与第二基板201中的一部分基板201b、光学薄膜层203的一部分薄膜203b 一起向上运动。此时,第二基板201和光学薄膜层203会出现断裂情形,即,第二基板201的另一部分基板201a和光学薄膜层203的另一部分薄膜203a,与第二基板201的部分基板201b和光学薄膜层203的部分薄膜203b分割开来。参照图I (C),第一基板 101和光学薄膜层103同样也向上弯曲,硬化后的框胶因遭受较大的应力,其与光学薄膜层203的一部分薄膜203b —起向上运动。此时,该光学薄膜层203的其它部分薄膜203a与203c仍然位于第二基板201的上方。如此一来,框胶30遭受的应力使得光学薄膜层203的部分薄膜出现剥离(peeling)情形,严重影响其光学性能,甚至会造成整个可挠性显示面板报废。为了有效地缓解或降低基板与框胶之间的应力所引起的上述困扰,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可挠式显示面板的结构框图。参照图2,该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可挠性基板401、一第二可挠性基板403和一框胶405。其中,第二可挠性基板403位于第一可挠性基板401的下方,且与第一可挠性基板401相对设置。框胶405设置于第一可挠性基板401与第二可挠性基板403之间,作为该可挠性显示面板的封合件,用以粘合第一可挠式基板401与第二可挠式基板403。例如,在该可挠性显示面板的截面上,整体呈框型结构的框胶405包括一胶合部405a和另一胶合部405b。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框胶,本专利技术的框胶405由一弹性材料制成,该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曲率半径,且框胶405的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的数值与该曲率半径的大小相对应,当可挠性基板401和403与框胶405之间出现压缩应力时,该框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可挠性基板;一第二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相对设置;以及一框胶,位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二可挠性基板之间,用以粘合所述第一可挠式基板与所述第二可挠式基板,其中,所述框胶由一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曲率半径,且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Young’s?modulus)的数值与所述曲率半径的大小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挠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可挠性基板; 一第二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相对设置;以及 一框胶,位于所述第一可挠性基板与所述第二可挠性基板之间,用以粘合所述第一可挠式基板与所述第二可挠式基板, 其中,所述框胶由一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可挠性显示面板具有一曲率半径,且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Young’ S modulus)的数值与所述曲率半径的大小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挠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显示面板的曲率半径与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的关系为 当曲率半径大于IOOmm且小于200mm时,所述框胶的杨氏模量介于2000MPa至3000MPa之间; 当曲率半径大于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品翔,黄泰翔,李文渊,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