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叶及制备工艺,散热叶由流体导管、流体和散热叶片组成,散热叶片由上表面、下表面、流体腔体和流体进出口组成,流体导管连接流体进出口,上表面和下表面包围的体积是流体腔体,下表面有树叶茎脉状导流槽,树叶茎脉状导流槽在流体进出口汇集,树叶茎脉状导流槽越远离流体进出口,树叶茎脉状导流槽的横截面积越小。散热叶片由两片经过冲压成型的金属薄片相互焊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去除灰尘,无风扇,无噪声,易安装,易扩展,容易适应现有电子产品的结构和布局,在外观上仿植物造型,易被人们接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热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叶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风扇散热是目前常用的散热方法,缺点在于有噪声,有能耗,有灰尘和空气交换受到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流散热是一种无风扇的散热模式,目前常用的对流散热方式是采用厚重的金属部件增大热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这一方面会增大散热带来的成本,同时发热源和金属部件的距离也受到热管传热距离和效率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散热的方式不能够适用于大功率散热,而且受到现有电子产品结构的限制。因此,对流散热如何成功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既能够顺应当前电子产品的结构和布局,又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同时做到经济耐用,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散热技术中,几乎所有的热量都是散发到空气中,一般与空气接触的部位为了增·大表面积,往往采用并排多个散热鳍片的结构,这种结构虽然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但是却不能和家居环境协调,很难直接作为外观,外面往往需要加上覆盖物,这样就会抑制空气的流动,而导致设计者不得不引入风扇。另外,散热鳍片的制作工艺复杂,材料成本高,而且散热鳍片的形状受到空间的严重限制。当灰尘附着在散热鳍片表面,散热性能会降低,而且这些灰尘难以用抹布进行去除,往往需要用高压气流,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去除灰尘的频率,提升了清理成本。针对散热鳍片的缺陷,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散热方法,既能够顺应当前电子产品的结构和布局,又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同时做到经济耐用,更能够符合人们生态宜居的趋势性消费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风扇散热和散热鳍片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作为专利技术人提出的一整套仿生对流散热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一种散热叶,应用于大面积暴露在空气中,实现热量传导到空气中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叶,由流体导管、流体和散热叶片组成,散热叶片由上表面、下表面、流体腔体和流体进出口组成,流体导管连接流体进出口,上表面和下表面包围的体积是流体腔体,下表面有树叶茎脉状导流槽,树叶茎脉状导流槽在流体进出口汇集,树叶茎脉状导流槽越远离流体进出口,树叶茎脉状导流槽的横截面积越小。优选的,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材质是金属材料。优选的,所述流体导管与垂直方向所呈的夹角小于60度。优选的,所述上表面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面积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与的垂直方向所呈的夹角小于89度。优选的,所述流体填充流体腔体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体积。优选的,所述流体导管填充液体。优选的,所述流体是液体。还提供了一种制作散热叶的制备工艺,其步骤为 a.采用冲压模具将金属薄板冲压成为有一定形状的所述的上表面; b.采用冲压模具将金属薄板冲压成为有树叶茎脉状导流槽的所述的下表面; c.将上述步骤a和b得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互贴合,然后沿着边缘进行焊接,对边缘进行密封,同时将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接头焊接形成所述流体进出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热流体在热源部位产生,通过流体导管上升,进入流体进出口,由于散热叶的上表面朝向垂直向上的方向,热流体进入散热叶的流体腔体以后,继续沿着上表面的内壁流动,分流到上表面的内壁的各个部位,热流体的热量通过上表面和空气接触,热空气在上表面升起并带走热量。靠近上表面的热流体冷却后会在后面热流体的推 动下向下表面的内壁流动,树叶茎脉状导流槽起到收集冷流体的作用,冷流体通过下表面和空气继续进行热交换,温度继续降低,冷流体再继续沿着树叶茎脉状导流槽向着流体进出口流动。这样就实现了热流体的冷却功能。流体腔体没有完全填充完全,为流体凝固的时候体积膨胀预留空间。树叶茎脉状导流槽同时起到加强筋的作用,确保散热叶片保持倾斜向上的形态,防止散热叶片在重力作用下出现下垂。本专利技术的创造性在于 a、散热叶呈树叶状,符合人们的家居和办公的审美习惯; b、散热叶的导流管类似于树叶的茎,具有柔性特征,使得散热叶能够通过复杂的空间,一方面便于和电子设备的热源连接,一方面给散热叶的叶片部位的放置提供了灵活度; C、散热叶的结构适合多片散热叶共同使用安装,设计人员可调整流体导管的长度和散热叶片的面积,得到一个叶片丛,一方面可以提高散热的性能,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个美丽的外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去除灰尘,无风扇,无噪声,易安装,易扩展,容易适应现有电子产品的结构和布局,在外观上仿植物造型,易被人们接受。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面透视示意图。图2是图I的B-B截面图。图3是图I的A-A截面图。附图说明I、流体导管;2、上表面;3、下表面;4、流体腔体;5、流体进出口 ;6、树叶茎脉状导流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上述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I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叶,由流体导管I、流体和散热叶片组成,散热叶片由上表面2、下表面3、流体腔体4和流体进出口 5组成,流体导管I连接流体进出口 5,上表面2和下表面3包围的体积是流体腔体4,下表面3有树叶茎脉状导流槽6,树叶茎脉状导流槽6在流体进出口 5汇集,树叶茎脉状导流槽6越远离流体进出口 5,树叶茎脉状导流槽6的横截面积越小。具体地,所述上表面2和下表面3的材质是金属材料。具体地,所述流体导管I与垂直方向所呈的夹角小于60度。具体地,所述上表面2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面积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与的垂直方向所呈的夹角小于89度。具体地,所述流体填充流体腔体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体积。具体地,所述流体导管填充纯净水,纯净水经过煮沸处理。 具体地,所述流体是纯净水,纯净水经过煮沸处理。还提供了一种制作散热叶的制备工艺,其步骤为 a.采用冲压模具将金属薄板冲压成为有桑叶形状的上表面2; b.采用冲压模具将金属薄板冲压成为有树叶茎脉状导流槽6的下表面3; c.将上述步骤a和b得到的上表面2和下表面3相互贴合,然后沿着边缘进行焊接,对边缘进行密封,同时将上表面2和下表面3与接头焊接形成所述流体进出口 5。流体导管I长度为L 5米。散热叶片的形状类似于桑叶,表面面积为10平米厘米到800平米厘米。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譬如,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叶,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叶由流体导管、流体和散热叶片组成,所述散热叶片由上表面、下表面、流体腔体和流体进出口组成,所述流体导管连接流体进出口,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包围的体积是流体腔体,所述下表面有树叶茎脉状导流槽,所述树叶茎脉状导流槽在流体进出口汇集,所述树叶茎脉状导流槽越远离流体进出口,树叶茎脉状导流槽的横截面积越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叶,其特征是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材质是金属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叶,其特征是所述流体导管与垂直方向所呈的夹角小于60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叶,其特征是所述上表面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面积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与的垂直方向所呈的夹角小于89度。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叶,其特征是所述流体填充流体腔体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九的体积。6.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叶,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叶由流体导管、流体和散热叶片组成,所述散热叶片由上表面、下表面、流体腔体和流体进出口组成,所述流体导管连接流体进出口,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包围的体积是流体腔体,所述下表面有树叶茎脉状导流槽,所述树叶茎脉状导流槽在流体进出口汇集,所述树叶茎脉状导流槽越远离流体进出口,树叶茎脉状导流槽的横截面积越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立元,
申请(专利权)人:任立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