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42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具体为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1),本换热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换热器(1)配合使用且与所述换热器(1)相对设置的风机系统(2),所述风机系统(2)包括两台以上的风机(3)和用于置放所述风机(3)的置放装置(31),使得风机(3)呈左右并排、上下并排、上下叠置排列或者圆周阵列。该装置中的风机阵列是通过风机并联同时工作,提供高静压大风量,也可根据需求工作风机阵列中的单台或多台风机,灵活使用,是一种节能、节约成本、换热效率高、噪音低的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具体为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换热装置是在换热器后面采用单台大功率风机送风,要实现高静压大风量的送风,需要风机的体积大,送风段长,风机的噪声较高,且采用定速驱动,公开号为20129340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风机组和公开号为10238467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均是采用传统的单台大功率风机送风,噪声大,送风不均匀,换热效率低,能量浪费严重,可控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节约成本、换热效率高、噪音低的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本换热器装置还包括与换热器配合使用且与换热器相对设置的风机系统,风机系统包括两台以上的风机和用于置放风机的置放装置。通过设置多台小型的风机,通过风机并联同时工作,提供高静压大风量,根据工作需要控制风机的运行数量,置放装置的设置可以安放风机,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换热设备的需要堆放成不同的形状以利于节约成本、降低噪音等有益效果。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风机呈左右并排、上下并排、上下叠置排列或者圆周阵列,根据不同的换热设备进行组合排列成不同的风机阵列以达到利于工作的效果。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风机的进风口侧正对换热器或者背对换热器,此设置是根据对换热器吸风以及吹风有两种布置形式。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风机的进风口处连接有风量止回阀,防止风的回流以减少能耗。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风量止回阀为自垂百叶式风量止回阀,止回效果较好。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换热器和风机系统之间从换热器端开始依次设有密封材料层和风量均流箱,保证换热工作的密闭性,不产生多余的能量损耗,以及风量在整个供风面上流量的均匀。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本换热器装置配有控制风机运行状态的自动控制设备,根据工作需要控制各个风机的开关状态来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风机为小功率无蜗壳离心风机或是轴流风机,具有结构简单、稳固可靠、噪声小、功能选择范围广等特点。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置放装置为设置在风机外侧的单元盒或者风机本身带有的边框结构,单元盒就是一种比如方盒状的框架结构等,前述两种结构都便于对风机进行排列摆放。作为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单元盒内侧为消音孔板,孔板外侧敷设消音材料,降低了风机阵列运行的噪声,不须要单独设置消音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该装置中的风机阵列是通过风机并联同时工作,提供高静压大风量,也可根据需求工作风机阵列中的单台或多台风机,灵活使用;2、该装置可根据换热需要通过使用系统中的感温探头以及控制装置进行单台或多台或全部风机工作,相当于对装置的风量进行调节而不需要单独采购调速或变频器,节约成本;3、相对于传统换热系统换热段+风机段的长度减少50%以上,使用该装置使得整个系统机组长度减少节约成本;4、该装置中的单台风机出现故障时,风机阵列中的其他风机还可继续运行,因此不再需要备用系统,可避免传统空调机组换热段+单台大型化风机故障时而出现的停机风险;5、该装置对于换热器整个迎风面可以提供相同的风量和风压,对换热器效率有明显提闻;6、该装置中的风机阵列盒体内侧为消音孔板,孔板外侧敷设消音材料。各风机阵列单元通过密封板可按不同的空间尺寸调整组合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此结构配置降低了风机阵列运行的噪声,不需要单独设置消音段;7、该装置可应用多种不同的换热系统内,组合式空调处理机组,风机盘管,水源热泵水风机组,风冷热泵机组以及其他需要换热的通风系统里;8、该装置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换热器形式,如列管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板式热回收器、转换轮式热回收器、带有喷淋装置或浸润材料的换热器以及其他任何可能与风机阵列组合的换热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后视图。图中1、换热器,2、风机系统,3、风机,31、置放装置,41、进风口,5、风量止回阀,6、密封材料层,7、风量均流箱,8、自动控制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1,本换热器装置还包括与换热器I配合使用且与换热器I相对设置的风机系统2,风机系统2包括4台风机3和用于置放风机3的置放装置31,置放装置31为设置在风机3外侧的单元盒,风机3呈左右并排,风机3为小功率无蜗壳离心风机或是轴流风机,单元盒内侧为消音孔板,孔板外侧敷设消音材料。风机3的进风口 41侧背对换热器1,风机3的进风口 41处连接有风量止回阀5,风量止回阀5为自垂百叶式风量止回阀,换热器I和风机系统2之间从换热器I端开始依次设有密封材料层6和风量均流箱7。本换热器装置配有控制风机3运行状态的自动控制设备8。实施例2,如图3、4所示,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1,本换热器装置还包括与换热器I配合使用且与换热器I相对设置的风机系统2,风机系统2包括8台风机 3和用于置放风机3的置放装置31,置放装置31为设置在风机3外侧的单元盒,风机3呈上下叠置排列,风机3为小功率无蜗壳离心风机或是轴流风机,单元盒内侧为消音孔板,孔板外侧敷设消音材料。风机3的进风口 41侧正对换热器1,风机3的进风口 41处连接有风量止回阀5,风量止回阀5为自垂百叶式风量止回阀,换热器I和风机系统2之间从换热器I端开始依次设有密封材料层6和风量均流箱7。本换热器装置配有控制风机3运行状态的自动控制设备8,风机系统2配有变频调节装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风量被装置中的风阵吸收通过风量止回阀送到风量均流箱均匀再通过组合体中的换热器换热,最后通过出风口送到需要的空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I),其特征在于本换热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换热器(I)配合使用且与所述换热器(I)相对设置的风机系统(2 ),所述风机系统(2 )包括两台以上的风机(3 )和用于置放所述风机(3 )的置放装置(3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呈左右并排、上下并排、上下叠置排列或者圆周阵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的进风口( 41)侧正对所述换热器(I)或者背对所述换热器(I)。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的进风口(41)处连接有风量止回阀(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止回阀(5)为自垂百叶式风量止回阀。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I)和风机系统(2)之间从所述换热器(I)端开始依次设有密封材料层(6)和风量均流箱(7)。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换热器装置配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风侧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1),其特征在于:本换热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换热器(1)配合使用且与所述换热器(1)相对设置的风机系统(2),所述风机系统(2)包括两台以上的风机(3)和用于置放所述风机(3)的置放装置(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守中
申请(专利权)人:美意浙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