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方伯专利>正文

一种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888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包括保温隔热板(1)、钢筋笼(10)、内侧现浇混凝土层(13)、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12),保温隔热板(1)两侧有横向加劲肋(2)。制作该保温剪力墙、柱、梁的施工方法为:支一侧侧模板(9),放置钢筋笼(10),两者之间设垫块(8);布置竖向支撑杆(7),固定保温隔热板(1)、钢筋网(11),支另一侧侧模板(9);浇筑外侧混凝土或砂浆,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抽除竖向支撑杆(7),浇筑内侧混凝土(13);待内外侧混凝土层或砂浆层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侧模板(9),得到整体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该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受力性能良好,施工简单,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保温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指一种建筑用。
技术介绍
建筑保温主要从建筑外围护结构上采取措施,同时减少建筑物室内热量向室外散发,建筑保温对创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和节约能源有重要作用。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及抗震性能良好,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剪力墙采用现浇砼施工,一般需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同时,由于处于外墙周边的钢筋混凝土柱、梁传热能力较强,是建筑物中容易发生冷热桥效应的位置。因此,对剪力墙、柱、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十分必要。一种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专利申请号201210322027. 3)公开了一种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包括保温隔热板、钢筋、现浇混凝土层,保温隔热板上有孔洞,所述保温隔热板上的孔洞中有隔热件。这种建筑保温做法简单易行,保温隔热效果好,不存在冷桥。但在浇筑混凝土时,该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中所使用的保温隔热板强度、刚度较弱,保温隔热板不能抵抗现浇混凝土所产生的侧压力。同时,在保温剪力墙、柱、梁浇筑过程中,保温隔热板稳定性较难保证。最终,不易保证所得到的保温剪力墙、柱、梁各构件相对位置的标准、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保温剪力墙、柱、梁包括保温隔热板、钢筋笼、内侧现浇混凝土层、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其中保温隔热板上设有孔洞,在所述保温隔热板两侧设置加劲肋,加劲肋与保温隔热板形成整体构件,从而使保温隔热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现浇混凝土的侧向压力。保温剪力墙、柱、梁按照一定顺序施工,施工过程中设置竖向支撑杆与垫块,从而保证了在浇筑混凝土时保温隔热板的稳定性,也保证了所得到的保温剪力墙、柱、梁各构件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包括保温隔热板、钢筋笼、内侧现浇混凝土层、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保温隔热板上有孔洞,保温隔热板两侧有横向加劲肋。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温隔热板单侧或双侧有竖向加劲肋;所述钢筋笼与保温隔热板之间有竖向支撑杆;所述保温隔热板上的孔洞中有隔热块,隔热块中穿插有加强筋,加强筋通长或中部截断布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施工方法制作上述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支一侧侧模板,放置钢筋笼,在支设的侧模板与钢筋笼之间的设垫块,布置竖向支撑杆;固定保温隔热板及钢筋网,支另一侧侧模板;先浇筑外侧混凝土或砂浆,待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达到一定强度后,抽除竖向支撑杆,浇筑内侧混凝土;待内侧现浇混凝土层和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侧模板,最终形成整体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在所述保温隔热板两侧设有横向加劲肋,或在横向加劲肋的基础上增设竖向加劲肋。两侧的加劲肋将保温隔热板夹于中部,使得加劲肋与保温隔热板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构件。显然,保温隔热板两侧加劲肋的设置,增大了保温隔热板抵抗侧力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刚度。施工中,在钢筋笼与保温隔热板之间设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对保温隔热板起到定位及加强其纵向刚度的作用,使保温隔热板在所浇筑混凝土产生的侧力下不发生破坏、倾覆及产生水平移。在侧模板与钢筋笼之间的设垫块,设置垫块的目的在于1)浇筑外侧混凝土或砂浆时,混凝土或砂浆所产生的侧力传递顺序为保温隔热板一竖向支撑杆一钢筋笼一垫块一内侧模板,即各构件共同分担外侧混凝土或砂浆产生的侧力,形成共同受力的模式,减小了保温隔热板所承受的侧力,从而保证保温隔热板不被破坏。2)垫块的设置,保证了钢筋笼与侧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最外侧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最终保证了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的施工质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中,I为保温隔热板,2为横向加劲肋,3为加强筋,4为隔热块,5为保温隔热板I上的孔洞,6为竖向加劲肋,7为保竖向支撑杆,8为垫块,9为侧模板,10为钢筋笼,11为钢筋网,12为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13为内侧现浇混凝土层。图I为两侧带横向加劲肋保温隔热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侧带横向加劲肋及纵向加劲肋保温隔热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侧带横向加劲肋、一侧带横向及纵向加劲肋保温隔热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保温剪力墙、柱、梁浇筑前各构件布置示意图;图5为图4俯视图;图6为保温剪力墙、柱、梁浇筑前各构件布置另一实施例;图7为图6俯视图;图8为保温剪力墙、柱、梁外侧混凝土层或砂浆层浇筑示意图;图9为最终得到的整体保温剪力墙、柱、梁结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附图I 9所示。一种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包括保温隔热板I、钢筋笼10、内侧现浇混凝土层13、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12,如图9所示。保温隔热板I上有孔洞5,孔洞5中有隔热块4,保温隔热板I两侧有横向加劲肋2。在保温隔热板I两侧设横向加劲肋2,如图I所示;或在横向加劲肋2的基础上增设竖向加劲肋6,如图2、3所示。加劲肋的设置目的在于增大保温隔热板I的强度和刚度。两侧的加劲肋将保温隔热板I夹于中部,使得加劲肋与保温隔热板I形成共同受力的整体构件1,从而增大了保温隔热板I抵抗侧力的强度和抵抗变形的刚度。保温隔热板I上设孔洞5,混凝土浇筑时,能够流入孔洞5中,从而孔洞中的混凝土、隔热块4、加强筋3形成刚度较大的短柱。所形成的短柱对两侧的钢筋混凝土产生良好的拉结作用,使得保温隔热板I两侧钢筋混凝土能够协同作用,共同受力,最终得到的剪力墙、柱、梁具有较大的强度及刚度。在所述隔热块4中穿插有加强筋3,加强筋3通长或中部截断布置,其中,加强筋3为钢筋、碳纤维 棒、碳纤维绳或碳纤维布。隔热块4的布置目的在于,隔断保温隔热板I中存在的冷桥,优化剪力墙、柱、梁保温隔热效果。同时,加强筋3采用的碳纤维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且较钢筋导热系数低,使用碳纤维材料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的保温性能。隔热块4中的加强筋3通长布置时,加强筋3能够大大增加隔热块2的刚度,从而使保温隔热板I两侧钢筋混凝土更好的协同作用。同时,隔热块4的截面形式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隔热块4的截面形式与保温隔热板I上的孔洞5形状相适应,截面形式根据具体工程应用选择。通长加强筋3伸出隔热块4部分为直线段或弯折段,该设置目的在于隔热块4中的加强筋3与现浇砼能够达到更好的锚固效果。隔热块4中穿插有中部切断加强筋3,即在隔热块4两端锚固加强筋3时,由于隔热块4本身刚度很大,加强筋3的折断不会影响锚固在隔热块4中的加强筋3对两侧钢筋砼的拉结。而与此同时,加强筋3中部截断导致冷桥的截断,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中部截断的加强筋3伸出隔热块4部分亦设置为直线段或弯折段。如图4 7所示。施工时,先支一侧侧模板9,放置钢筋笼10,在支设的侧模板9与钢筋笼10之间的设垫块8,布置竖向支撑杆7。固定保温隔热板I及钢筋网11后支另一侧侧模板9。侦彳模板9与钢筋笼10之间设置垫块8的目的在于I)浇筑外侧混凝土层或砂浆层12时,混凝土或砂浆所产生的侧力传递顺序为保温隔热板I一竖向支撑杆7—钢筋笼10—垫块8—内侧模板9,即各构件共同分担外侧混凝土层或砂浆层12产生的侧力,形成共同受力的模式,减小了保温隔热板I所承受的侧力,从而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保温剪力墙、柱、梁,包括保温隔热板(1)、钢筋笼(10)、内侧现浇混凝土层(13)、外侧现浇混凝土层或砂浆层(12),保温隔热板(1)上有孔洞(5),其特征在于:保温隔热板(1)两侧有横向加劲肋(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方伯吴充袁海梅刘彪李钧
申请(专利权)人:吴方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