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自忠专利>正文

一种混纺面料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850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特征在于包括:(1)甲经原料检验-上排-分批整经-上浆-并轴,乙经原料检验-将导电丝嵌入-上排-整经-上浆-并轴;(2)甲纬原料检验;(3)将经上述加工工序后的甲经、乙经进行分绞-穿筘-与甲纬一起织造-坯布;(4)坯布检验-坯布打卷-翻布缝头-退煮漂-染色-烘干-成品定型-灌蒸-检验-打卷-成品。该面料既吸湿排汗、柔软舒适,又具有极佳的抗静电效果,抗起球,是加工高档运动服、休闲服、衬衣的理想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混纺面料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中国制造的纺织品约占全球的6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舒适性纺织面料需求也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未来几年内,市场需求每年都将有大幅度递增,同时由于进口纺织品技术含量较高,新技术和新工艺将被大量运用到服装上,因而出现了抗菌防螨、吸热保温、抗紫外线、轻质清凉、吸汗透湿等形形色色的功能性服装面料。功能性纺织品的制造通常是在合成纤维纺丝过程中,添加抗菌材料制成功能纤维,然后用功能纤维制成功能面料。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全面提高,对功能性高档优质名牌时装需求的不断增长,功能面料的整理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而且新的功能整理技术会不断开发。推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新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纺面料制备工艺,纺织出一种高档舒适、菌防螨、吸热保温、抗紫外线、轻质清凉、吸汗透湿的功能混纺面料的品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混纺面料制备工艺为I、原料检验-上排-分批整经-上浆-并轴,乙经原料检验-将导电丝嵌入-上排-整经-上浆-并轴;2、原料检验;3、上述加工工序后的甲经、乙经进行分绞-穿筘-与甲纬一起织造-坯布;4、检验-坯布打卷-翻布缝头-退煮漂-染色-烘干-成品定型-灌蒸-检验-打卷-成品。所述的混纺面料甲经内CoolDry纤维与纯棉纱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1150T/MS,甲纬内CoolDry纤维与纯棉纱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1150T/MS,乙经在定形时的温度为75-80°C、时间为 30-35min、压力为 O. 3-0. 35Mpa ;所述乙经以CoolDry纤维、纯棉纱的混纺纱作芯,导电丝作皮丝进行嵌入,赋以800T/MS捻度,使产品抗静电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解决了布面上有机导电丝嵌条线存在的明显点状条痕的难题。二、甲经、乙经中的分批整经工序,采用机械式张力控制器,刹车距离控制在2. 5-3米之间,整经车速控制在200-250r/min,卷绕密度控制在O. 45g/cm3。如此,可解决整经张力不匀,错绞较多的问题,可以克服织机效率低、病疵多等问题。三、甲经、乙经中的上浆工序,其浆料采用质量比为聚乙烯醇PVA-1799 低粘淀粉变性淀粉LMA-95合成浆料抗静电剂SLM0-96浆纱油剂=25 20 12. 5 2 2 I的组分配制而成,且上浆的车速控制在45_50m/min,浆槽温度90°C .锡林温度125°C。四、织物结构采用山形组织,是选用踏盘喷气织机进行织造,织机转速620r/min,综平时间320°,主喷气压O. 3-0. 35Mpa,辅喷气压O. 35-0. 4Mpa,投纬时间85°,后梁高度+2格,停经架高度+1格,大轴经纱张力32克±2/根,车间相对湿度60-65%。五、染色工序,为使产品手感柔软,上色均匀,采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且染色分两步,先用分散染料 染涤,后用活性染料染棉。六、成品定型工序中,采用柔软剂进行柔软。布先烘干再上柔软剂,可防止上柔软剂不匀产生色花,使棉和CoolDry纤维混纺功能性面料,色泽一致,两相套平,有效控制色莅病疵的产生。七、柔软剂选用非硅油性柔软剂,分散染料选用非偶氮分散性染料。这些原料选取,对CoolDry纤维功能性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本专利技术一种混纺面料制备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该面料既吸湿排汗、柔软舒适,又由于嵌入有机导电纤维,具有极佳的抗静电效果,静电压半衰期O. 3s,透气率212mm/s,起毛起球3. 5级,是加工高档运动服、休闲服、衬衣的理想面料。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一种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混纺面料制备工艺为I、原料检验-上排-分批整经-上浆-并轴,乙经原料检验-将导电丝嵌入-上排-整经-上浆-并轴;2、原料检验;3、上述加工工序后的甲经、乙经进行分绞-穿筘-与甲纬一起织造-坯布;4、检验-坯布打卷-翻布缝头-退煮漂-染色-烘干-成品定型-灌蒸-检验-打卷-成品。所述的混纺面料甲经内CoolDry纤维与纯棉纱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1150T/MS,甲纬内CoolDry纤维与纯棉纱之间倍捻时的捻度为1150T/MS,乙经在定形时的温度为75-80°C、时间为 30-35min、压力为 O. 3-0. 35Mpa ;所述乙经以CoolDry纤维、纯棉纱的混纺纱作芯,导电丝作皮丝进行嵌入,赋以800T/MS捻度,使产品抗静电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解决了布面上有机导电丝嵌条线存在的明显点状条痕的难题。二、甲经、乙经中的分批整经工序,采用机械式张力控制器,刹车距离控制在2. 5-3米之间,整经车速控制在200-250r/min,卷绕密度控制在O. 45g/cm3。如此,可解决整经张力不匀,错绞较多的问题,可以克服织机效率低、病疵多等问题。三、甲经、乙经中的上浆工序,其浆料采用质量比为聚乙烯醇PVA-1799 低粘淀粉变性淀粉LMA-95合成浆料抗静电剂SLM0-96浆纱油剂=25 20 12. 5 2 2 I的组分配制而成,且上浆的车速控制在45_50m/min,浆槽温度90°C .锡林温度125°C。四、织物结构采用山形组织,是选用踏盘喷气织机进行织造,织机转速620r/min,综平时间320°,主喷气压O. 3-0. 35Mpa,辅喷气压O. 35-0. 4Mpa,投纬时间85°,后梁高度+2格,停经架高度+1格,大轴经纱张力32克±2/根,车间相对湿度60-65%。五、染色工序,为使产品手感柔软,上色均匀,采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且染色分两步,先用分散染料染涤,后用活性染料染棉。六、成品定型工序中,采用柔软剂进行柔软。布先烘干再上柔软剂,可防止上柔软剂不匀产生色花,使棉和CoolDry纤维混纺功能性面料,色泽一致,两相套平,有效控制色莅病疵的产生。 七、柔软剂选用非硅油性柔软剂,分散染料选用非偶氮分散性染料。这些原料选取,对CoolDry纤维功能性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本专利技术一种混纺面料制备工艺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该面料既吸湿排汗、柔软舒适,又由于嵌入有机导电纤维,具有极佳的抗静电效果,静电压半衰期O. 3s,透气率212mm/s,起毛起球3. 5级,是加工高档运动服、休闲服、衬衣的理想面料。实施例2一种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步骤同实例I相同其不同的是甲经、乙经中的分批整经工序,采用机械式张力控制器,刹车距离控制在2. 6米之间,整经车速控制在210r/min,卷绕密度控制在O. 45g/cm3。甲经、乙经中的上浆工序,其浆料采用质量比为聚乙烯醇PVA-1799 低粘淀粉变性淀粉LMA-95合成浆料抗静电剂SLM0-96浆纱油剂=25 20 12. 5 2 2 I的组分配制而成,且上浆的车速控制在46m/min,浆槽温度90°C,锡林温度125°C。织物结构采用山形组织,并选用踏盘喷气织机进行织造,织机转速620r/min,综平时间320°,主喷气压O. 32Mpa,辅喷气压O. 36Mpa,投纬时间85°,后梁高度+2格,停经架高度+1格,大轴经纱张力31克/根,车间相对湿度62%。染色工序,采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染色分两步,先用非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纺面料制备工艺,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甲经原料检验?上排?分批整经?上浆?并轴,乙经原料检验?将导电丝嵌入?上排?整经?上浆?并轴;(2)甲纬原料检验;(3)将经上述加工工序后的甲经、乙经进行分绞?穿筘?与甲纬一起织造?坯布;(4)坯布检验?坯布打卷?翻布缝头?退煮漂?染色?烘干?成品定型?灌蒸?检验?打卷?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自忠
申请(专利权)人:刘自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