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镍基耐蚀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8307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镍基耐蚀合金,其成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6-0.10%、Si≤1.0%、Mn≤1.50%、Cr:19.0-23.0%、P≤0.035%、S≤0.001%、N≤0.020%、Ni:29.0-35.0%、Ti:0.15-0.6%、Al:0.15-0.6%、Mg:0.001-0.005%、Cu+O≤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镍基耐蚀合金具有完全奥氏体组织,在液态合金中形成直径10nm-1μm左右,数量约30-50个/mm2的MgO和/或MgO·Al2O3颗粒,从而将该合金连铸坯的初始凝固晶粒直径细化为0.5-1.0mm左右,采用立式连铸工艺生产,避免连铸坯表面裂纹。并将最终产品的晶粒度控制在3.5-4级,使产品具有力学性能优越、抗高温蠕变优良等特点,适用于制造熔炉装置、热交换器、蒸汽动力涡轮等的零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镍基耐蚀合金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完全奥氏体组织的镍基耐蚀合金的冶炼、立式连铸制造,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强度奥氏体镍基耐蚀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800系列的镍基耐蚀合金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市场的,其目的是在一个相对较低的Ni含量下满足耐热、耐蚀的需求。在过去的50多年间,此类镍基耐蚀合金因其高温强度、耐氧化性及其他高温耐蚀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应用包括熔炉装置、油管、油槽、热交换器、蒸汽动力涡轮等。这些装置的性能和运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重要设备整体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随着我国能源、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数量不断增加。参数提高,容量增大,也使各种熔炉装置、热交换器和蒸汽动力涡轮等设备的尺寸越来越大,同时也增加了设计、制造的难度。频繁的启停和急剧的负荷变化,使设备的运行工况越来越 恶劣。热交换器、蒸汽动力涡轮等投运率低的问题就成了影响机组等效可用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热交换器、蒸汽动力涡轮等投运率低和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热交换器、蒸汽动力涡轮等管系泄漏使设备故障停运所占比重最大,而换热管被冲蚀和各类腐蚀是造成管系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镍基耐蚀合金,其成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6?0.10%、Si≤1.0%、Mn≤1.50%、Cr:19.0?23.0%、P≤0.035%、S≤0.001%、N≤0.020%、Ni:29.0?36.0%、Ti:0.15?0.60%、Al:0.15?0.60%、Ti+Al:0.5?1.2%、Mg:0.001?0.005%、Cu+O≤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宏光李元马天军杨健朱信国刘旭峰范正洁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