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826775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具有如下结构式I:其中,OR为C1~C4的烷氧基。该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子中含有联吡啶配体,且其上还带有烷氧基、氟基,可以提高发光材料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具有较高的内量子效率及电致发光效率。且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室温下具有较强的蓝色磷光发射特点,可以有效拓展蓝光材料的研究范围,为高色纯度、高发光效率的蓝光器件或白光器件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技术支持。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尤其涉及一种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现象。早期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过高、发光效率很低等原因而使得对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Tang等人专利技术了以8-羟基喹啉铝(Alq3)为发光材料,与芳香族二胺制成均匀致密的高质量薄膜,制得了低工作电压、高亮·度、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开启了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的新序幕。但由于受到自旋统计理论的限制,荧光材料的理论内量子效率极限仅为25 %,如何充分利用其余75 %的磷光来实现更高的发光效率成了此后该领域中的热点研究方向。1997年,Forrest等发现磷光电致发光现象,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内量子效率突破25 %的限制,使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入另一个新时期。在随后的研究中,小分子掺杂型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成了人们的研究重点,如铱、钌、钼等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的优点在于它们能从自身的三线态获得很高的发射能量,而其中金属铱(III)化合物,由于稳定性好,在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式I:其中,OR为C1~C4的烷氧基。FDA00000799031800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平张娟娟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