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隔热涂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7630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涂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射隔热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氟碳树脂40~60%,气相二氧化硅0.2~1.5%,助剂8~16%,颜料15~30%,中空玻璃微珠6~20%,溶剂5~15%。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简单,耐候性和耐沾污性好,漆膜致密,干膜厚度小,反射隔热效果好,使太阳光反射比和半球反射率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显著的降低,保持反射隔热性能的持久,阻隔热量传入车内,降低内部温度,节省能源,增加车内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领域,特别 涉及一种反射隔热涂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城市、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带给人们方便、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由于世界石油能源的匮乏,油价的上涨,汽车能耗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同时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造成大气污染的6种主要污染成分中有4种来自汽车,汽车尾气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占大气污染的60% 70%。汽车尾气已经取代工业废气,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因此开发新能源、降低能耗已成为首要的任务。汽车车顶是阳光直射区域,占整体金属框架的区域比例很大,所以减少汽车车顶的热辐射对降低整车的能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反射隔热涂料的研究热潮主要是降低建筑物和工业储罐外表面的温度,对汽车用反射隔热涂料的研究还很少,车顶的反射隔热涂料更是鲜为研究。2003年专利CN100381518C及2007专利CN101195725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隔热涂料的生产方法,但其用陶瓷微珠做填料,产品的比重大,涂刷面积低,不利于轻量化,且其隔热效果差;CN101121858公开了一种反射太阳热反射线的隔热涂料中干膜厚度O. 3 O. 5mm时,对热反射线的总反射率可以达到85 90%,能有效地防止太阳的热辐射,但其干膜厚度依然较厚,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采用中空玻璃微珠并进行粒径的合理级配,使得产品比重轻,干膜厚度O. 2 O. 3mm就能达到对热反射线的总反射率85 90%以上的反射隔热涂料。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射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氟碳树脂40 60%,气相二氧化硅O. 2 I. 5%,助剂8 16%,颜料15 30%,中空玻璃微珠6 20%,溶剂5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选用了耐候性和耐污染性极佳的氟碳树脂与粒径级配合理的中空玻璃微珠,使得涂层的耐候性和耐沾污性好,漆膜致密,干膜厚度小,反射隔热效果好,使太阳光反射比和半球反射率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显著的降低,保持反射隔热性能的持久,阻隔热量传入车内,降低内部温度,节省能源,增加车内舒适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2 16微米。进一步,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分散剂、催干剂、流平剂和固化剂。进一步,所述消泡剂为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所述分散剂为改性聚酯类分散剂,所述催干剂为不含锡的聚氨酯类催干剂,流平剂为氟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类流平剂。进一步,消泡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O. 3 O. 8%,分散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2 6%,催干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O. I O. 5%。,流平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O. 2 O. 6%,固化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5 9%。进一步,所述颜料为钛白粉、氧化锌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钛白粉,更优的选择为金红石型钛白粉。进一步,所述中空玻璃微珠的粒径为I 85微米,密度为O. 125 O. 6g/cm3。进一步,所述溶剂为酯类、醇类或涂料溶剂油类有机溶剂。进一步,所述酸酯类有机溶剂为醋酸丁酯或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醇类有机溶剂为正丁醇或异丁醇,所述涂料溶剂油为S100、S150或S200。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助剂的供应厂商和牌号为(应该理解,以下助剂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优选择,并非唯一选择)表I助剂的供应厂商及牌号权利要求1.一种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氟碳树脂40 60%,气相二氧化硅O. 2 I. 5%,助剂8 16%,颜料15 30%,中空玻璃微珠6 20%,溶剂5 1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2 16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分散剂、催干剂、流平剂和固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所述分散剂为改性聚酯类分散剂,所述催干剂为不含锡的聚氨酯类催干剂,流平剂为氟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类流平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消泡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O. 3 O. 8%,分散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2 6%,催干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O. I O. 5%。,流平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O. 2 O. 6%,固化剂占反射隔热涂料总重量的5 9%。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为钛白粉、氧化锌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玻璃微珠的粒径为I 85微米,密度为O. 125 O. 6g/cm3。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酯类、醇类或涂料溶剂油类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酯类有机溶剂为醋酸丁酯或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醇类有机溶剂为正丁醇或异丁醇,所述涂料溶剂油为S100、S150 或 S20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射隔热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氟碳树脂40~60%,气相二氧化硅0.2~1.5%,助剂8~16%,颜料15~30%,中空玻璃微珠6~20%,溶剂5~15%。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简单,耐候性和耐沾污性好,漆膜致密,干膜厚度小,反射隔热效果好,使太阳光反射比和半球反射率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显著的降低,保持反射隔热性能的持久,阻隔热量传入车内,降低内部温度,节省能源,增加车内舒适度。文档编号C09D127/12GK102898905SQ20121038713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王晓华, 李宁, 王茂智, 徐文娟, 冯志强, 刘力娜, 徐斌, 盛振宏 申请人:烟台佳隆纳米产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氟碳树脂40~60%,气相二氧化硅0.2~1.5%,助剂8~16%,颜料15~30%,中空玻璃微珠6~20%,溶剂5~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华李宁王茂智徐文娟冯志强刘力娜徐斌盛振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佳隆纳米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