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生命体系检测的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超顺磁粒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718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命体系检测的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超顺磁粒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8-[(氯乙酰基)氨基]喹啉的制备、QTEPA的制备;以及用QTEPA修饰Fe3O4纳米粒子得到双功能纳米超顺磁粒子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荧光分子通过二氧化硅修饰到纳米超顺磁性粒子表面,从而使得荧光分子在粒子表面密集,扩大了该荧光分子对金属锌离子的荧光识别作用,降低了锌离子浓度的检测下限,即增强荧光分子对待检测锌离子的反馈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该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减小甚至消除荧光分子本身水溶性不好的应用局限;同时本纳米粒子具有好的超顺磁性,可作为合适的T2型磁共振造影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超顺磁粒子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锌是一种重要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细胞和体液中。目前,已知在活性中心处包含Zn2+的酶的数目超过1000种,在2007年Brookhaven蛋白质数据库(PDB)所列举的40000种蛋白质结构中约有5000种蛋白质含有Zn2+。生物体内Zn2+的检测分析对研究蛋白结构和功能、DNA和RNA合成、基因表达、新陈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的产生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Zn2+没有空的d轨道和未成对电子,不能表现出 表现光谱或是磁信号,给人体内的Zn2+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相对于其他常见的分析方法,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是检测生物体内Zn2+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锌离子荧光探针技术在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和实时原位检测等方面优势突出。使用荧光标签来标记生物分子是生物和医学领域中用于高灵敏度检测目标生物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分子有机染料作为生物荧光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和分子成像等生命科学中。然而大多数有机荧光探针对光不稳定,且荧光光谱较宽,易受样品本身荧光信号背景的干扰。具有特定的,高灵敏的探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命体系检测的荧光、磁共振双功能纳米超顺磁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制备Fe3O4纳米粒子;步骤二:制备8???[(氯乙酰基)氨基]喹啉;步骤三:用8???[(氯乙酰基)氨基]喹啉制备N?(8?喹啉)?2?[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氨基]乙酰胺;步骤四:用N?(8?喹啉)?2?[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氨基]乙酰胺修饰Fe3O4纳米粒子得到产物双功能纳米超顺磁粒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琳何卫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