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683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储热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由硫铝酸盐水泥12.0~26.0份,钢渣和玄武岩组成的集料65.0~80.0份,石墨1.0~5.0份,矿渣粉1.0~5.0份,水3.0~10.0份,减水剂0.1~1.0份制备而成;并且经过大量试验设计出集料的级配,使集料堆积达到紧密堆积状态,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蓄热密度小的难题。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具有蓄热密度大和良好的热传导性等优异的热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使用钢渣作为细集料,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渣,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储热材料

技术介绍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许多工业和建筑采暖等能量利用系统中,往往存在着能量供应和需求时间的差异,造成了能量利用的大量浪费。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采用蓄热技术。按蓄热方式来分,蓄热材料可以分为四类显热蓄热材料、相变蓄热材料、热化学蓄热材料和吸附蓄热材料。其中显热蓄热混凝土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成为应用较多的蓄热材料之一。但是显热蓄热混凝土的蓄热密度小,平均储热量仅约为100kWh/m3 ;因此采用显热蓄热混凝土制备而成的蓄热设备,其体积庞大,蓄热效率不高,热导率<lw/ (m · K),而且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差会造成热量损失,热量不能长期储存,不适合长时间、大容量蓄热,限制了显热蓄热混凝土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显热蓄热混凝土蓄热密度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集料的具体级配提供了一种蓄热效率高、体积小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高密实蓄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一种高密实蓄热混凝土,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硫铝酸盐水泥12. (Γ26. O份, 集料65. (Γ80. O 份, 石墨I. 0 5. O份, 矿渣粉I. (Γ5. O份, 水3. 0^10. O 份, 减水剂O. Γι. O份; 所述集料由钢渣和玄武岩组成,具体级配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硫铝酸盐水泥12. (Γ26. O份, 集料65. (Γ80. O 份, 石墨I. 0 5. O份, 矿渣粉I. (Γ5. O份, 水3. 0^10. O 份, 减水剂O. Γι. O份; 所述集料由钢渣和玄武岩组成,具体级配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石墨的比表面积为270-390m2/Kgo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4.一种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按照比例准备原料;然后,将1/2的水与硫铝酸盐水泥、矿渣粉、石墨搅拌20 40s,其次,再加入集料搅拌50 70s,最后,加入减水剂和剩余的水搅拌50 70s,既得产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储热材料
本专利技术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由硫铝酸盐水泥12.0~26.0份,钢渣和玄武岩组成的集料65.0~80.0份,石墨1.0~5.0份,矿渣粉1.0~5.0份,水3.0~10.0份,减水剂0.1~1.0份制备而成;并且经过大量试验设计出集料的级配,使集料堆积达到紧密堆积状态,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度,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蓄热密度小的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具有蓄热密度大和良好的热传导性等优异的热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使用钢渣作为细集料,充分利用了工业废渣,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C04B28/06GK102898106SQ201210398760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芦令超, 马蕊, 宫晨琛, 王守德, 程新 申请人:济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密实蓄热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硫铝酸盐水泥????????????????12.0~26.0份,????集料????????????????????????65.0~80.0份,????石墨????????????????????????1.0~5.0份,????矿渣粉????????????????????????1.0~5.0份,????水??????????????????????????3.0~10.0份,减水剂??????????????????????0.1~1.0份;所述集料由钢渣和玄武岩组成,具体级配如下:钢渣粒径在集料中的重量百分数玄武岩粒径在集料中的重量百分数?0.075~0.15mm2.40~5.502.36~4.75mm16.50~20.500.15~0.3mm3.50~7.504.75~9.5mm15.50~25.500.3~0.6mm5.50~8.709.50~16mm15.50~26.500.6~1.18mm7.50~11.50??1.18~2.36mm10.20~14.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令超马蕊宫晨琛王守德程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