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设备及其钢化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673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化玻璃设备及其钢化加工方法,包括设备本体,所述的本体结构从左到右依次为上片台、加热炉、高温炉体、一次钢化风栅、二次钢化风栅、续冷风栅和下片台,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玻璃物理钢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生产的2mm,2.5mm钢化玻璃表面应力值≥90MPa,在50X50mm内碎片≥25粒,弯曲度≤3‰,达到钢化玻璃的定义标准,形成真正的超薄钢化玻璃,利用汽浮装置防止加温后软化造成波浪式变形,提高钢化玻璃的表面质量和外形质量,热空气从加热炉内部抽取循环,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钢化玻璃的加工领域,具体为2mm,2. 5mm厚度钢化玻璃的钢化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2mm, 2. 5mm厚度钢化玻璃属于薄型钢化玻璃,其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面板和背板、液晶电视等领域,现无国家标准,参照钢化玻璃3mm标准,要求在50X50mm内碎片> 25粒,弯曲度< 3%。。众所周知的薄玻璃钢化方法只能使用化学钢化法和物理钢化法,但化学钢化法寿命不超过三年,且碎片具有伤害性,物理钢化法2mm,2. 5mm只能达到半钢化效果,玻璃表面应力值彡60MPa,强度均达不到真正钢化效果。本方法生产的2mm,2. 5mm钢化玻璃表面应力值>90MPa,在50X50mm内碎片>25粒,弯曲度彡3%。,达到钢化玻璃的定义标 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玻璃物理钢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钢化玻璃设备及其钢化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备本体,所述的本体结构从左到右依次为上片台、加热炉、高温炉体、一次钢化风栅、二次钢化风栅、续冷风栅和下片台,待钢化玻璃通过传动陶瓷辊从左到右依次通过上述设备,所述的高温炉体内的陶瓷辊之间设置有气浮装置,钢化玻璃加工过程为a.上片加热,待钢化玻璃从上片台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70—100秒,加热炉温度为650-710度;b.汽浮传送,加热过的玻璃进入高温炉体段后利用下表面气浮装置吹出的高温热空气将玻璃吹起悬浮,托着玻璃向前传送防止玻璃出现波浪式变形;c.钢化,高速通过冷却后的高压空气段一次钢化风栅,温度为0-10摄氏度,压力为 14000pa 至 16000pa ;d. 二次钢化,一次钢化风栅出来的玻璃进入二次钢化风栅钢化,钢化风压达到13000pa,冷却风排距玻璃表面为10 — 15mm;e.续冷,二次钢化风栅中出来的玻璃进入续冷风栅冷却,冷却风压为250帕,时间30-60 秒;f.下片检测,续冷风栅中出来的玻璃进入下片台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浮装置为间隔设置在高温炉体段内陶瓷辊间的陶瓷喷气嘴,垂直向上喷气,将经过的玻璃吹起悬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次钢化风栅内利用空气压机形成压缩空气压力16KPa,冷干机降温至O —10摄氏度,通过喷嘴快速对玻璃降温,始玻璃形成彡90MPa的应力,产生钢化玻璃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玻璃物理钢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生产的2mm,2. 5mm钢化玻璃表面应力值彡90MPa,在50X50mm内碎片彡25粒,弯曲度彡3%0,达到钢化玻璃的定义标准,形成真正的超薄钢化玻璃,利用汽浮装置防止加温后软化造成波浪式变形,提高钢化玻璃的表面质量和外形质量,热空气从加热炉内部抽取循环,节约能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钢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高温炉体内气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片台,2.加热炉,3.高温炉体,4. 一次钢化风栅,5. 二次钢化风栅,·6.续冷风栅,7.下片台,8.陶瓷辊,9.陶瓷喷气嘴。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包括设备本体,所述的本体结构从左到右依次为上片台、加热炉、高温炉体、一次钢化风栅、二次钢化风栅、续冷风栅和下片台,待钢化玻璃通过传动陶瓷辊从左到右依次通过上述设备,所述的高温炉体内的陶瓷辊之间设置有气浮装置。实施例I,2. 5mm厚度玻璃钢化方法如图I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玻璃从上片台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100秒,加热炉温度为650-710度,进入高温炉体段后利用下表面陶瓷喷气嘴吹出的高温热空气将玻璃吹起悬浮,托着玻璃向前传送防止玻璃出现波浪式变形,然后高速通过冷却后的高压空气段(温度为2摄氏度)一次钢化风栅,压力为14000pa,再进入二次钢化风栅,钢化风压达到12000pa,冷却风排距玻璃表面为11_,再进入续冷风栅冷却,冷却风压为250帕,时间40秒,再进入下片台输出,完成钢化玻璃的处理。将加工好的玻璃进行检测,在50X50mm内碎片> 25粒,弯曲度< 3%。,达到钢化玻璃效果。实施例2,2mm厚度玻璃钢化方法如图I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玻璃从上片台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90秒,加热炉温度为650-710度,进入高温炉体段后利用下表面陶瓷喷气嘴吹出的高温热空气将玻璃吹起悬浮,托着玻璃向前传送防止玻璃出现波浪式变形,然后高速通过冷却后的高压空气段(温度为2摄氏度)一次钢化风栅,压力为16000pa,再进入二次钢化风栅,钢化风压达到12000pa,冷却风排距玻璃表面为11_,再进入续冷风栅冷却,冷却风压为250帕,时间40秒,再进入下片台输出,完成钢化玻璃的处理。将加工好的玻璃进行检测,在50X50mm内碎片> 25粒,弯曲度< 3%。,达到钢化玻璃效果。以上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说明书后可以对以前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专利技术的 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所述的本体结构从左到右依次为上片台、加热炉、高温炉体、一次钢化风栅、二次钢化风栅、续冷风栅和下片台,待钢化玻璃通过传动陶瓷辊从左到右依次通过上述设备,所述的高温炉体内的陶瓷辊之间设置有气浮装置,钢化玻璃加工过程为 a.上片加热,待钢化玻璃从上片台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70—100秒,加热炉温度为650-710度; b.汽浮传送,加热过的玻璃进入高温炉体段后利用下表面气浮装置吹出的高温热空气将玻璃吹起悬浮,托着玻璃向前传送防止玻璃出现波浪式变形; c.钢化,高速通过冷却后的高压空气段一次钢化风栅,温度为0-10摄氏度,压力为14000pa 至 16000pa ; d.二次钢化,一次钢化风栅出来的玻璃进入二次钢化风栅钢化,钢化风压达到13000pa,冷却风排距玻璃表面为10 — 15mm; e.续冷,二次钢化风栅中出来的玻璃进入续冷风栅冷却,冷却风压为250帕,时间30-60 秒; f.下片检测,续冷风栅中出来的玻璃进入下片台进行检测。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浮装置为间隔设置在高温炉体段内陶瓷辊间的陶瓷喷气嘴,垂直向上喷气,将经过的玻璃吹起悬浮。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钢化风栅内利用空气压机形成压缩空气压力16KPa,冷干机降温至0-10摄氏度,通过喷嘴快速对玻璃降温,始玻璃形成> 90MPa的应力,产生钢化玻璃效果。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设备本体,所述的本体结构从左到右依次为上片台、加热炉、高温炉体、一次钢化风栅、二次钢化风栅、续冷风栅和下片台,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玻璃物理钢化技术存在的问题,生产的2mm,2.5mm钢化玻璃表面应力值≥90MPa,在50X50mm内碎片≥25粒,弯曲度≤3‰,达到钢化玻璃的定义标准,形成真正的超薄钢化玻璃,利用汽浮装置防止加温后软化造成波浪式变形,提高钢化玻璃的表面质量和外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化玻璃设备及其钢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所述的本体结构从左到右依次为上片台、加热炉、高温炉体、一次钢化风栅、二次钢化风栅、续冷风栅和下片台,待钢化玻璃通过传动陶瓷辊从左到右依次通过上述设备,所述的高温炉体内的陶瓷辊之间设置有气浮装置,钢化玻璃加工过程为:a.上片加热,待钢化玻璃从上片台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时间为70—100秒,加热炉温度为650?710度;b.汽浮传送,加热过的玻璃进入高温炉体段后利用下表面气浮装置吹出的高温热空气将玻璃吹起悬浮,托着玻璃向前传送防止玻璃出现波浪式变形;c.钢化,高速通过冷却后的高压空气段一次钢化风栅,温度为0?10摄氏度,压力为14000pa至16000pa;d.二次钢化,一次钢化风栅出来的玻璃进入二次钢化风栅钢化,钢化风压达到13000pa,冷却风排距玻璃表面为10—15mm;e.续冷,二次钢化风栅中出来的玻璃进入续冷风栅冷却,冷却风压为250帕,时间30?60秒;f.下片检测,续冷风栅中出来的玻璃进入下片台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协民王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索拉特光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