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网地区河浜汇集并原位生态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南方水网地区村镇居民一般沿河浜两岸分散而居,生活污水就近排入附近的河浜或直接在河浜中冲洗生活用品,造成河浜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南方水网地区村镇生活污水具有如下特点(I)污水量小,间歇排放,变化系数大;(2)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大,氮、磷含量高,并含有大量病原体;(3)污染程度低,水质波动大;(4)可生化性强。 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大致可归为二大类一类是利用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等微生物载体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例如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一类是利用土地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原理,以土壤或水体为载体的自然处理系统,例如土壤渗滤、生态塘和人工湿地技术;另外还有一些工程采用以上两种工艺相结合的技术。但由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不易集中,村镇居民环保意识差,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没有采取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村镇生活污水仍是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因此,探寻一种以村镇原有河浜作为生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河浜汇集并原位生态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宽度B=4?10m的村镇河浜分隔成5个连续的污水生态处理修复单元:分别为原位生物栅净化沟段(1)、砼溢流堰(2)、间歇式原位增氧池段(3)、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段(4)、土工布溢流堰(5);河浜两岸构建生态护坡(6);污水经原位生物栅净化沟段两侧的生态护坡进入河浜(7)中汇集后,依次流经长度L1=140?260m的原位生物栅净化沟段(1),经宽度L2=0.2m的砼溢流堰(2)自流至长度L3=18?25m的间歇式原位增氧池段(3)进行曝气充氧,之后自流进入长度L4=40?56m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段(4)进行生态修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艺,张采芹,占明飞,李仁霞,郑泽鑫,戴如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