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线杀菌装置,供对经过的流体进行杀菌,其包含外壳体以及杀菌模块。外壳体具有相对的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并具有内壁面围成连通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的流道。杀菌模块设置于流道内,包含设置迎向该流体入口的叶片单元,连接叶片单元并为叶片单元带动发电的发电单元,以及设置邻近流体出口的光源模块。光源模块电性连接发电单元,接收发电单元的电力,向流道内出射光线。藉此,对于流体安定、快速、经济地达到杀菌的目的,并且,经杀菌后的流体不会改变味觉、嗅觉官感,也不会残留有害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光线照射流道内的流体以杀菌的光线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欲将水源的供水作为生活用水,必须将水中的细菌、病毒等的微生物除去,以免感染这些微生物而致病。一般的自来水的净化处理中,于水源的供水中添加氯或含氯化合物以杀菌或抑制细菌的繁殖。氯溶于水中时形成次亚氯酸,接着游离出初生态氧进行杀菌。然而,水的酸碱值会影响次亚氯酸的浓度,例如,次亚氯酸在碱性环境时,浓度可能降至中性环境的1/100而影响杀菌效果。 另外,氯本身对人体有害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中时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盐酸,为了避免过量添加造成对于人体的伤害,添加氯或含氯化合物进行杀菌时添加量受到限制,于受限的添加量下欲达到杀菌的效果,需花费较长的时间。然而,即使限制添加量,经杀菌后的水中依然会有氯的残留,改变水的味觉、嗅觉官感,且长期接触、饮用的结果,还是会对于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氯并非理想的杀菌手段。对此,也有利用臭氧作为杀菌手段的杀菌装置。此种杀菌装置是利用臭氧03的三个氧原子的结合具有的不稳定特性,其中的一氧原子从二个氧原子结合的02游离出,对大多数有机物产生氧化作用,改变其他化学式连结架构,利用其氧化作用,可达到杀菌的效果。然而,因臭氧的化学特性本来就不稳定,因此,其杀菌效果也不稳定,并且,产生臭氧的方法,不论是利用电解法、放电法等,设备与耗电等的运行成本皆高,与获得的效果相较,经济效益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对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线杀菌装置,可对于流体安定、快速、经济地达到杀菌的目的,并且,经杀菌后的流体不会改变味觉、嗅觉官感,也不会残留有害物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线杀菌装置,供对经过的流体进行杀菌,其包含外壳体以及杀菌模块。外壳体具有相对的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并具有内壁面围成连通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的流道。杀菌模块设置于流道内,包含设置迎向该流体入口的叶片单元,连接叶片单元并为叶片单元带动发电的发电单元,以及设置邻近流体出口的光源模块。光源模块电性连接发电单元,接收发电单元的电力,向流道内出射光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4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6从流体入口向流体出口的方向所见的光源模块示意图;图7第一减速单元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连接于水龙头出水口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光线杀菌装置110:光线杀菌装置120:光线杀菌装置130:光线杀菌装置 140 :光线杀菌装置200 :外壳体210:流体入口220:流体出口230:内壁面240 :第一减速单元240’ 第一减速单元 250:内缩部251:凸缘252 :结合部290 :流道291 :径向流道区间292 :减速流道区间300 :杀菌模块310:内壳体311 :外壁面312 :颈部313 :肩部314 :第二减速单元320 :叶片单元330:发电单元340 :光源模块341 :光源(发光二极管)900:水龙头910 :橡胶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图I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如图I所示,光线杀菌装置100包含外壳体200以及杀菌模块300。外壳体200的内壁面230围成流道290,流道290是于一端具有流体入口 210,并于相对于流体入口 210的另一端具有流体出口 220。杀菌模块300是设置于流道290内,包含叶片单元320、发电单元330、以及光源模块340。叶片单元320是迎向流体入口 210而设置,当流体以预定流速从流体入口 210进入时,叶片单元320受该流体的压力而动作。发电单元330是与叶片单元320连接,当叶片单元320动作时,即带动发电单元330发电。光源模块340是设置于邻近流体出口 220,较佳实施例中,相较于叶片单元320及发电单元330,光源模块340更靠近流体出口 220。光源模块340是与发电单元330电性连接,当发电单元330发电时,光源模块340利用自发电单元330接收的电力,向流道290内出射光线。在较佳实施例中,向流道290出射光线的方向即为背向流体出口 220的方向,避免紫外线从流体出口 220射出,照射到人体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图6所示,光源模块340所包含的多个光源341可呈环状排列地设置。发电单元330与光源模块340的电性规格较佳是互相匹配,也即,发电单元330发电的电力必须可使光源模块340产生可达到杀菌的效果的发光量。顾虑到流体为水等的导体的情况,发电单元330与光源模块340是施有防止流体入侵且对于流体绝缘的设计。另夕卜,虽未见于图I中,但发电单元330与光源模块340较佳利用肋条、凸点等支持构件,支持于外壳体200的预定位置。另外,为了达到杀菌的效果,光源模块340发出的光线为紫外线,特别是当光源模块340发出光线为UVC波段,即波长是介于IOOnm至280nm之间的紫外线时,可使细菌等微生物的去氧核醣酸(DNA)瞬间发生光化学反应,使细菌死亡或丧失繁殖的能力。只要能发出上述的光线,光源模块340中的光源341并无任何限定,例如萤光灯、发光二极管等,顾虑到体积、与发电单元330发电的电力匹配、使用寿命、经济性等,以发光二极管为较佳。如图8所示,较佳实施例中,光线杀菌装置100可利用橡胶管910等元件间接连接于水龙头900的出水口。开启水龙头时,流体的水从流体入口 210进入光线杀菌装置100并沿着光线杀菌装置100的轴向流动,利用水流转动叶片单元320驱动发电单元330发电,光源模块340利用发电单元330的电力,向背向流体出口 220的方向,出射光线至流道290内,利用光源模块340发出的UVC波段的紫外线,对于经过的流体的水进行杀菌。·图2本专利技术的光线杀菌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相较于光线杀菌装置100,图2所示的光线杀菌装置110的相异之处在于杀菌模块300是以一内壳体310容置发电单兀330与光源模块340。以下,对于相同的兀件标记相同的符号,仅对于上述相异的处详细说明而省略光线杀菌装置110整体的说明。如图2所示,内壳体310是于流道290内沿着流道290延伸。叶片单元320是凸出于内壳体310的顶部外,迎向流体入口 210而设置。发电单元330是位于内壳体310内,并穿过内壳体310与叶片单元320连接。光源模块340是位于内壳体310内,设置于邻近流体出口 220的内壳体310底部。顾虑到流体为水等的导体的情况,内壳体310是施有防止流体入侵且对于流体绝缘的设计。另外,虽未见于图2中,但内壳体310较佳是利用肋条、凸点等支持构件,支持于外壳体200的预定位置。为了使出射向流道290内的光线于流道290内尽量不受遮蔽,内壳体310是于发电单元330与光源模块340间的部分径向内缩形成颈部312,内壳体310的底部则自颈部312的末端径向外扩形成一肩部313。光源模块340是以光线出射向颈部312的方向设置于肩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线杀菌装置,供对经过的流体进行杀菌,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体,具有相对的一流体入口及一流体出口,该外壳体并具有一内壁面围成连通该流体入口及该流体出口的一流道;以及一杀菌模块,设置于该流道内,包含:一叶片单元,设置迎向该流体入口;一发电单元,连接该叶片单元并为该叶片单元带动发电;以及一光源模块,设置邻近该流体出口,该光源模块电性连接该发电单元,接收该发电单元的电力,向该流道内出射光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豪,黄子健,黄正元,枋定纬,蔡柏锋,
申请(专利权)人: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