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式分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293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滞留式分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反射膜腔体、第一输出光导和第二输出光导;所述反射膜腔体用于分离照射到腔体内壁的光信号,得到反射后在所述反射膜腔体内传播的第一光信号和透射后向所述反射膜腔体外传播的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光导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腔体内,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所述第一输出光导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二输出光导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腔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所述第二输出光导的第二光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反射率较高的反射膜腔体对光信号进行分离,得到反射的第一光信号和透射的第二光信号,并分别设置输出光导进行采集输出,从而实现高分光比,并进一步通过改变光导面积对分光比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光强分配
,具体涉及一种滞留式分光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等。可见光是指波长范围在400nm?760nm之间的电磁波。可见光不需要借助仪器,可以被人肉眼直接识别。光可以看作是光量子或者光子,光强就是指光子的数量,分光就是将一束光的光子分成等比或者不等比的两个部分的技术。对于可见光,常见的分光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光纤融合的方式,即利用加热的方式将两根光纤一端融结在一起,形成一种类似?’型的分叉结构。使用时,入射光沿着融结的一端输入,自分叉的两端输出,通过改变两根光纤的直径或者融结程度就可以改变两根光纤输出的光强大小,从而实现不同比例的分光效果。第二种方法是分光镜技术。分光镜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光照射到透镜表面时会产生透射和反射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入射光在经过透镜之后就会分成透射光和反射光两束输出光。通过在透镜表面镀膜可以对透射率和反射率进行调整,从而改变透射光和反射光的光强比例,实现分光效果。上述两种常见的可见光分光技术,其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分光范围有限,光纤融结技术一般只能实现1: 10以内的分光比,分光镜技术虽然可以实现更高比例的分光,但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当分光比超出1:90的范围之后,就无能为力。第二是技术实现难度大,无论是光纤融结技术还是分光镜镀膜技术,要实现比较大比例的分光效果,相应的技术加工难度会非常大,失败率也比较高。第三是加工成本高,一块1:90比例的分光镜其市场售价在700元以上,而利用光纤融结技术制作的分叉型光纤分光结构其造价也超过百元。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分光比范围较宽、分光比较高、成本较低的滞留式分光装置。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滞留式分光装置,包括反射膜腔体、第一输出光导和第二输出光导;所述反射膜腔体用于分离照射到腔体内壁的光信号,得到反射后在所述反射膜腔体内传播的第一光信号和透射后向所述反射膜腔体外传播的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光导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腔体内,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所述第一输出光导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二输出光导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腔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所述第二输出光导的第二光信号。本技术诸多实施例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通过设置反射率较高的反射膜腔体,对入射腔体的光信号进行分离,得到反射的第一光信号和透射的第二光信号,并分别设置第一输出光导和第二输出光导采集输出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可见光进行高分光比的分光;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通过在反射膜腔体内设置光介质体,减少了光信号的传播损耗,且光介质体的常规选择透明晶体等材料均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通过采用ESR反射膜制作反射膜腔体,利用ESR反射膜高达98%的反射率实现了一比数百量级的高分光比,且ESR反射膜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通过增加第一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面积或减小第二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面积增大分光比,通过减小第一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面积或增加第二光信号采集单元的面积减小分光比,从而实现对分光比进行调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的分光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图2所示滞留式分光方法中步骤S50的流程图。图4为图2所示滞留式分光方法中步骤S70的流程图。图5为图2所示滞留式分光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6为图5所示滞留式分光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7为图6所示滞留式分光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8为图6所示滞留式分光方法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滞留式分光装置包括反射膜腔体10、第一输出光导20和第二输出光导30。反射膜腔体10用于分离照射到腔体内壁的光信号,得到反射后在反射膜腔体10内传播的第一光信号和透射后向反射膜腔体10外传播的第二光信号。第一输出光导20设置在反射膜腔体10内,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第一输出光导20的第一光信号。第二输出光导30设置在反射膜腔体10的外表面上,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第二输出光导30的第二光信号。具体地,当所述光信号照射到反射膜腔体10的腔体内壁上时,所述光信号中绝大部分的光子被反射,形成第一光信号继续在反射膜腔体10中传播,剩余的小部分光子透射出反射膜腔体10,形成第二光信号向外传播,其中反射与透射的比例由反射膜的材料性质决定。所述第一光信号继续在反射膜腔体10中传播,一部分照射到第一输出光导20上,由第一输出光导20采集并输出;另一部分照射到反射膜腔体10的腔体内壁上,循环进行反射-透射的分离过程,直至反射膜腔体10内的所有光信号都被第一输出光导20采集并输出,或透射出反射膜腔体10。所述第二光信号一部分照射到第二输出光导30上,由第二输出光导30采集并输出;另一部分向外传播。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反射膜腔体10为正方体结构,在更多的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反射膜腔体10可设置为反射膜制成的长方体、锥体、球体等各种不同的多面体、曲面体或不规则形状,只要形成一个基本封闭的折射-透射分离环境,即可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没有超出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反射率较高的反射膜腔体,对入射腔体的光信号进行分离,得到反射的第一光信号和透射的第二光信号,并分别设置第一输出光导和第二输出光导采集输出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可见光进行较高分光比的分光。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输出光导20包括:第一光信号采集单元21,设置在反射膜腔体10内,用于采集照射到第一光信号采集单元21上的第一光信号;第一输出单元22,一端与第一光信号采集单元21连接,另一端伸出反射膜腔体10,用于输出第一光信号采集单元21采集的第一光信号。第二输出光导30包括:第二光信号采集单元31,设置在反射膜腔体10的外表面上,用于采集照射到第二光信号采集单元31上的第二光信号;第二输出单元32,与第二光信号采集单元31连接,用于输出第二光信号采集单元31米集的第二光彳目号。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滞留式分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反射膜腔体10内的光介质体40,光介质体40用于作为所述光信号的传播媒介,减少所述光信号的传播损耗。第一光信号采集单元21设置在光介质体4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光介质体40为透明晶体,以透明晶体代替空气作为光信号的传播媒介,可以降低光信号在反射膜腔体10内反复反射传播所造成的损耗。在更多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滞留式分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膜腔体、第一输出光导和第二输出光导;所述反射膜腔体用于分离照射到腔体内壁的光信号,得到反射后在所述反射膜腔体内传播的第一光信号和透射后向所述反射膜腔体外传播的第二光信号;所述第一输出光导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腔体内,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所述第一输出光导的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二输出光导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腔体的外表面上,用于采集并输出照射到所述第二输出光导的第二光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刘鑫董永伟王瑞杰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