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带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6193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送带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述加热腔内部;上侧进气口和下侧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侧面,以允许引入热蒸汽,其中所述上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上方且所述下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下方;竖直隔板,邻近所述加热腔的侧面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其中所述竖直隔板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相连接并与所述加热腔的顶部之间存在一间隙,且所述竖直隔板中留有允许所述传送带通过的缝隙;以及空气扩散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所述传送带进出方向上的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保证传送带受到稳定、缓和的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牵引件的传送带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张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承件等。牵引件用以传递牵引力,可采用传送带、牵引链或刚性绳;承载构件用以承放物料,有料斗、托架或吊具等;驱动装置给输送机以动力,一般由电动机、减速器和制动器(停止器)等组成;张紧装置一般有螺杆式和重锤式两种,可使牵引件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垂 度,以保证传送带正常运转;支承件用以承托牵引件或承载构件,可采用托辊、滚轮等。在某些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传送带进行加热,以满足对某些特殊物料的运输要求。但,通常这类应用中必须对传送带的温度进行一定的控制,因为过高的传送带温度反而会损害被传送的物料。一般,由于加热介质或者热源本身的温度都非常高,因此需要提供特种的传送带加热装置来进行温度缓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结合多年的研发经验,开发出了一种传送带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述加热腔内部;上侧进气口和下侧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侧面,以允许引入热蒸汽,其中所述上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上方且所述下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下方;竖直隔板,邻近所述加热腔的侧面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其中所述竖直隔板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相连接并与所述加热腔的顶部之间存在一间隙,且所述竖直隔板中留有允许所述传送带通过的缝隙;以及空气扩散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所述传送带进出方向上的表面上。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加热装置中,所述空气扩散器进一步包括上空气扩散器,该上空气扩散器是一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所述传送带进出方向上的正反两个表面上的排气通道;下空气扩散器,该下空气扩散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所述传送带进出方向上的正反两个表面之一的两个通孔、设置于所述两个通孔之一处的吸气风扇以及设置于所述两个通孔中的另一个处的排气风扇。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加热装置中,进一步包括弓丨导槽,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两个侧面上,其中,在所述加热腔的任何一个侧面上,所述引导槽具有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所述传送带的侧边夹在所述上引导槽和所述下引导槽之间;其中,所述引导槽从所述侧面向所述加热腔内部逐渐向上倾斜。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加热装置中,所述上引导槽和下引导槽呈弧形并具有相同的弧度。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保证传送带受到稳定、缓和的加热效果。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传送带两侧直接用蒸汽加热,进而通过传送带自身的热传导来缓和地加热用于传送物料的中心区域。另一方面,在传送带的中心区域,本专利技术通过竖直隔板的方式来将进行过上述一次加热后的热蒸汽对中心区域进行二次加热。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传送带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此外,通过有效地设计主动式和被动式的排气方式,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避免积水等不利的问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附图主要是用于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加热装置的横截面视图。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图I中的圆A所标示的部分的结构细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加热装置100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加热装置100主要包括加热腔101、传送带102、上侧进气口 103、下侧进气口104、竖直隔板105、空气扩散器106。传送带102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述加热腔101的内部。上侧进气口 103和下侧进气口 104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01的侧面,以允许引入热蒸汽,其中所述上侧进气口 103位于所述传送带102的位置的上方且所述下侧进气口 104位于所述传送带102的位置的下方。竖直隔板105邻近所述加热腔101的侧面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01内,其中所述竖直隔板105与所述加热腔101的底部相连接并与所述加热腔101的顶部之间存在一间隙,且所述竖直隔板105中留有允许所述传送带102通过的缝隙。由于存在该竖直隔板105,从上下侧进气口 103 104引入的热蒸汽将在加热竖直隔板105和侧壁之间的传送带102后从加热腔101的顶部处的上述间隙进入中央区域,进而对位于中央处的传送带102进行加热。空气扩散器106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01的所述传送带102的进出方向上的表面上。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传送带加热装置100中,所述空气扩散器106可以进一步包括上空气扩散器106-1和下空气扩散器106-2。该上空气扩散器106-1是一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01的所述传送带进出方向上的正反两个表面上的排气通道,以允许过量的热蒸汽直接从该排气通道离开加热腔室。该下空气扩散器106-2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01的所述传送带进出方向上的正反两个表面之一的两个通孔107和108、设置于所述两个通孔之一处的吸气风扇(未图示)以及设置于所述两个通孔中的另一个处的排气风扇(未图示)。由于在对传送带102进行加热后的蒸汽变冷,冷却后的蒸汽会下沉至加热腔室的中央区域中的传送带下方,因此需要在此处提供主动式的空气流动回路以帮助排出蒸汽,并避免在加热腔室101内部产生积水等问题。现在转到图2,图2更详细地示出了图I中的圆A所标示的部分的结构细节。如图所述,引导槽设置于所述加热腔101的两个侧面上,其中,在所述加热腔101的任何一个侧面上,所述引导槽具有上引导槽201和下引导槽202,所述传送带102的侧边夹在所述上引导槽201和所述下引导槽202之间;其中,所述引导槽从所述侧面向所述加热腔内部逐渐向上倾斜。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上引导槽201和下引导槽202呈弧形并具有相同的弧度。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保证传送带受到稳定、缓和的加热效果。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传送带两侧直接用蒸汽加热,进而通过传送带自身的热传导来缓和地加热用于传送物料的中心区域。另一方面,在传送带的中心区域,本专利技术通过竖直隔板的方式来将进行过上述一次加热后的热蒸汽对中心区域进行二次加热。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传送带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此外,通过有效地设计主动式和被动式的排气方式,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避免积水等不利的问题。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传送带加热装置,包括 加热腔,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述加热腔内部; 上侧进气口和下侧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侧面,以允许引入热蒸汽,其中所述上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上方且所述下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下方; 竖直隔板,邻近所述加热腔的侧面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其中所述竖直隔板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相连接并与所述加热腔的顶部之间存在一间隙,且所述竖直隔板中留有允许所述传送带通过的缝隙;以及 空气扩散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送带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所述加热腔内部;上侧进气口和下侧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侧面,以允许引入热蒸汽,其中所述上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上方且所述下侧进气口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位置的下方;竖直隔板,邻近所述加热腔的侧面而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其中所述竖直隔板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部相连接并与所述加热腔的顶部之间存在一间隙,且所述竖直隔板中留有允许所述传送带通过的缝隙;以及空气扩散器,设置于所述加热腔的所述传送带进出方向上的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井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